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歧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中.由于语言歧义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不尽相同,因此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障碍.为此,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歧义的定义,然后就歧义现象的产生将其归类,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出直译法、意译法、增词法、调整法等翻译歧义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歧义是跨语言间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指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有多个翻译。为了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认知过程,研究者对翻译歧义进行了很多研究。以中英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翻译歧义现象对他们学习和加工歧义词的影响,从而比较翻译歧义词与翻译非歧义词的学习难易程度。采用翻译识别的实验任务,测试被试者在该任务中对英语单词与汉语翻译之间配对正确与否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结果发现,对中英双语儿童来说,歧义词比非歧义词更难学,这种现象可以用交互激活理论和扇形效应来解释。歧义词与非歧义词中英翻译对比研究是翻译歧义研究领域的一个有益补充,对未来关于翻译歧义的双语加工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层次的理解 ,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性质、内在特征及其句法规律 ,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而语言的理解必然涉及词汇与句子等结构层面 ,也涉及语义方面的词汇歧义、词组歧义和句法歧义。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翻译是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歧义现象是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英语歧义现象不仅直接影响英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常常给英语语言翻译增加难度,使得英语书面翻译和口语翻译经常会出现误译。将从词汇、语用和句法结构几个层面中的一些典型的英语歧义的表现类型和歧义现象进行阐述。以期对如何在英汉翻译中正确理解英语歧义现象,更好地消除英语歧义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语言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和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在歧义容忍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的歧义容忍度显著高于语言水平低的学生,但在语音、词汇、语法和翻译方面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中,单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语法结构不明、语义关系不确定、语用含义不明确和文化差异等都会导致歧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有助于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具体语义,有助于排除歧义。目前歧义结构化解和翻译理论研究尚不成熟,歧义语境论不失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英语中的歧义(。mbigUity)现象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歧义现象不仅对语言的理解、交际、写作、翻译等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对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歧义造成误解,成为语言交往中的障碍。美国语言学家W*lainEmpson曾说过“歧义是我们必须戒备的敌人。”(Ambiguityistheenemywemustwatch.)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一词多义;词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  相似文献   

8.
分析语言歧义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翻译更为顺利和流畅。虽然针对语言意义歧义引起的翻译问题,完美的解决方案很难找到,但仍然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共同探索此问题。  相似文献   

9.
歧义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而一语二义或多义的歧义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词典和语法书大多也不予论述。但歧义却是英语教学和翻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因此,对歧义现象进行探讨,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注意发现歧义、排除歧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英语中,同一意义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与此相反,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后者便是英语的歧义(ambiguity)现象。英国语言学家G.Leech指出:“我认为‘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 英语歧义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各层次之中,涉及到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方面,十分复杂。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因此,探讨歧义现象不反对语言的理解,写作、翻译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语言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短语、从句等几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否定是否有歧义尚无定论.单义派的一些研究试图通过证明元语否定标记的缺失推翻否定歧义说.为了反驳这一论断,进而证明否定语用歧义的存在,本文以汉语的"是"为例,在元表达框架内证明某些常见于元语否定的语言形式并不是专门的元语否定标记.借助三域理论,本文进一步证明否定在行、知、言三域的语用歧义.为了标识否定所处的认知域,某些元...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最大特点是含混,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模糊性,游移性,歧义性,从构成上看,霍桑在意义标志,情节设置和叙述中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备开放性和迷惑性,从本质上看,本文的含混是作者世界观,神学观复杂性的体现,从文学渊源上看,是他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扬弃的结果,借用荣格的理论,可以了解作者本人的潜在立场。  相似文献   

14.
歧义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歧义进行研究,对语用歧义的表现形式、产生的语境以及产生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笑傲江湖》的语用模糊现象可以从说话人、听话人及非对话无声语言三个角度加以分类,通过对其在文本中的显现方式和作用分析,探讨了语用模糊现象在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存在及价值,并提出语用模糊认识框架可以拓宽到无声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先综述了几种主要的歧义:即词汇歧义,结构歧义和语用歧义。并揭示了如何避免妨碍交际的歧义。随后,本文重点阐述了语用歧义现象。期待着在交际当中成功地避免不当歧义,能够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7.
与商务英语的准确性原则相对,模糊用语通常因内涵不明确,所指不清楚,容易使语言含义模棱两可。但在商务谈判中,它却有着灵活、委婉、礼貌和自我保护等特点,因此成为谈判语用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试用主述位切分及主位推进的理论分析模糊用语在句法和篇章层面上的特征、结构、衔接、延展和含义,以帮助谈判者在组织与使用该策略的过程中克服母语的定势思维,更好地为成功谈判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包括相对歧义度的变化和绝对歧义度的变化。通过改变语境条件可以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情况。改变语境条件的方式有三种:替换词语,变换语序和增加语境条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是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汉语歧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语用功能视角下英语广告的仿拟现象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是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一般分为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本文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英语广告中出现的仿拟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翻译仿拟修辞格英语广告时所用的一些策略,以增强广告文本的语用功能,更好地对原产品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20.
语用歧义与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歧义与语用模糊的概念、定义、分类、功能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言语交际中灵活、恰当地实施语用歧义策略与语用模糊策略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交际的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