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水门丑闻中的“深喉”,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称他为坏蛋。比如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演讲撰稿人帕特·布坎南就直呼费尔特为“叛徒”,而在美国新闻界,费尔特则受到更加积极的评价。一些美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5,(21):12-13
让美国媒体和历史学家一直猜测和分析的“水门事件”的幕后线人“深喉”,终于现身。5月31日,美国前联邦调查局(FBI)副局长马克·费尔特站在记者的摄影机前,宣布自己就是传说中的“深喉”。同一天,欧康纳-费尔特的律师在美国《名利场》杂志上披露了这一消息,随后,消息得到了《华盛顿邮报》的证实。而这个秘密被鲍伯·伍德  相似文献   

3.
“我希望到一个人地两生的城市,隐姓埋名开始新的生活。”三位寻求国家保护的审计大案举报人,自称至今难得安宁“水门事件”的告密者,将美国总统尼克松逼出白宫的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在安享33年的宁静生活之后,不久前向公众亮明身份:“我就是深喉。”而现在,中国的审计大案——辽宁省锦州市“交通银行锦州分行假核销案”的举报者,交行锦州分行工作人员鲍宇等人,却在为获得一份宁静的生活而四处奔走。鲍宇日前在锦州抛头露面,通过媒体呼救。他说,自从举报之后他就不断受到恐吓、威胁和骚扰。“我希望到一个人地两生的城市,隐姓埋名开始新的生活。”已挨过几刀的鲍宇担心今后全家的安全。“我只想回到普通人的日子,过普通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侯宜中最近的身份比较多。有人叫他环保“深喉”,也有人叫他叛徒,在环保界他是多事的“大老虎”,但惟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当初的那个身份,仪征环保局书记。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48亿巨款下落不明”一事,央视新闻频道在2012年12月15日晚播出一则报道:揭露“儿慈会”资金问题的,是一位名叫“落魄书生周筱赘”的网友,“儿慈会”事件是他众多“揭黑”事件中的一起,爆料来自“深喉”,为此他调查了44天;没想到“儿慈会”竟然以小数点弄错了来搪塞,说什么4.75亿误写为47.5亿元。  相似文献   

6.
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说,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70%以上是来自群众举报。  相似文献   

7.
“深喉”费尔特成功隐身了30年,包括政府在内,从没人能确知他就是《华盛顿邮报》记的“线人”,这几乎得完全归功于记们的“就是不说”。对这种“有权拒绝透漏消息来源”的所谓“记特权”的法律争议,始终没停息过,但大约还是认同多。有意思的是,我查了一下,这个“就是不说”的“特权”,打从中国记远祖的时候,职业律条就曾经这么定过,原来并不是美国的发明。  相似文献   

8.
胡栓 《新闻知识》2005,(9):76-78
谁是“深喉”(DeepThroat)?谁是那位70年代初向《华盛顿邮报》记者告发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传奇“深喉”?30多年来,无数文章、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对此津津乐道。“深喉”这个词甚至被收录入韦氏大词典,成为美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谜团之一。今年5月31日,美国媒体戏剧般地破解了困扰人们30多年的“深喉”之谜:“深喉”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这个美国新  相似文献   

9.
最早被称为"深喉"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他把"水门事件"透露给媒体,并最终把美国总统尼克松逼下台。"深喉"由此改变了美国新闻业,使秘密消息来源登上了"大雅之堂"。从此,这个处于灰色地带的"深喉",成为给媒体提供重大内幕新闻的线人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宝山区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服务摸索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倡导“三声”“三心”和“三一样”。所谓“三心”,就是“热心、诚心、耐心”;所谓“三一样”,就是“生人熟人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领导群众一个样”。温馨的服务,不仅表现在清洁的环境、格式化的接待,更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从字面上解释是根据每个服务对象特点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新”和“深”上下功夫□刘照丁文章的“新”和“深”,主要是对文章的立意而言。新闻中的立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有深度”呢?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实践告诉我们,立意要“有新意”,就要抓住新的人物或选择新的特点去传播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或新的意识,正所谓“于世...  相似文献   

12.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3-66
“水门事件”太有名了,它导致美国一位强势总统黯然下台,造就了两位全世界新闻记者心目中的偶像——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乃至人们把他们合称为“伍德斯坦”.人们也不会忘记“水门事件”中那位秘密的消息来源——“深喉”.事实上,“深喉”一词随着中国的开放早已为国内新闻界所熟知,并且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顾相林 《青年记者》2007,(14):121-121
电视新闻宣传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形声并茂,快速高效。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固有的优势也在弱化。笔者认为,电视必须正确处理好动态消息与深度报道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新”与“深”的关系,才能不断拉长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初,胡适曾有过一闪而过的和平幻想,所以才会想把家属安排到老家安徽绩溪去住。1月8日,蒋介石请他吃晚饭,他为蒋讲了温赖特将军守巴丹半岛力竭投降,胜利后释放回国,美国人热烈欢迎,国会特授予“荣誉勋章”的历史。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并写了“蒋公稍有动意?”一句话,蒋是否为这个故事所打动,胡适只是猜测,所以才会在后面加一个问号。从蒋坚持要胡适去美国,蒋从无求和的打算和诚意,所谓“求和”文告都不过是演戏罢了。  相似文献   

15.
对哈尔滨市每年召开的市人代会、政协会进行报道,一直是《哈尔滨日报》政务报道的重头戏之一。“两会”年年开,如何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推陈出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哈尔滨日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在《星期日电讯报》上撰文,提出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州”在宏观经济层面是否完全实现,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7.
浩棋 《航空档案》2010,(6):42-43
4月27日,2010年“红旗”军演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结束。今年“红旗”军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美国和英国部队共同参加的国际军事演习.第二阶段则是美国军队内部的演习,其他国家部队不能参与。  相似文献   

18.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0年前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在村里住了一夜,与几位村干部聊天。我以为这就够“深入”了。报道见报几天后,有位当地的知情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说:“你写的报道内容没什么出入,可这只是他这个人的一个层面,也就是好的一面。你知不知道,这位村支书前不久为家里人的事与人打架,差一点就‘进去’了?”我说:“真的不知道,这个典型是乡领导推荐的,村里的干部介绍的都是正面的素材。”这位知…  相似文献   

19.
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省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1月28日和30日圆满落幕。在“两会”召开期间,河南日报的“两会”报道组深入贯彻编委会倡导的“创新”理念,做深做活了“两会”新闻,受到了省领导、代表、委员和普通群众的一致好评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停止了,克林顿政府转而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今后的四年内,美国将拿出50亿美元,用于实施和发展这个计划。什么叫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为什么于去年9月15日突然郑重宣布,要实施这个计划?当今世界,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