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住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一定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至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沟通———零距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沟通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形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在与校长交往中,总会不自觉地有防范、掩饰心理。因此,作为校长就需主动走近教师,学会沟通,善用沟通。校长与…  相似文献   

4.
戴继根 《教育》2013,(6):21-22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威信是校长能力的外化,是"无言的召唤,无声的命令"。校长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有效实施自己的管理理念,贯彻自己的管理思想,除了要拥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等,还要讲究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与教师的经常接触。一个不与教师接触和交往的校长是脱离群众的校长,迟早会被教师所"抛弃"。但校长与教师交往  相似文献   

5.
胡平 《教书育人》2005,(12):48-49
“距离产生美”是审美艺术中的名言。而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把手的校长,面对万千世事,能否保持合适的距离,直接关系到校长威信的树立,教师思想观念的养成,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必须强化距离意识,常修距离之功,在与人、与事、与物的接触中把握好“距离”尺度。  相似文献   

6.
“距离产生美”是审美艺术中的名言。而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把手的校长,面对万千世事,能否保持合适的距离,直接关系到校长威信的树立,教师思想观念的养成,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必须强化距离意识,常修距离之功,在与人、与事、与物的接触中把握好“距离”尺度。对个人名利要保持“远距离”一个校长必须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而非一种“职业”来经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校长正确对待名利,在名利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态,保持“远距离”。在名面前,尽量把名看得淡一些,远一些。…  相似文献   

7.
李立 《陕西教育》2010,(1):32-32
一、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正确处理好与广大教职工的关系 “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是学校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校长和教师的关系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异.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教师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素质。校长要关心爱护和体贴每一位教师.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那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把握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用一位领导干部的话,即与名利财色远距离,与干部教师“等距离”,与课堂教学“近距离”,与普通教师“零距离”。这样的艺术应该是校长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A、交往时要淡化性别的意识,落落大方。B、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广泛接触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判断上可能还会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十分必要的。C、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自己或对方的情绪不平静,就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彼此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青春期…  相似文献   

10.
“距离”在词典上的解释是“空间、时间上相隔”,或“相隔的长度”。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把握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是一门艺术。“与名利财色‘远距离’,与干部教师‘等距离’,与课堂教学‘近距离’,与普通教师‘零距离”’,应该是一名好校长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赵勤 《上海教育》2006,(7A):47-47
校长通常以领导者的角色与教师交往,相互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但是,随着教育发展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校长与教师之间固有的交往经验,在课程改革的挑战中发生了变化。今天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校长与教师共同成长发展的新天地,教师和校长要走“教学做合一”的成长之路。这一现实的变化与要求,是每一个校长、教师都要直面的问题。我将这看作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带着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共做共学。原来我和教师之间相互依存的传统关系,也在教与学的相学相友中,生成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孔玉范 《上海教育》2006,(7A):49-49
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校长。”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把握好办学方向,实现自己的办学思想,关键在于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因为校长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教师来完成,所以,校长需要教师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交往:人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行为主要是一种相互理解,人是具有自然性(或称动物性)和文化 性的动物,也是理性和非理性、自由和自律的动物。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正确处理好人性的矛盾性:理解学生但不降低要求;树立威信但不乏平等;教师对学生理性地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加强心灵的沟通;把握好“对称”与“补充”的“度”。  相似文献   

14.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里的“居下”,就是指校长经常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名教师,要经常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1.校长要多学习,丰富教育理念现在校长都参加了各级培训班学习,但主动地去钻研,并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把学到的理论进行内化的不多…  相似文献   

15.
略论人际交往中的距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为“距离”所困,所以常常迁怒于“距离”。其实交往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它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笔以为要摆脱“距离”之祸,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与他人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根据自己与交往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往中选择恰当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通过对空间、时间距离的巧妙选择调整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方与自己交往过程中所选择的空间、时间距离来判断对方与自己的心理距离;要善于识别伪装的心理距离;要遵循循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的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靠全体教师辛苦努力去完成。教师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校长必须基于“服务”意识.把握好铸其魂、尽其才、扬其优、暖其心、容其短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里的“居下”,就是指校长经常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名教师,要经常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8.
校长与教师心理距离的远近,所引起教师的行为反应是不同的。当教师与校长心理呈“近距离”时,教师就有合作心理,积极性高,有利于校长开展工作;反之,教师往往持不合作态度,其行为表现得消极,不听指挥,甚至抗拒领导。由此可见,尽量缩短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对校长的工作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缩短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呢?这要根据校长与教师心理距离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一、对新教师要关心爱护,以诚相待新分配来的毕业生或新调入的教师,都首先审视校长的形象并渴望得到校长的认可。可以说,这本身就存在着不相识…  相似文献   

19.
心理规律运用点滴1.把握适度的心理距离心理学规律表明,适度的心理距离所产生的人际感召力比“亲密无间”反而强得多。所以教师和学生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是必要的。要疏而不远,亲而不密,目的是造就和保持威信和神秘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学生的力量。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在《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第3期看过黄行福老师的《校长与教师——大鱼与小鱼?》文章。文中阐述校长与教师为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我认为校长就是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然而校长要想真正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并非易事,我认为:校长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观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本质上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独立的个性化的办学主张和办学举措,校长需要对教育理念深层地把握,对自己的办学实践深刻反思,对复杂的办学环境理性思考,对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提炼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