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6月14日发布的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将灾难备份定义为:"为了灾难恢复而对数据、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备份的过程".将灾难恢复定义为:"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在这里,灾难备份是灾难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任何信息数据和信息系统的灾难发生,都会给图书馆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灾难备份关系到图书馆在突发事件中能否快速扭转困局,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能否持续地进行。因此,灾难备份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既是技术应用的进步,也晨知识积累与传承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刘转平 《兰台世界》2012,(17):48-49
为了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我们必须重视档案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并针对不同的灾备需求,从灾备存放地、灾备内容、灾备载体形式、灾备方式、灾备类型、灾备技术、灾备周期等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多层次的灾备方案。  相似文献   

4.
频频发生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而对于信息化应用而言,灾备系统的建设也已成为热点。随着2007年11月《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正式成为国家标准,许多用户将从观望、徘徊转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是个大工程,有时无异于重新构筑一个系统,如果其作用只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进行响应和恢复,很多情况下将造成投资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早在2004年,国家就提出了"平战结合"的战略,引导企业在不影响容灾的前提下,将灾备中心在平时也使用起来。  相似文献   

6.
所谓灾难备份,简单地说即通过备份,在灾难来临时将企业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的状态。根据灾难的不同,备份可大可小,对企业来说,灾难备份分为6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容灾技术要求在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在备份中心能够快速恢复业务系统的处理,在运行数据库应用的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在备份中心备份关键的数据,并保证交易的一致性。严格上讲灾难恢复技术和容灾技术是有区别的。容灾技术是指数据操作的幸存能力,即指在灾难发生过程中或灾难发生后,数据中心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需要恢复的时间很短。但由于灾难恢复这一术语已被广泛地使用,所以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在备份中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开展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对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等有关标准规范,制定《局馆关键信息基础设备网络安全自查方案》并成立自查小组,对局馆中心机房软硬件设施设备和网络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导机制不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不完备,信息数据灾难恢复与备份措施不完善、信息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9.
孔文 《兰台内外》2013,(6):63-63
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不仅关系到部门、行业的正常运转,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关乎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尽早制定和建立完备的灾后恢复计划,以增强系统的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当务之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能遭遇的灾难包括水灾、火灾、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也包括恐怖袭击、误操作、病毒等人为的灾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涉及档案将会遭受的安全威胁、安全防范技术、管理方法、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引言灾备中心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业务和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灾备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IT系统,一旦服务异常没有被及时发现,很容易导致灾难发生时备份业务系统切换失败、业务数据和服务无法恢复,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所以,对灾备系统  相似文献   

11.
档案的异地备份管理耗资较大,单个档案馆往往难以独自承担.国家档案局已明确提出通过开展馆际互备的形式进行异地备份建设,但我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此.为此,借鉴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理念,提出建立更大范围的档案馆联盟,在灾难管理中寻求合作,通过协作推动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设的实施,从而以低成本、高效益提高档案馆的灾难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8,(8):44
2008年第二期《档案管理》上黄南凤的文章指出,为了保管好档案数据,保障数据安全,备份成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备份中心的建设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自建、共建、外包。从国际上看,特别是美国,灾备行业已经比较成熟,外包是灾备中心建设的主要方式。而我国的灾备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自建是主要的方式,同时有一部分外包,至于共建,目前的案例很少。  相似文献   

13.
2月19日至20日,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湖北省承担的三项科技项目《档案信息数据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系统研究》、《城市历史测绘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知识管理技术方法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银行、电信、保险业都相继建设了容灾备份系统,以保证突发状况后政府数据的安全和各项工作的连续性。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业界共识,灾难备份与灾难恢复已经成为来自各行各业的组织机构的关注焦点。很多企业开始把业务连续性作为一项核心能力,投入巨资建设灾难恢复系统,以确保业务稳定、连续地发展。容灾方案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话题,但由于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硬件故障、软件缺陷、人员误操作、破坏性病毒、自然灾害、人为偷窃和恶意攻击等都会造成数据灾难,档案数据库备份,其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数据库恢复,完善的数据库备份是数据灾难发生后起死回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突发的"天灾人祸"不仅给政府、企业、商业机构甚至个人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也对各类组织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利用数据异地备份手段,保证有灾难发生时数据能够及时重新启用,是基层档案管理部门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来提高效率、改进服务、加强管理和提高生产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功能的完善在此时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全面和有效的管理,以控制各种信息风险,保护电子信息不会丢失、不会被破坏、被无意泄露和被拒绝提供,确保其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分为两类:访问控制和备份控制。访问控制旨在防止非授权的个人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查看、检索和破坏。备份控制确保企业在由于非授权访问、设备故障或物理性灾难而发生数据丢失时能够恢复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灾备建设评估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数据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的生命线。这些数据一旦遭到破坏一的另55%的公因为数据内倒闭只有16%IDC的统计间发生灾8或丢失,企业将遭受致命的打击,蒙受巨大损失,特别是在9·11之后,更让很多企业看到了保护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性,灾难备份--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书馆数字化的数据灾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图书馆数据灾备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者从数据灾难备份分类、图书馆数据灾备的必要性、图书馆数据损失及灾备级别分析等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的灾备工作,并提出图书馆灾备架构设想,给出图书馆灾备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兰台世界》2007,(11S):36-36
计算机硬件故障、软件缺陷、人员误操怍、破坏性病毒、自然灾害、人为偷窃和恶意攻击等都会造成数据灾难,档案数据摩备份,其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数据库恢复,完善的数据库备份是数据灾难发生后起死回生的关键。因此,制定完善的档案数据库备份策略是档案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下面笔者就档案数据库管理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数据库备份策略的制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