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屡教不改或有轻微犯罪行为不够刑事处罚、放在社会上会造成危害而又有劳动能力的人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罚,是由国家特定行政机关采取的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对行为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劳动教养制度针对的主体是有轻微犯罪行为、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劳动教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其人身自由;有权对其作出决定的机关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性质是行政措施。所以劳动教养不同于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围绕这一制度的存废、立法等问题法律界争论不休。究其原因:由于劳动教养制度是在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在当今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的新形势下,其缺陷和弊端显得尤为突出。笔者试就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依据、调整对象、程序设置等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并与国际司法准则相比较,认为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上存在重大缺陷,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问题在法学界还存在很大争议,因适用劳动教养要限制被处罚人人身自由,其与包括宪法在内的我国法律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实践中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解决立法上的矛盾冲突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改革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实现劳动教养制度刑事化,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在保障被告人权利和打击犯罪两个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一项特殊程序。但是,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执行这一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当总结经验,完善死刑核准权、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和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死刑复核程序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制度肇始于浓厚的政治背景之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就制度本身而言,存在着很多弊端。其违背了现代刑事政策基本理念下的法治原则,欠缺现代刑事政策理念下基本的程序性规制与保障,缺失基本的法律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应废除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从长远看,可以考虑在进一步研究刑法、行政法乃至行政刑法相互关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重构制裁体系来解决劳动教养制度带来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这为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提供了法律支撑。基于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的作用,可将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分为检察机关参与模式和主导模式。从这两种模式的理论分析以及我国检察机关的定位审视,未来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应当以能动监督模式作为发展方向,从而实现检察权在刑事和解程序中的科学回归。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制度,源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法治的推进,其不合理性日益呈现出来。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制度,源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法治的推进,其不合理性日益呈现出来,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刑事模式和民事模式是《刑事诉讼法》和《精神卫生法》对于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处置的两种方式,两种模式适用范围的交叉性、程序规范的模糊性带来法律适用困境。在司法实践中,要坚持司法适用与法律目的的契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一致、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保护的统一。在立法实践中,应将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与民事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制度与监护人医疗责任衔接起来,在对各类精神病人实施区别性管制的基础上,坚持程序正义,确保程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劳动教养是对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经处罚不改,或犯有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且又有劳动能力的人所实施的一种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教育改造措施。关于其性质,理论界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劳动教养是属于行政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还有认为劳动教养是介于行政处罚与刑事制裁之间的一种措施;更多的学者认为劳动教养是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罚。笔者认为,它应该属于一种限制人身自由最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新型刑事司法制度,各地对这一制度的适用尚处于摸索阶段,但这一适应社会需要,使加害方、被害方、社会三方共赢的司法制度正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将从刑事和解的三种模式入手,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莫代春 《培训与研究》2006,23(11):68-69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很多问题,啄待改革。学术界对改革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将劳动教养归入行政处罚类或刑罚处罚类。作者认为这两种都不够完善,提出建立新型的、独立于现有法律处分制度之外的一种司法处分———司法矫治以代替现行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在其具体适用中不断地暴露出诸多弊端,与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不相适应,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显得更加紧迫.文章从建立健全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完善劳动教养处罚力度、消除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的冲突等方面对劳动教养进行改革,使其日趋符合我国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刑事立案程序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要让其作用得以发挥离不开刑事立案监督制度重要价值的体现,然而目前该制度在我们国家.不管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层面都存有漏洞和缺陷。因此,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分析这些漏洞和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是一种由警察机构享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劳动教养制度虽然由来已久,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强调法治的背景下,需要对劳动教养制度作出深刻的反思.但是无论是简单的废除还是将劳动教养纳入刑罚体系都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整体性的一种破坏.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对其又进行了细化。这两个国际文件都涉及到了刑事诉讼中对被追诉人辩护权的保护内容。以这两个国际文件的内容为标准,从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辩护的方式、刑事辩护人的权利和刑事辩护的保障五个方面与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了比较,评析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关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之争以及对此问题存在的司法困境,主要是由于立法层面制度的不协调造成的。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争聚焦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体上是否应当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二,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采用什么程序加以保障。立法应当确认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权利和诉权以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以及赋予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选择权,从而建立程序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层面完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构,才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直接映射出了刑事政策理念的悄然转变,刑事政策理念的转变又不可避免地将该制度的生存推向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随着我国刑事政策理念的转变,这种制度的许多难以解决的诟病日益凸显,其与法治背景的对立使之必须面对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作为现代司法证明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司法鉴定程序作为一种法律程序,必须建立在程序正义的理念之上.但在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刑事审判的正当性,这也是改革和完善司法鉴定制度亟需解决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养虽然被官方称为行政处罚,但是严厉程度不亚于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诸多法律缺陷:首先,与宪法确立的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不协调;其次,与《立法法》确立的法律保留原则不协调;第三,与正当程序原则不协调,因为对公安机关的权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制约和监督;最后,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未来可能加入的国际条约不协调,如果不改革将使中国违背国际义务。重拾劳动教养制度"教育和惩罚并重"的设立初衷,是其走向合法化、合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