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是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计划"中重要内容。在"开端计划"、"儿童保育运动"和"家庭援助方案"中父母以课堂志愿者活动、义工、家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以传递家庭中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传统,监督保育与教育的各种实施措施改进和总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其子女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日本许多幼儿园、保育所以及小学着手将混龄教育活动纳入教育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混龄教育活动时间。日本的幼儿教育主要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幼儿园,二是保育所。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归类于"学校",属文部科学省管辖,招收3岁到5岁儿童,实施入学前教育。保育所在性质上非"学校",是厚生省主管下的育儿福利设施,招收5岁以下的孩子,主要职责为养育孩子。向政府申请让孩子入保育所的父母必须有较正式的工作或因其他理由白天无法照顾孩子。事实上,日本教育对年龄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4月2日之前满六周岁的儿童方可入小学,差几小时或几天的孩  相似文献   

3.
资讯     
保育设施缺乏入托难日本"待机儿童"连年递增在日本,需要进入托儿所托管,但因相关设施和人手不足,只能在家等待空位的学龄前幼儿被称为"待机儿童"。社会保障完善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保育需求,日本待机儿童数量连年递增。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一项  相似文献   

4.
日本紧随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准确把握学前教育新动态,贴近本国实际,为确保幼儿期(幼儿园、保育所)与儿童期教育(小学)完成好各自阶段任务,为保障儿童身心发展与学习接续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日本努力探索"幼小衔接"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2年9月29日报道,厚生劳动省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4月,日本"待机儿童"为24825人,比去年同期减少731人,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所谓"待机儿童",即虽有资格进入受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保育费较低的保育机构,却因这些保育所满额而无法进入的儿童。厚生劳动省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待机儿童"的减少部分归功于保育所招生人数增加。因越来越多的日本母亲选择留在工作岗位,大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幼儿教育设施有两种,一种是幼儿园,另一种是保育所。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而列入学校教育体系中,保育所是为缺乏保育的儿童设立的一种保育兼福利设施。全日本约有2万多所保育所,可以收容200万左右的儿童。儿童入所的条件非常严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才能申请入所:①母亲白天在外工作,不能在家中照料孩子;②母亲白天在家中从事家务以外的劳动,诸如加工业,手工业等,不能照料孩子;③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新发展,中国特色儿童保育迎来构建多元供给体系的新时代.文章对知网(中文)文献就儿童保育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介绍.与通常综述不同的是:一是突破结构功能主义的束缚,阐述儿童保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双重统一"儿童保育观;二是梳理中国儿童保育的发展脉络,并结合老龄化、少子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提出中国儿童保育进入多元供给再平衡以及"量"与"质"综合提升的必然规律;三是从儿童保育国际经验研究的相对集中度,理解中国儿童保育发展现状与难点,并创造性地提出"双向融合"的保育发展视角;四是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视角,梳理出中国儿童保育服务体系构建"多元供给、混合照顾"的合理框架,提出构建供、需两大政策子系统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幼儿园(幼稚园),一种是保育所。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列入学校教育体系中;保育所是针对缺乏保育的儿童而设立的一种福利设施。两者从设置目的,到组织结构、保育内容、保育时间等等都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幼儿园一、概况据1983年的调查,日本全国共有15190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日本幼儿园教育高度重视游戏活动的作用,并且在保育实践活动中赋予游戏以重要的地位,这是有其深刻历史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面临的最大难点。目前,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留守幼儿群体保育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令人堪忧;农村幼儿园物理环境和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教育教学"小学化"。为促进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发展,应逐步完善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治理结构,加大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准入和职后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1.
《保育所保育指针》是日本保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法规。截止到2018年4月,日本对《保育所保育指针》已进行了四次修订,它的每一次修订都反映了所处历史时期日本保育政策改革的新方向。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保育所保育指针》四次修订过程,梳理五十年来日本保育政策改革的特点,特别是以第四次的修订内容为核心,考察日本保育政策改革的新进展,可以发现其特征主要包括:为保障全体幼儿入学前的基本素质,制定了幼儿期应培养的核心素质与能力的目标;启动0~3岁婴幼儿教育,实现0~6岁全程"幼小衔接"的教育变革;为全面提升社区婴幼儿的保教质量,发挥保育所在社区育儿中的支援功能;完善职员研修制度,促进保育士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二战"前乃至"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主要存在两类幼儿教育机构,一是作为"学校"之一种的幼儿园,二是属于"儿童福祉设施"之一种的保育所(战前为托儿所),这就形成了幼儿教育机构的二元体制。现在,日本更加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加大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力度。在近年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实质性地推进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一元化是一项重要工作,创设并实行"认定儿童园"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创设"认定儿童园"是日本政府主导的推进"幼保一元化"改革中的一个制度选择和设计。目前,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推进"认定儿童园"的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保育和教育质量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和效率,国家出台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相关教育机构开展工作指明了大方向。文章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背景和师幼互动概述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视域下高质量师幼互动的重要价值和现状,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幼儿教育首创于1876年,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的幼教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幼儿的入园率成倍增长。据1976年统计,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达61.9%。到八十年代,日本的幼教发展水平跃居世界先进之列。目前,四岁幼儿的入园率已达80%。一、幼教机构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有幼儿园和保育所。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由文部省分管。它是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通常招收3-6岁儿童。保育所则是一种福利机构,由厚生省管辖,其招收对象仅限于双亲均工作、家里没有保育条件的幼儿。二、机构的设置日本的幼儿园有国立、公立和私立之分。国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日本社会关于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二元制运行机制进行着多次的改革,为了改变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分立状况,近年来日本政府推行了具体的措施,确立和实施了"认定儿童园"制度,这是日本幼儿教育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认定儿童园"制度由政府主导,切实加强了"幼保一元化"的改革进程。然而,"认定儿童园"制度的实施需要对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处理,涉及多方面问题,但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日本的保育事业逐步发展,保育思想也不断发展。今天其《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的基本思想,就是重视孩子自身的各种感受,重视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从"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规定了比较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以确保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体验"、"感受"和"享受"各种各样的事情。嬉戏作为孩子的自发的活动,是培养其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的重要的学习。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就是从五个领域指导孩子通过嬉戏和生活体验逐步形成生存的基础,逐步为生存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亚太地区全民教育的第一个目标为"普及和改善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尤其是针对最脆弱的和处境最不利的儿童群体"。《亚太地区全民教育目标一之十年回顾:普及和改善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Asia-Pacific End of Decade Notes on Education for All Goal 1:Expanding and Improving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新工党"学前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英国"新工党"取得大选胜利以来,在"第三条道路"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 "新工党"政府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充分印证了政策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英国学前教育政策在其自身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推进学前教育的政府角色转换、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保育和教育的融合和追求卓越的教师教育等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正大阪市桥下市长在2012年1月5日发表承诺,未来大阪市将引入"认证保育所"制度,以更好地规范私立的无认证保育所的发展。市政府采用这一制度对私立保育所进行认证管理,其目的是实现零待学儿童,让每个儿童都有保育所可进。这项制度将于2013年正式推行,目前,市政府  相似文献   

20.
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项目是美国政府为贫困儿童家庭提供的一种儿童保育援助方案,也是联邦儿童保育与教育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秉持教育公平的政策导向,凭借多元的筹资渠道、权责鲜明的行政管理架构和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有力地提升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为我国目前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