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客家教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儒家传统文化是其构成的主体框架和核心要素。客家教育文化融合了科举教育文化、客商教育文化、西方宗教教育文化、客家民系民俗教育文化等东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文化因子,形成了具有客家民系特征的多元融合的教育文化特色,对世界客都——梅州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冲突的视角--对我国教育问题的一种诠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教育领域的种种活动、问题、矛盾、变革等 ,均可聚焦在“冲突”这一视点加以观照。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冲突现象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 :教育依附性与独立性的摆动 ;教育的封闭与经济的开放的反衬 ;教育理念冲突激烈 ,等等。冲突的动因一方面源于有限的教育资源与膨胀的教育人口所形成的反差 ,另一方面与教育结构、运行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客观趋势。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共性逐渐形成、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国际化等特征明显。面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态势,我国高职教育需从容应对:树立国际化的理念、推进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着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树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培育人文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冲突之下,更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利用科学的、富有实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有利与发挥它们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东西文化交织,传统与现代文化更叠,政教文化与娱乐文化碰撞,城乡文化差异等等所形成的心理冲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诱因。面对大学生如此剧烈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冲突,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成为冲突的一方,而应该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最核心的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文化体系是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思想的自由论争为特征,以智慧探寻与传导为目的的文化体系,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融入这个体系之中,并与这个体系在思想上、认识上达成实质上的一致。同时解决楔入性、重复性教育与拒纳性接受的冲突,实现从思想楔入到思想交流的转变,从文化自守到文化包容的转变,从思想教化到智慧开启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政策在内容上必将更多地体现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相统一,从横向看未来教育政策内容将更加强调创新,从纵向看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内容都将更加聚焦重点问题,更加注重系统化和一体化设计。以制定、执行和评价三个维度定义的教育政策过程将逐渐形成人文性与科学性、社会民主性与技术现代化有机统一的显著特征。在政策环境上将依据成熟经验以更积极自信的态度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机遇和挑战,全社会逐渐形成以终身教育观为主导的国际化的多元教育观,管办评分离改革将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资源在总量增加的基础上配置更加优化。教育政策将更加全面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能够融合新时代各种利益群体的不同价值取向,实现教育主体价值观的大融合和教育政策价值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私塾末年”中国私塾教育受到西方新式学校教育的强烈冲击。面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私塾教育不得不从课程等多方面作出调整以应对外部的严峻挑战。私塾课程的调整也直接指向了新式的学校教育,这可以看作是后者对前者的胜利,但学校教育的课程也有着私塾课程挥之不去的影子。二者在冲突与竞争中发展,又在互补与传承中逐渐融合。这也给了当下的课程改革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哲玲 《天中学刊》2008,23(1):129-131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着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树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培育人文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试论WTO背景下的国家教育主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主权是包容于国家主权之内的涉及教育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随着国际社会格局的变化和发展 ,教育主权受到来自包括 WTO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WTO通过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教育商业机构的设置和自然人的流动等方式对教育主权产生重要影响。在入世的背景下 ,国家教育主权表现出弱化与强化、融合与冲突、本土性与实现形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族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立身之本.客家人的教育情结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地理上的因由.客家人还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与教育的作用密不可分,教育造就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进取精神.客家人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等来塑造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现代条件下 ,它唯有放弃原有的文化优越感 ,才能找到与世界先进文化进行交流的契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与区域性的客家文化存在着矛盾冲突 ,但也存在着融合的可能性和内在需要 ,通过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客家文化必然能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传统优势 ,又具备现代性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杨达  肖艳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0):126-129
隔代教育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由于受年龄、教育背景、文化层次、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祖辈和父辈两类主要教养人在不同学历层次上的分布的差剐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差异。隔代教育给幼儿早期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缺乏对幼儿发展规律的尊重,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解决对策为:在不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提倡亲子分享阅读,在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构建隔代家长的科学阅读观,加强家园共读。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作为一个客家文人 ,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影响着他的一生。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教育为他打下了文学根底 ,但其中的功利主义观念又促使他走上了汉奸和文痞的道路 ;客家人的开拓精神使张资平成为创造社元老 ,还使他在情爱小说创作方面“开风气之先”;他的宗教观基本上是建立在客家传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时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客家的风俗习惯也往往成为他小说的重要背景和情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永定县振成楼为代表的客家土楼 ,是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粘土和粘质沙土相拌而筑成的墙体 ,柱梁等构架全木料的楼屋 ;以广东梅县联芳楼为代表的客家洋楼 ,是用钢筋、水泥和沙石倒制而成 ,而无瓦块和木料建成别墅式的楼屋 ;土楼体现传统文化的承传 ,洋楼象征走向世界的信心 ;土楼洋楼都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迁徙进取、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读经、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热门的词语,这几个词语也常常被不少人混用。实际上,这几个词语具有不同的内容所指。其中,台湾学者王财贵继承了清代以前就存在的读经一词,发展出读经教育理论。但是由于读经教育不被我国政府认可,所以各级政府提倡的一直是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比读经教育要宽泛。而国学一词自近代以来形成,但是国学与国学教育不同,研究国学之人很多,但国学教育一直缺乏研究。实际上,上述几个词语所代表的都是一种古典教育的思潮。  相似文献   

17.
杨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1):108-110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 ,1 9世纪后期 ,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和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中的双璧 ,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资源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需要对客家文化进行市场化移植,从而使客家文化真正走向市场,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对客家文化市场化移植的现状、时代要求和形式进行探讨更有助于为客家地区带来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清代以前,梅州客家地区尽管私塾林立,崇文重教,但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崇、童养媳婚盛行与女劳男逸风行等原因,客家女子有机会受到学校教育的是廖若晨星,因此对客家女子的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与民俗教化来实现。到清末,梅州地区出现了专门的女子学校,并在民国得到很大发展,使能够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客家女子越来越多,出现了象梁浣春那样为梅州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女教育家,为男女均享有教育权及以后的男女平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