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婷  牛一 《四川教育》2012,(2):88-88
近两年,经常从教研员或者一些优秀教师的话语中听到,教师教学不能“为考而教”,并说“为考而教”就像那个寓言故事说的,“农夫种葫芦,他不管葫芦的枝干叶如何,他只管要葫芦”,“为考而教”的行动思路实际上就如同“农夫葫芦思维”,当然是片面的,甚至可笑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小学新语文课程的“新”,从教学内容看,是加强文学教学;从教学取向看,是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角。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怎样才算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这是不少香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圣罗撒学校林妙龄老师在小学五年级教散文《听听这小溪》,可以给语文老师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有必要对“教研员”的概念进行重新审视,我们不能总是固执地把教研员解释为教学研究人员,我们必须赋予教研员新的内涵。顾名思义,“教”即教学,“研”即研究,“员”即人员,所以新形势下可以而且应该把“教研员”的内涵解释为“把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的人员”。能够真正把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的人员是淮?当然只有教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才是本质意义上的教研员,才配称作教研员。  相似文献   

5.
在每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县局各教研员均召开上个学期期考或中考分析会。难得在一起的全县化学老师,本应该多交流经验等,但是很多老师却在大倒苦水,好像每个人均有一本难念的经似的。学生如何地不听话、捣蛋等,骂得学生一文不值,把考不好的责任推给学生一千二净。殊不知自己才是这场灾难的主要责任人,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试问:你们现在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课改教学理念吗?具调查发现,很多老师还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毒害较深,一时无法摆脱,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每节课都满堂灌,生怕漏这漏哪。强调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作为认知为主体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会硝烟云散,避而远之,何谈爱你一万年呢?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学校教师应聘侧记平常都是老师考学生,这次21世纪学校招聘老师,并进行考场测试,老师们会怎样对待呢?21世纪学校是“锡华电子有限公司”与教育部门联手筹建的一所新型学校,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准备进行有异于常规教育的特殊培养。创建之初首先对师资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育。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好的分数,老师匆匆忙忙地讲,学生辛辛苦苦地记。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学生辛苦,为考而学;教师艰难,为考而教。放下书包,一无所有。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是谁造就了这样的悲剧,是谁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为谁而教书,学生为谁而学习?……  相似文献   

8.
1背景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只关注“怎样教”,而对“学生怎样学”则考虑得不是很多.如何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由笔者主持的绍兴县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7年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案例.现介绍在绍兴县名优教师展示活动中由笔者在实验中学执教的研究课片断及浙江省中学数学教研员许芬英老师的精彩点评.该课在全县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下面是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断及点评分析.  相似文献   

9.
使用新教材,怎样才算得上一堂好课?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评课维度:  相似文献   

10.
李文慧 《南昌教育》2009,(11):24-25
教研员是“教”与“研”的结合体——教学研究人员,当以研究为主。但教研员的研究并不等同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而是要以课堂为实验室,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作跟于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解决。因此有人把教研员比作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那如何做好“桥梁”工作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研工作实践谈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朱矩正 《辅导员》2010,(18):27-27
上学期以来,学校提出了“先学后教、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并印发了一些学生材料及提供一些课堂教学实例让老师们学习借鉴。老师们也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尝试。时至今日,不少老师仍存在疑惑:“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其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本人通过学习及课堂实践,经过与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比较与思考,获得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胡凤 《考试周刊》2012,(40):124-124
对于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需的,也是很现实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是老师们一定要思考的问题。 1.做好教学设计 1.1以学生为主体,不拘泥于教学设计。 为什么有时教师设计极佳的课上下来效果却不理想?其实原因就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对象——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研究人员。那么,怎样搞好教学研究呢?笔者认为,乡镇教研员首要任务是教,就是课堂教学,就是指导教师教,教也是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是根基,指导教师是过程,教学研究是目的。然而,教研员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中不自觉地常采用讲授式,在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等方面仍关注“怎样教”,而对“学生怎样学”考虑得不是很多.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绍兴县教研员姚志敏老师主持的“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7年来研究积累了大萤案例.本文介绍的这节课案是2005年4月28日在绍兴县实验中学组织的全县名优教师展示活动中由姚志敏老师亲自执教的研究课,在全县教育界引起较大的反响,还特邀了浙江省中学数学教研员许芬英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  相似文献   

16.
再谈母语交际教学法庄文中教师我到教研室一说母语教学法,老师们议论开了,打算搞实验。文中你们实验母语教学法,值得钦佩。教师您说到“母语交际教学法”,是否胸有成竹?文中谈不上“成竹”,只是肚里有根棍罢了。我想,母语教学法,就是使本族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本族...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研究、指导、服务、管理”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能,而研究与指导是教研员的天职.缺乏研究的指导很难促进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与发展.教师之所以不能把握教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是因为传统的教研活动大多是缺乏深入、细致研究的指导,导致教研效能不高.鉴于此,笔者在反思传统教研方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赵谊伶 《云南教育》2007,(7Z):30-31
众所周知,新一轮课改的举措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由一维变为三维。现在广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变化已有了解,“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师较熟悉的,也是多年来教学中一贯重视的。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怎样制定?教学中又怎样实施、落实?这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困难,教学中落实后二维目标就更难了,老师们以前很少接触过,  相似文献   

19.
祝晓燕  徐雁 《学前教育》2013,(11):22-23
“让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是教师们的常用词,教师们已有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以“教师如何教”为主线设计活动,较多地关注形式和结果。如何将活动重心从“教师教”转到“孩子学”上?孩子怎样才会“主动而积极地学”、实现数学经验的主动建构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议论:他们喜欢这个老师而不喜欢那个老师;这个老师教的好,那个老师的课不爱昕等。对于学生的这些议论,说白了就是老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自己和学生凭什么喜欢的问题。以笔者之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完成传统的“授业、解惑”等本职工作以外,不能忽视了比为师者更为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