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能言之     
儒者闻海岛石人能言,往叩之。石人问:“亲存否?”对曰:“存。”石人曰:“父母在,不远游,尔何至此?”儒者无以对。一  相似文献   

2.
为文之道     
韩愈 《阅读与鉴赏》2005,(10):68-68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时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唯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相似文献   

3.
戴高帽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相似文献   

4.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5.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有不可不知,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音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令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故事     
19世纪末,美国纽约某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免于难。丁龙讯后即自动返来侍候在侧,翁不胜感动,因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家父早有明训,亲邻有难,必助之。”翁听后又问:“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翁继问曰:“令祖父必读过书?”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  相似文献   

7.
涸辙之鲋     
周俊根 《初中生》2007,(3):50-53
阅读链接 涸鲋 庄周家贫,往借米于其友。友曰:“俟我得金,以二百金借于子,可乎?”周忿然曰:“周昨日来,有呼于路中者,回首视之,见车辙中有涸鲋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有升斗之水足以活我否?’  相似文献   

8.
典故三则     
牝牡骊黄 【原典】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相似文献   

9.
狄仁杰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相似文献   

10.
吴心田 《华章》2011,(11):25-25
【选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12.
根据“曰”字存现的有无,把《论语》中“曰”字的存在形态分为存现态与空位态;根据“曰”字的意义,把存现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并运用配价理论,对呈动态存现的“曰”字进行局部、整体、深层三方面的分析;对呈静态和空位态存现的“曰”字进行语用义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课文评点”是《教师教学用书》(下称《用书》)的核。部分,当应好好挖掘才对。可有人认为:既已“评点”,何需“挖掘”?其实,“课文评点”只“立足于点拨”(用书扉页“说明”语),它不打算、也不可能把课文的每一处都说透。自然,就要留下一片片的空白。在它的深处,或许就埋藏着许多宝贵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这里,我仅举三例说明。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情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这是《为学》…  相似文献   

14.
张仪者,魏人也,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悦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  相似文献   

15.
张仪者,魏人也,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悦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  相似文献   

16.
社鼠     
晏子 《阅读与鉴赏》2010,(4):24-25,56
景公问晏子曰国:“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日:“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  相似文献   

17.
甘茂相秦章     
《阅读与鉴赏》2003,(11):20-21
甘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与之间有所言。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对曰:“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  相似文献   

18.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相似文献   

19.
异性之爱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元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一篇文盲文,完成后面的1-7题:臼季[注1]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注2]之,敬,相持如宾。从而问之,冀芮[注3]之子也,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注4]鲧,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齐桓公亲举管敬于,其贼也。”公日:“子何以知其贤也?”对曰:“臣见其不忘敬也。夫敬,德之俗也。信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国语·晋语》)注:(1)臼季:晋国大夫甘臣。(2):往田野里送饭。(3)冀芮: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