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知识爆炸的挑战。当代社会,有人说是“超工业化社会”,有人说是“高知识化的智力社会”,还有人说是“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人类的“知识寿命”日益短促,知识量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这就要求新闻媒介经营者挤时间学习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应用最新科技,迎接时代的挑战。 传播技术的挑战。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写作、电脑绘画、电脑编排、版面传真、超小型电视摄像机、可分解便携式电视信号发射天线……相继出现,这使新闻信息流量迅速加大,新闻传播流程急剧缩短。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媒介、新产品、新技术,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日益感到自己变笨了,落伍了。职业竞争在很大成分上已转为技术的竞争,新闻传播中的传统操作方式正在逐步被现代操作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管理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回溯新闻传播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技术催生新媒介,新媒介开创新闻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时代。现在,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多媒体、卫星通信、激光电脑照排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正在全面深刻地改变着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方法,新闻宣传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只有认真研究新技术带来的新情况,勇于面对新挑战,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坚持弘扬主旋律,掌握引导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刘强 《新闻采编》2004,(5):18-20
“深入浅出”在新闻界是个老话题,但它又是一个新课题。就此而言,如何“深入”,如何“浅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时代”。不管怎样称渭,有一点是人们的共同感受,那就是各种新变革、新事物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时代大潮扑面而来。 一、知识经济把“学习”摆上记者工作的重要日程,逼迫记者迅速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孕育、出现和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速率。那种“在大学里学的知识可以用一辈子”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0,(10):66-67
关注受众新闻期待变化 从新闻生成上看,新传播时代的受众正在显露出由“被动消费”向“协同生产”转向的明显迹象,这是新媒体传播技术给新闻生成机制带来的变化。新传播时代受众倒逼媒体重构,是一种正在形成的趋势。一是推动信息流通形态由单一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以拥有更多的知识、信息来参与社会竞争,提高工作及生活的质量。 晚报副刊拥有社会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群。不论工人、农民、战士、教师、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都需要科学地认识社会,需要经常性地有关自然、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新知识的滋养,而综合性的报纸副刊,正是为读者青睐的知识园地。  相似文献   

7.
寿山松  王琦 《新闻前哨》2003,(12):42-43
新闻语言是规范化的民族语言在新闻事件中的运用,它的主要特点是真实准确、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能忠实地反映时代精神。这就是说,新闻语言一方面要通俗,一方面必须具有时代感。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知识“爆炸”、观念更新的时代。以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当代新科学技术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新闻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随时被海量的新闻信息包围着、淹没着,是新闻供过于求了吗?是,也不是.平庸的就事论事的新闻太多,而传播先进文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好新闻,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紧俏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即事实是第一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发展,让大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信息爆炸的威力,现代社会生活已从信息短缺发展到信息过剩时代。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旋律使人们渴望更快更好地了解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人们也在不断追逐新知识、新时尚、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宣传无疑起到了引导、前瞻的重要作用。如何给受众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效果,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是新闻传播主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各新  相似文献   

10.
知识性,向来是报纸副刊的重要内涵。早在1936年,著名报人萨空了就已在《立报》开设“新知识”专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企望以科学启迪民智。其中“街头科学”一栏中,还着意讲述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如何使用火柴、自来水等。时代发展至今天,信息高速膨胀,副刊当然不能再简单化地讲知识,那么,报纸副刊的知识又应以何种方式出现,才能真正贴近今天的读者呢?面对信息多元化的现状,新闻动、副刊静的传统观念已被打破,副刊要吸引和留住读者,只有将自己“激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知识“激活”。求“新”,提升知识的活力俗话说:活…  相似文献   

11.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社会新事物、新问题的增多,人们不仅需要信息,更需要对信息的解读,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求观点,寻找判断,人们越来越需要了解信息的意义、影响以及处理方式,语义、语用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新闻评论作为一  相似文献   

12.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使自己的新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引起受众的关注,得到受众的欣赏,除了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的新闻价值外,新闻文本还应该具有吸引人、打动人的“黏性”.本文认为,打造新闻文本强大“黏性”的手段主要有三个:简约,意外和具体.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的新媒体中,微博成为了主角.相关政策、官方力量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整个2012年,官方的话语在中央级媒体层面开始了转型,中国官方媒体话语体系重构,并正在向着关注民生、贴近民众转型.2012年,“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构化数据”正在成为移动时代新闻的新写法,“后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4.
雷明德 《今传媒》2006,(3):48-49
新闻采写贵在其“新”,新闻工作者穷其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字。新,体现在方方面面: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其核心是思维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思维如同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现实生活再次告诉我们: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一、追踪思维方法追踪思…  相似文献   

15.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书林》是评介图书,引导读书的刊物,创刊于1979年。九年多来,《书林》坚持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虽数经挫折,仍锲而不舍,其中甘苦,真是一言难尽。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结合读书正在思考许多问题。一些原来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一些原来否定的东西被肯定了;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人们迫切要求“知识更新”。读书生活正在发生愈来愈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书林》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反映时代的新潮流、新观念、新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最重要的莫过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新闻题材的把握以及新闻主题的深化。本人在从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实践中,对新闻信息的获取与主题深化上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是要善于学习、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新理论、新观念、新事物层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如果没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靠“单打一”写稿,是无法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通讯员要提高用稿率,有必要锻炼自己成为“多面手”,从中确立中心兴趣,即“杂”与“专”这两者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只“专”不“杂”,兴趣不广泛,知汉面不广,底子不厚实,想“专”也无法深入,如果只“杂”不“专”,样样平分秋色,到头来时间耗去了,却是一无所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  相似文献   

19.
形势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事业在发展。新闻,作为时代的号角,必须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所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树立新思想,更换新观念,惟有如此,才能胜任时代尖兵的重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但是,就目前我们新闻队伍的状况来看,相当一些人的素质是和他  相似文献   

20.
邱秉常 《现代传播》2008,(2):152-153
科学的发明与发现大量地运用在改善人类生活上不过是近50年的事,但却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影响.在今天整个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表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远景.数字技术和文化内容相结合正在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内容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