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在我县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观摩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淡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这一册教材,包括教科书、课堂练习和学生学具卡片,供六年制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本册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4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认识并能书写11—20各数;掌握它们的数序、大小和数的组成,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本单元教材开始讲两位数,它既为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作好准备,又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法、写法打好基础。它涉及的概念较多,因学生刚入学不久,教材只隐含一些数学概念,例如,“数位”与“位数”,“数字值”与“位置值”,“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这些概念在这里学生是不可能理解的,因此教材是在结合方格图注意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说明数的写法时,进行适当孕伏。说明每个数都和方格图对应,突出左边有10个方格,是一个中,就在每个数的左边写1,右边分别有1个、2个……方格,是1个1,2个1,……就在每个数的右边写1、2、……满了20个方格,是二个十。这里就涉及了上述概念,  相似文献   

5.
这册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试用)》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修订本继续保留了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  相似文献   

6.
<正>《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73—74页的教学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做好认知的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73—74页的教学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做好认知的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1120各数的教学知识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遵循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第73页呈现的主题图是:无序排列着11个水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著的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课堂练习和学生学具卡片,供六年制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复习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时,必须依据教材,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使学生通过总复习,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分析解答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加强结合,复习有关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9.
杨蓓 《陕西教育》2010,(3):49-49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第一课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即教材P30 -P31例1、例2。2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掌握整数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知识 ,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提高加减运算的能力和检验的能力 ,而且也为今后学习简易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深对加法的理…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第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目的是: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与此同时,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一册》,是我们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试用)》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它继续保留了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  相似文献   

13.
1教学背景 “认识11-20各数”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十进制,位值制就是十进制计数法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每个数的大小是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理解位值制原理,是数概念建立的重要标志,也是“认识11-20”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第二册复习的重点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熟练地计算2—5的表内乘法。复习时要紧扣教材,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之前,先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以加深学生对数位、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认识。这样既复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又为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下基础。如:30 20=50-20=50—30=40 5=45-5=45-40=……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认数。本册教材把20以内的数分成两段;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读写之后,将数扩展到11~20。要注意加强数的概念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值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及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7.
程玲 《新课程研究》2010,(5):134-135,137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试图从评价这个角度对课堂的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相关的加减法后数的扩展。学习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正确数出11~20每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进制,正确、迅速读、写11~20各数。2.通过数11~20的物体的个数,增加数感,了解数的顺序;学生自由数一数,读一读,写一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3.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增加学习兴趣。具体编排例题安排例1.数一数,初步…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六年制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应用题例3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1一17题.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