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深层的本质理解,而非表面的理解与复杂的计算。对数学本质的挖掘成为高水平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要点和必须教授给学生的技能。这部分知识往往是课本中没有具体提及的"隐性知识"。学习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数学文化"为载体渗透高中数学"隐性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提升数学素养。文章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中"椭圆"的教学为例,以数学文化为载体,讲述高中数学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波兰尼"个人知识"学说展开讨论,叙述了波兰尼"个人知识"学说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由波兰尼学说提出了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审美感;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质量;外显化他人隐性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排球专业教学之中。本文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排球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的介绍,探讨了高等体育院校排球教学中影响学生隐性知识积累的主要因素以及学生隐性知识积累的方式,旨在为更好地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排球教学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和非默会知识存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但是如何运用两者解决问题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默会知识的传授与体验作为能力目标,采用"进阶式"的渐进方式,"进阶式"教学登的是"原有默会知识—新的明确知识—强化明确知识—新的默会知识"的知识转化的"山",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美,唤起学生自发的进取心和热情,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高层面,最终实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席国金 《考试周刊》2014,(74):62-63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套路一般如下:知识梳理—基础自测—典型例题—变式训练——课堂小结。通过对"知识梳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作者认为教师对于知识梳理的方式要多样化,要针对知识点的特点,寻求不同的梳理方式,再有教师要站在数学整体的高度,引领学生对主干、核心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归纳总结、挖掘拓展,这样才能保持教学持久的新鲜感和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学生)的隐性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隐性知识视角下的作文教学应当担当起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隐性知识并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的重任。命题诱导、情境激发、语感培养、注重内省评价是促使学生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作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几何型思维"缺失的现状剖析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较为典型的有:"只见树木不见树林"般的知识孤立化,"这好,那好,全都好"般的习题题海化,"一个萝卜一个坑"般的数学思维定势化和"重重束缚"下的学生创新能力的薄弱化。知识的孤立化是指从直观利益角度出发,将知识肢解、分割,装入各自的"知识罐"中,分别"享用",缺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学生练习的题海化,是指对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形成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教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对教师科研、教学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必要深入研究隐性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特点,以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不少有关艺术创作的实践与研究将艺术创作的发生归因为"直觉"、"顿悟"、"灵感"等无意识的非理性思维.本文以隐性知识为切入点,探讨美术创作教学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联系及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知识急剧膨胀,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传统的传授型知识教学已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病和缺陷,"教会学生求知"迅速成为现时代学校教学的主题.那么应该怎样教会学生求知呢?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35):85-86
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教材隐性知识的发掘,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相融合,才能建构出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本文建议从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合理发掘,准确把握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另提出四点教学建议,以期达到架构多维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故在职校生职业技能学习中培育工匠精神是大势所趋。从隐性知识学习角度分析可知,职业技能学习与工匠精神的养成都经历着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其中,工匠精神的养成在职业技能学习准备阶段可初步社会化,模仿阶段可行为外化,练习阶段可意志整合,熟练阶段可情感内化。由此,其培育路径可从职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优化现代学徒制的师资建设、顶岗实习、社会舆论下催发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四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3.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运用"和合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之"和合"、数学教学之"和合"、学生生命之"和合"三个层面展开,通过过程性、生成性和具身性教学,"和合"知识的过程与结果,"和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和合"学生的感知与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教师知识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支持下,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中部、西北部三省1140所小学82510名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和与之对应的2915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MKT)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并且是独立于教师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因素。2.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三个分维度都与学生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其中内容和学生的知识(KCS)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贡献率最大。3.教师的学科知识(CK)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的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自从课改实施以来,在教育界就提倡"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阐明教材只是一种材料,而非全部。于是,出现了很多重构教材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要么运用了历史理论,要么选用鲜活的材料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这些教学设计中,作者往往忽视对课本隐性知识的挖掘,导致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些重要知识点片面理解,影响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这些缺点说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课外材料及史学理论的运用,更要重视对课本隐性知识的挖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通过课外的材料辅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新闻教育与实际应用脱节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教育缺乏隐性知识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疏忽了隐性知识的层面、教学方式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缺乏隐性知识的维度。文章以广州大学的"2+2"创新实验区的教学改革思路和举措为个案,探讨如何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新闻教育模式,以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18.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在以考查能力为主的今天,"隐性知识"挖掘程度的深浅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以现行化学教材为例,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骆奇 《湖北教育》2008,(2):14-15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知识体系,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和"知识传授——训练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这容易使语文教学发生异化,丧失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可能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淡化语文知识、反对机械训练"就应运而生。但是也有人  相似文献   

20.
技术知识的内隐性等特点影响职业教育的传递,抛锚式教学是以技术为基础,强调真实完整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活动过程.其教学模式是围绕某一"锚"来设计,"锚"隐含着问题和任务的某种问题情境,教学围绕着"锚"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是中心,教师为"引导者+教练+学习伙伴",这种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具有即时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