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 新思路 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培养具有较强外出务工能力劳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要搞好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认清新形势,寻找新思路,采取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十五年不平凡的探索历程。时至今日,改革的目标已经清晰,这就是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我们已走过的改革历程,尤其是十五年农村改革的历程看,其市场取向作为一条主线,已越来越清楚。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微观组织基础——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相辅相成的前提条件:(1)有独立核算、自主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义务教育是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最大的公共服务。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无论是在全国整体上、地区间及各省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及其变迁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因。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非均等的农村义务教育走向矫正和平衡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改革举措甚多,但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及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农村改革应以调节产权关系、建立科学的产权制度为核心,使农民与土地之间形成有效的权责利关系,才能合理酡置资源,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是从农村开始的.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并对30年前开始的农村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操作须建立在对农村当前及未来的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之上,以切合农村的“生活世界”,凸显农村的特性。所以,农村的基础教育课程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农民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同时,还应当顾及到传统乡村文明中有价值的知识与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展,而最终的目标则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乡村的课程资源现在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与城市的并无两样,课程的主体形式是学科课程。虽然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一些学校增添了“综合实践活动”之类的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十四年不平凡的探索历程。时至今日,改革的目标已经清晰,这就是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取向作为一条主线,已越来越清楚。一、家庭联产承包资任制奠定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微观组织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相辅相成的前提条件:(1)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微观经济主体;(2)有充分和完全的自由竞争,不存在任何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3)价格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在我国过  相似文献   

8.
对十年农村改革的进展作出准确估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开始的时候,人们忽略了它的意义;尔后,它的成就多半被夸大或高估;近年以来,它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又引起各方面的困惑。因此,有必要积累更多的实际资料,开展更充分的讨论。十年农村改革的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新课程:问题与对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专题调研的背景和方法自2001年9月1日我国在42个实验区正式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以来,截至2003年底,全国实施新课程的实验区共有1642个,涉及小学和初中学生3500万名,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8.6%。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新课程;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将基本实施新课程。2003年9月,国务院就农村教育工作召开专题研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确立了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我国农村教育面广量大,2001年,农村小学初中在校…  相似文献   

10.
对苏北农村21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以中职教育为主体的农村职教人才培养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上出现偏差,这是影响当前农村职教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为此,我们要从农村职教的实际出发,以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为目标,创新手段,依据当前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的需要,变革农村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村成人教育由于缺乏所谓的"时效性"、"直观性",而被急剧边缘化。而这恰恰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症结所在。改革与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成人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伴随现象,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的基本特征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校企合作要积极参与农村人口空间转移的技能储备,积极参与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积极参与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同时这也是城镇化进程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在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的新道路。职业院校和企业要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积搭建互惠双赢平台,加强沟通协作。  相似文献   

13.
木易 《陕西教育》2006,(3):13-16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它的目的是需要克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两张皮的弊端,把农村教育的热点由以往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为农村培养大批各级各类实用人才,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形式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几年来,在各地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勤奋工作,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农村教育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独特内涵与问题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仅在“课程结构”中提到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即“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在牵涉面极广的课程改革中,仅仅用“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来指导农村的基础教…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务院发布一号文《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文件从粮食安全、农业保护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8个方面部署2014年的三农工作,延续了2013年的内容,继续朝着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所不同的是今年的一号文是在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全文贯穿了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旨。因此,2014年的一号文有两大关键字,"改革"和"现代化","改革"是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 ,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保护农民利益 ,维护农村稳定而推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是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本文以福建省松溪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情况的实地调研入手 ,分析了该县农村税费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 ,阐述了此次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 ,探讨了改革中仍面临的难点 ,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俭 《教育革新》2006,(1):16-16
一、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调查 1.农村中学的喜与忧。农村中学生源丰富,农村中学收费低,农民的孩子能就近上学,家庭困难的学生也有上大学的机会,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政府行为拨款只是保证教师的人头工资,致使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长难当这个“家”。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基础教育目标有些错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农村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农村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农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改革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学界已提出的改革方案的研究认为这些方案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因为这些方案都没有触及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本文作者认为农村土地改革必须将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围绕这一点,笔者在文中提出就农村土地所有权而言要实行国有化,就使用权而言要建立永久使用权或永佃权,并且建立农业股份公司。一方面使土地适度集中以达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为农民的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来源,将农民由身份变为一种职业,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