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2.
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考虑,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仙台》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叙述了作者1904——1906年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历。文中所记的那个时代距今较为久远,那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当今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甚大,加之这篇课文又是节选,与《藤野先生》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尽相同,因此,对这篇课文无论在词语、句子、思想内容的理解上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形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考虑,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十册23课《在仙台》节选自鲁迅先生散文名篇《藤野先生》。课文记叙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受到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和不倦教诲,表现了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尊敬的感情。教学这课,要学习藤野先生正直无私、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和鲁迅的美德,指导学生读文章时要注意当时当地的特殊情况。要达到这些要求,我认为备课时应抓好如下四个方面:一、涉及面。这篇课文写作年代较早,事情发生在异国,描写的是医学教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是一篇叙事性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恩师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难忘经历,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在字里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听了湖南省祁阳师范语文教师郑超同志讲的一堂《藤野先生》的总结课,很受启发,现根据听课笔记,将郑老师讲的这堂课整理记录如下: 上几节课,我们对《藤野先生》这篇课文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今天,我们就把这篇课文简单地小结一下。这篇作品,是鲁迅于1926年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时写的。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作品所记述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一段生活?是一段什么样的生  相似文献   

8.
《藤野先生》是一篇叙事性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恩师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难忘经历,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在字行间又隐隐流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篇幅较长,建议同学们通过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及主旨。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是一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重要地位、悠久历史的经典课文,如何对经典的教学进行创新是摆在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这篇经典课文进行了创新设计的探索、实践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师:昨天,老师已经带领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学习了疑难词语.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几个词. (屏显.生齐读.) 无非无怪无法无聊无非无从 师:这几个词是我们理解《藤野先生》的切入点.今天,我们就从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人手,解读《藤野先生》,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离不开语境.这几个词语分布在哪些句子中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相似文献   

12.
《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我在五十年代初读中学时,就读过。因此,再要讲出新意,恐怕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为中国”、“为学术”,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感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1904年,作者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那时虽然中日甲午战争已过去了多年,但日本人还骂中国人是“猪头三”,动不动就对中国人加以白眼,另眼…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12册《在仙台》这一课,节选自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藤野先生》一文。课文开篇写道:“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初教时,我总以为是校对者的疏忽,误将“稀”写为“希”。不料多年过去了,教科书依然如此。细想起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在结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抓好语言教学这一环节,是相当重要的。这里,试以《藤野先生》为例,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语言教学方法的一些粗浅认识。《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思路纵横驰骋,时而写人,时而叙事,内容十分丰富,生活事件,世态人情,历史材料,科学知识以及现实斗争,熔于一炉,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这篇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我以为,至少应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可以作为人物回忆录的范本来学,尤其是写平凡人物,可以得到不少启发。记人的作文,起步的时候,通病是空洞无物,后来懂得了要写几个典型事例,内容就具体了。拿自己的作文跟这篇《藤野先生》相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高明处,可以明白应该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7.
《藤野先生》传到日本以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被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我随“北京市青年友好之船”访日归来,又读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更真切地体验到藤野先生博大的胸怀,鲁迅先生深沉的感情。深深地敬叹鲁迅先生卓绝的笔力。当我再教这篇散文时,便不禁融进了自己的新的感受。教学中,同学们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之一,散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有一半篇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看跳舞,去仙台旅途的印象,仙台职员的“优待”及课堂上看电影,这些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之二,写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一天,初三政治复习课上讲到了“民族自尊心”,我自然而然地发问:”你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吗?”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知道!”“初三不是有这篇课文吗?”我问。“老师不上。”学生说。原来语文老师为全力复习,备战中考,对第六册语文教材的课文已有取舍:因为中考试题从教材里来的只有古诗文,所以本册的现代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单元就登不了课堂,只能作为课外阅读,这些经典就落了个不能“经传”的下场。紧张的中考总复习开始了,有多少学生还会自己去精读这些与中考无关的课文呢?于是,《藤野先生》、《孔乙已》,《我的叔叔于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