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传》     
《文心雕龙》里第十六篇《史传》,第十七篇《诸子》,是讲先秦两汉的散文的。我国先秦散文,就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汉的散文虽然有了发展,不限于这两类,可是最主要的还是这两类。因此,在这两篇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勰对先秦两汉散文的看法。《史传》篇里前面的部分是讲历史著作的演变的,跟写作的关系不大,这里就略去了。后面的部分是讲历史散文的写作的。  相似文献   

2.
《史纲》强调文学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变异,如称“汉代的散文是对先秦散文的总结、继承和发展”,但“它不是在乱世的大辩论中形成高潮,而在治世的价值竞争中形成高潮的”。在叙述魏晋诗词散文发展时说这个时期散文特色之一是“散文的文体意识的增加和延伸”。这是考察中国散文发展的新视角,在《史纲》中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因而使全书纲举目张,脉络清楚,有新鲜的见解,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其次,《史纲》虽然以时代为序叙述散文的发展,但不以封建王朝的更迭作为分章的依据,如第六编叙述元、明、清三代散文的发展,下分三章,一章以“散文的徘徊” 为标题,叙述元及明中叶以前的散文;一章以“散  相似文献   

3.
何纯 《大观周刊》2012,(27):216-216
新课程实施后,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比例。大量散文的阅读,对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善他们的自我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就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从分类的角度,对散文的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电视散文产生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第一篇 (部 )正式以电视散文样式播出的电视文学艺术片 ,最早产生于何时 ?片名叫什么 ?由哪家电视台制播 ?目前尚无人明确指出 ,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或中国电视文学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 ,第一篇 (部 )电视散文的何时问世 ,固然有其重要的标志性意义。然而 ,我们如果只把研究电视散文的目光停留在这一个细节问题上 ,不去作更深的探究 ,那么 ,我们的视野就会因为受到局限显得过于狭小 ,我们所作的研究也会由于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而变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电视散文经过近 10年的蕴育、生长与完善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遍及全国的文学 (文化 …  相似文献   

5.
来新夏 《津图学刊》1999,(3):98-101
中国散文产生于先秦时期,在唐宋散文鼎盛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清代散文。它是古代散文的基本总结,在历代散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它为唐宋^家声名所掩,复以与近代散文相交错,所以往往被人所忽视。其实,它无论在质和量诸方面,较之前代毫无逊色。清文确有它值得阅读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时,曾有一个发现:对于一个作家,他想写什么并不是他写出什么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他能写什么。就如散文大家杨朔,他走的“把散文当诗写”的路子,不但是因为他爱那样写,而且还因为他早年是研究古典诗词的;而另一位散文大家秦牧,他从小爱研究接近大自然、动植物,爱看各种博物知识,所以他能把散文写成“谈天说地式”的。杨、秦的风格不能互换,不仅是他们不愿意,其实更是他们不能。作家的风格缘于他的美学追求,其实更缘于他的知识结构的局限。现在评论新生代或“后先锋文学”的论者,称赞他们饱读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著  相似文献   

7.
有的青年作者读了《谈散文写作》一书之后,来信要我再谈谈写散文的体会,恰好四川大学中文系编辑《中国散文百家谭》的同志也来函催促我交一篇写散文的体会,思来虑去,将日常写散文的一些想法组成了这篇文章。对于文学艺术我有着多种爱好,我喜爱书法绘画,我也喜爱写诗,我尤其喜爱写散文。我在侧重于写散文之前,曾经侧重于诗歌创作,那是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80年代我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写诗与写散文,我觉得在剪裁素材、创造意境、提炼语言等方面,有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从写诗到写散文,这个转变如水到渠成一样那么自然,那么自如,不象有人所说的是“隔行”。我应  相似文献   

8.
"闲笔"之妙     
"闲笔",这个古今中外小说、戏剧、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对于新闻写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自90年代以来,报纸散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这在中国散文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对于增强报纸宣传效果,功不可没。 文化快餐式的散文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报纸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作者把文章写短,写得有文采,有的还要配合当前的重大报道内容写一些文章,能起到正刊起不到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纯文艺性刊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人们称它为“文艺快餐”式的散文。这种散文寻求精神的理解和沟通,寻求一种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及时回应。写的是身边的  相似文献   

10.
电视散文创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拍好一部电视散文?前人不曾留下任何模式,更谈不上成熟的创作理论。在观摩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电视散文的创作谈点感受。 一、电视散文的幢文创作《选择》 电视欲文的创作,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篇好的散文,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一样。散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散文作品的质量。 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作电视散文的“剧本”呢?首先必须符合电视的特性。此外,傲文的文学性也是衡量电视散文“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 有了一篇合适的散文,对创作一部电视散文可谓成功了一半。具体如…  相似文献   

11.
线索安排对于具有传统散文特点的《聊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凡散文所具有的安排线索的方法,《聊斋》基本都有,而且都有精妙之处。开篇的《考城隍》就是常见的以某一事件作为贯穿全篇线索的篇章。在这一类型中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散文这两个名词,是经常使用的。但新闻散文这个名词,使用得还不太多。本文试图就什么叫新闻散文、当代中国新闻散文的表现特征作一初探。何谓新闻?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何谓散文呢?散文通常是指与报告文学、传纪文学等作品相并列的文体,它是这些文体中比较自由活泼、不拘一格、题材广泛、讲究文彩、具有诗的意境、形散神不散的写作形式。新闻与散文“联姻”后结出一个新品种:用散文笔法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的文体。这种新闻散文体的特点是:题材重要,内容引人注目,讲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与散文似已结下了缘份。自己不会写,但读它却渐有些入迷,故心中要说的心得也多了起来。这两个月,翻看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品经典”四十八种,着实过了一次瘾。但读到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人关于散文的意见,觉得对于散文的问题,前人该说的大多已说了,后人再重复,实在有多余之嫌。散文是已熟透的文体,当代人要想在此处翻出新样,招引众人驻足观赏,没有天马行空的气魄与才气,我总疑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行至90年代,中国散文确实大热起来。不过这种热,大多是把思路拉向过去,重温周氏兄弟那代人的旧梦。汪曾棋、孙犁、张中行等人的魅力,就在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连泰 《传媒》1999,(3):35-35
“如何预测新世纪的散文走向,当下散文创作还缺少什么?”这是日前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和《散文选刊》联办的’99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各地二十余家报刊的散文编辑家们的共同话题。 散文缺少震撼力 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等认为,散文应是呕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鲁迅,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于他的小说、杂文和散文,而对于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了解不多.其实鲁迅在中国古典文化、文学史方面也做过相当的研究,尤其在古籍整理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各种类型的散文选本,前段时间曾经走红书肆,如今渐有风息浪止的趋势。在这股“炒冷饭”的出版浪潮里,三联书店刊行的《北京乎》上下卷,也算一个别开生面的招数。这部把以北京及其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散文汇编而成的散文选集,所以具有出版的价值,我以为有两个理由:第一,北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地域文化现象,而近代以来,传统与现代交汇于此,譬如在文化教育方面,北大、北师大、清华等国内第一批现代模式的高等学府,首先诞生于此,而旧时代的不少遗老遗少又曾经云集在这儿,赋诗撰文,或执教大学;政治  相似文献   

18.
魅力来自情真意切──读《峻青散文选集》延梅近年来对于散文的议论很多,究竟什么样的散文最有魅力,也许永远也得不出一致的结论。依我看,不管是哪篇散文,要想打动读者,都离不开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含义,当然也离不开优美的文字;但就散文而言,情真意切可以说是散文...  相似文献   

19.
一、新闻散文的特点及种类 中国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就有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和文艺散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文和论也开始分化,散文自成一体。“五四”运动以来,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鲁迅先生当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留下了不少佳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散文。由于鲁迅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且有些公开  相似文献   

20.
一、散文这个概念散文这个概念,古往今来有过很大的变化。总的说,人们对于散文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凡不押韵的,均称为散文。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容量最大、内容最广阔、形式最自由活泼的无韵文,包括随笔、游记、新闻通讯、特写速写、日记序言、杂文政论、报告文学、小说等等。我国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