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拉着我和妹妹来到河边,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生:月亮是圆圆的。 生:月亮像大玉盘。(师板书:大玉盘。) 师:在这里把圆圆的月亮比作什么? 生:把圆圆的月亮比作大玉盘。 师:(出示课件)这就是像大玉盘一样的月亮,书上把这圆圆的月亮比作大玉盘,是打比方。月亮和大玉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2.
《苏州园林》教学片段摘记: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部分?并谈谈理由. 生1:我喜欢第5自然段,这一段作者用了拟人和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苏州园林描写得很美. 师: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花草映衬的美丽图画.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2:我喜欢第4自然段,这一段写了假山的堆叠,写了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让人觉得真的是“如在画图中”.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片段] 师:自由地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小组交流,并读一读;全班交流、朗读品味) 生1: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打比方(比喻)的句子. 师:你读书真细心,能有感情地把它们读出来吗? 生1: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相似文献   

4.
正某杂志推出的"立体课堂"栏目中,《变色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实录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生读后,交流)变色龙的外形。师:(板书:外形)谁来读读课文第十自然段?生:"变色龙这么迟钝,怎样捕捉食物呢?"师:这个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谁能根据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片段】 师:自由地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小组交流,并读一读;全班交流、朗读品味) 生1: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打比方(比喻)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7.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学习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伸;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3有表情朗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层次师:向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登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所见,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作者的所闻,第七、八自然段写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师板书:一、所见二、所闻三、所思所感)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层次。谁能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生:把…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习1—2自然段 ,初步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蓝鲸体形特点的。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习本文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常用说明方法。教学模式自学导读法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学生课前收集鲸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设疑导课1 (板书 :鲸)鲸 ,你们熟悉吗?对鲸了解哪些呢?谁想第一个交流?2 老师加上个“蓝”字 ,猜猜看 ,为什么称蓝鲸呢?3 看了这个课题 ,你最想了解些什么?(问题是除资…  相似文献   

11.
[技法导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句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叫“喻词”。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比喻与比拟,是文章生动形象的双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运用它们来让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习作之录:教学现场的呈现【一】前置活动师:同学们好!初次见面认识一下,我姓"冯",你们叫我冯老师就行。(板书"冯"字)师:打个招呼吧。同学们好!生:冯老师好!(声音响亮)师:我们老冯家也出了许多名人,有谁知道?生:冯小刚、冯绍峰、冯玉祥、冯巩、冯骥才……师:哎呀!大家真厉害!知道我们老冯家这么多人呀!这说明大家很聪明、很有心。(板书"聪"字)师:大家看"聪"字,左边一个"耳",右边两点像  相似文献   

13.
[教例]: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二、三自然段. (前面,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黑板上已板书"我去看".) 一、读 师:请轻声读2、3自然段,用"-"勾画写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写花的句子.[板书:叶、花)  相似文献   

14.
一把握学情,明确目标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生:钱学森。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通过读书,钱学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导弹专家。生:钱学森是位精忠报国的科学家。生: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钱学森的这种爱国情怀,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他的"归国路"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板书课题,变"慈母情深"为"用心读写慈母情" 师:(板书"慈母情")把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读)当暴风雨来临时,母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你回家,这叫—— 生:慈母情. 师:当你生病时,母亲一直在你身边陪伴,还讲故事给你听,这叫—— 生:慈母情. 师:著名作家梁晓声小的时候一直想买一本书,这本书是—— 生:《青年近卫军》. 师:对,他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了多少钱? 生:一元五角. 师:看到母亲工作的情景,他跑到水果店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然而,被母亲—— 生:数落了. 师:最后,母亲又给他凑足了一元五角,他才去买了第一本—— 生:《青年近卫军》. 师:同学们,那时他母亲的工资每个月才二十七元,还要养活他们五兄妹. 生:那时作者家里很穷,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家. 师:对,你看,"慈母情"三个字中,"慈"与"情"两个汉字的偏旁都与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16.
师:读读第一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花朵的开放的。(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有了自己的感受吗?我们按照花朵开放的时间顺序来交流一下。师:谁来读牵牛花?生:“凌晨四点……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师: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小喇叭的。  相似文献   

17.
正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月亮湾》第3小节【教学过程】师: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老师,什么叫"不时"呢?师:谁已经理解这个词语了?请告诉大家好吗?生1:"不时"就是不停地,不断地。生2:也可以说是经常地。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对。"不时"也就是时时,随时。你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3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生:清政府修建铁路,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要挟和嘲笑. 师:不错,说得简洁又准确.课文第2、3自然段讲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课题却叫"詹天佑".把二者连起来想,你有什么问题? 生:第2、3自然段似乎和詹天佑没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自然段? 师:问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评析:教师启发学生紧扣课题,质疑问难,生成颇具思考价值的问题,为课堂学习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如此启发,既自然地生成了问题,又巧妙地把生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给了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玲 《贵州教育》2005,(19):31-32
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到商店买过东西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出示商店情境)。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买东西要付钱。生:我看到了售货员找回顾客的钱。……1)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钱呢?生:买东西。生:游玩的时候。生:报名的时候。2)导入新课。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生:叫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2.小组合作、获取知识1)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师:请每位小朋友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轮流认一认,看谁认识的人民币最多。(学生互助认识人民币)生问:(…  相似文献   

20.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