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是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履行社会责任。学校如果不履行社会责任,那就不是学校而是"学店";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社会责任感,那就只能是"教书匠",而绝不会成为教育家。我们要办学校,而不能办"学店";我们要当教育家,而不能当"教书匠"。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一流学校靠文化",放眼古今中外,著名学校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优质发展"、"内涵发展"成为时代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最强音之时,学校文化建设更凸显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文化是教育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学校不能像加工厂,只生产规格一致,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要培养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方面面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师同样具有"个性",不能只做传统意义上的"园丁"。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更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现在时代是"阅读缺失的时代",现在大学生是"阅读缺失的大学生"。"功利阅读"和"娱乐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在这些阅读危机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警戒,尽己所能引导学生有合理的阅读生活,传扬阅读正能量,树立校园阅读之风气,进一步引导社会阅读之风。  相似文献   

5.
学校走“强”的四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走"强",要努力挖掘教职员工的专业潜能,促进他们的专业朝着"强"校的方向、目标可持续发展。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强"校,是有一定标准可以衡量的,而且这个衡量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应当与社会上一些"强"的行业标准有共通之处。学校要走"强",可以借鉴社会其他行业,找出属于自己的"强"的标准。我们认为,学校走"强",有四个视角应当充分关注。首先,要对生源有强大的吸引力。学校走"强",需要对某一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既要重视当下,又要关注未来。已结束"心理断乳期"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里,需要完成身心发展、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教育任务。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要求、教育选拔的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应共同合作让学生充分认识"未来的我",学会做自己未来发展的设计师。一、现象与困惑随着社会、家庭对教育关注度的提升,"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热炒,高考志愿  相似文献   

7.
学校走"强",要努力挖掘教职员工的专业潜能,促进他们的专业朝着"强"校的方向、目标可持续发展。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强"校,是有一定标准可以衡量的,而且这个衡量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应当与社会上一些"强"的行业标准有共通之处。学校要走"强",可以借鉴社会其他行业,找出属于自己的"强"的标准。我们认为,学校走"强",有四个视角应当充分关注。首先,要对生源有强大的吸引力。学校走"强",需要对某一  相似文献   

8.
李韵 《职业技术》2006,(12):129-130
党的十六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面向21世纪,面对学习型社会,具有竞争力的学校,只能是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体现学校发扬主动精神和进取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内涵的深化与拓宽.  相似文献   

9.
薛红霞 《甘肃教育》2014,(21):29-2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这段文字揭示了阅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重视和  相似文献   

10.
多学科阅读是课程校本化的体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学校开展多学科阅读能跳出学科各自为政的窠臼,打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院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更具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在生活体验中、在社会参与中,学会阅读,提高终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社会不断高涨的优质教育需求,学校管理创新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故创新应该紧密围绕"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这一理念来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根植于学校的实际工作,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拓展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切实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培育"真性情",开发"新课程",打造"好校园"。一、用爱培育"真性情"学生能不能幸福地生活,能不能成长为自觉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如今正处于经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据统计,到2016年,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96人拥有手机,中国的手机网民占总网民的90%以上,智能手机与4G网络的普及,网络速度更快,人们有了更好的网络平台,也涌现出大批的低头族。低头族现象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也普遍存在,学生离不开手机,手机阅读成为学生每日的必修课。然而,手机阅读对学生有利有弊,如何将手机阅读正确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13.
范忠茂 《江西教育》2012,(16):25-2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教育新时代。未来已来,我们要主动拥抱未来。作为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就要有信息化2.0时代的格局和担当。--梁哲访谈者:梁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据了解,《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4)》提出,未来十年,将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把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高水平、高品位、信息化、现代化的高中学校",请您谈谈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闫勤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32):24-27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如今更成为一种学校的日常生活和"现象世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  相似文献   

16.
余光 《安徽教育》2014,(5):36-37
<正>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每个师生应担的社会责任。如果我们每个人不能做到勤俭节约,那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成了一纸空文;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各个部门不能消除浪费资源能源的现象,那么,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成了纸上谈兵。"修身"才能"齐家",才能"平天下";要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自己。没有自觉的节约意识,又怎么能投身到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浪潮中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学生好",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行为表现,更是当下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职业要求。一、"为了学生好",要求现代的校长、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应有不断追求现代教育的愿望与素养。首先,学校教育要融入社会,当下教师发展与学生幸福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为了学生好,不能将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将"为了学生好"作为追求个人及学校名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及趋势。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深刻说明了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要将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生活中,使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教学做合一"理念提倡教师要在做的基础上去教,学生要在做的基础上去学,从而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的教育发展;城市支援农村,首先要支援农村教育",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宝根说。汶川大地震使西安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受损,学校安全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次地震将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学生上学的安全、环境问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议事日程。地震发生以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这如潮如歌的时代,发展已成为永恒的主题,而创新则是不变的旋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要想在教育变革中获得突破性发展,其领导者必须坚持以创新性思维推进教育改革。学校发展战略的确定需要前瞻性思维。学校领导者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当然不能脱离自己所在学校的传统、资源与现状,但是若仅限于此,则很难成为一个眼光敏锐的学校领导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