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罗马剧着眼于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人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本真的生命形态,这也是导致他们从荣誉之巅走向毁灭之谷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他们成为英雄的主导因素。在悲剧英雄身上,莎士比亚对于理想人性的探索得到了艺术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在18世纪以后被一步步构建起来的。1769年的莎士比亚庆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为莎士比亚举办的庆祝活动,他的组织者大卫·加里克是当时最著名的演员,也是莎士比亚的狂热崇拜者。这次庆典从筹备到举办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波折,但又被加里克一一克服;它看似一个偶然事件,但却因为其影响深远而在莎士比亚文化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的诗歌及书信和莎士比亚作品的关系。分三个部分阐述:诗歌主题中的莎士比亚、诗歌语言形式中的莎士比亚、情书及家信中的莎士比亚。由此推论出女诗人的诗作和信件深受莎氏的影响,她可以被称为"莎士比亚文学上的女儿"。  相似文献   

4.
剡城  一页书 《课外生活》2020,(10):22-23
中外文学史上都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戏剧大师,这些大师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西方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写的悲剧《哈姆雷特》举世闻名,而300多年后,中国的曹禺也因为一部《雷雨》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这两部悲剧作品就像是一次隔了300多年的“对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吧。  相似文献   

5.
“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一场) 很久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解开这个谜:为什么这位威尼斯商人刚一上场就宣称他“这样闷闷不乐?”他的事业兴旺发达,整个威尼斯都认识他、器重他,他的商船来往世界各地,商业活动方面没有使他发愁的地方;私生活方面,更没有任何爱情事件搅乱他的心绪。为什么他“闷闷不乐”呢?西方有的莎士比亚研究者认为这里是作者自我感情的表白。从莎士比亚经历来看,1596年前后,他除了创作一些历史剧,写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张之燕 《海外英语》2012,(4):278-279,282
通过对2009年至2012年之间英国举办的四次莎士比亚国际会议的主题和论题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这篇文章对这些会议进行简论,旨在指出当前英国莎士比亚研究乃至全球莎士比亚研究的特色和趋势。在这四次会议中,尤其是在英国莎士比亚协会举办的两届会议中,莎剧演出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这篇文章指出,就会议涉及的主题和论题来看,莎士比亚的文本世界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世界,本土化莎士比亚和全球化莎士比亚,以及外层的莎士比亚和内层的莎士比亚将不再被视为单独的实体,它们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种视角将会有助于学者触摸莎士比亚真实的深层的世界并使莎士比亚研究更加富有活力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英国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而中国有道不尽的鲁迅。鲁迅与莎士比亚因为社会与文学的机缘相遇在中国。然而从鲁迅的著作中所提及或评论的莎士比亚,一直以来被解读为鲁迅对莎士比亚的批评,是对莎士比亚在文学方面的贡献认识不足或是一种偏见,但认真审视鲁迅著作中所提及的莎士比亚,却看到鲁迅眼中的"的确是伟大的"莎士比亚形象。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一个伟大的戏剧家,他留下给我们三十七个剧本,这些剧本已被公认为人类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数百年来,很多人研究莎士比亚的剧本,有关莎士比亚剧本的评论文章和书籍,真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尽管研究莎士比亚剧本的人如此之多,研究工作已进行数百年之久,但是我们对莎士比亚的剧本,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搞清楚,对一些剧本和人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的简单介绍以及他部分作品的片段,表达了笔者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无论生平经历还是作品的语言运用,都充满了诗意化的色彩.他的经历充满诗人式的执着和传奇,作品几乎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述;而语言则富有诗意,华丽优美又充满深刻的哲理.在作者看来,莎士比亚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大师,他的戏剧,无论是历史剧、喜剧,还是悲剧,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连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700余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但是一直以来,哈姆雷特的人格备受争议。本文主要通过对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形象进行人性化地分析来重新为"延宕的王子"申辩。  相似文献   

11.
<正>孙家秀先生研究莎士比亚由来以久,在莎士比亚研究这块丰沃而又被人耕耘过无数次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她就一直担任这个中心的主任.在她的领导下,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中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建树.因此也引起了国外莎学家和莎学组织的注意,得到了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曹禺先生的称赞,同时也得到了国内莎学同行的一致肯定.在孙家秀先生以毕业的精力所获得的丰硕莎研成果中,有《马克思、恩格斯和莎士比亚戏剧》、《莎士比亚辞典》①等著作,还有《关于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评价问题》、《莎士比亚喜剧和<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令人回味的尝试》、《<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艺术手法》 等几十篇结实而有份景的莎研论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研究莎士比亚,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不可不读孙家秀先生的莎学论著,也一定会知晓孙家秀先生的大名的.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1990年又第二次印刷,(?)印数已达6,000册.这个印数在我国论莎的专著中是相当高的.1994年她的另一部篇幅更大、更为厚重凝聚着心血的莎研论著《莎士比亚与现代西方戏剧》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虽?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被列为近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多歌颂人的理性的光辉。然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却对近代性有所突破,通过李尔王疯前与疯后的对比,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彰显出莎士比亚超越近代人类理性的局限,从而突破近代性。  相似文献   

13.
一位叫小璐的中学生来信向我咨询,说她非常羡慕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的父母同他是好朋友。而她的父母却不然,不仅什么都管着她,不信任她,而且还经常找她的岔子,如翻她的书包,偷看她的日记等。尤其是有一次,一个男同学转学了送她一张照片,被她母亲发现后,硬说她谈恋爱,训  相似文献   

14.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著名悲剧人物,因为伊阿古的阴谋诡计而怀疑妻子对他不忠,亲手扼死至美至真的苔丝狄蒙娜。由此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轻信和嫉妒的代表,认为他是个受了诱骗而妒心大发、思想混乱、行为狂暴的人。伊阿古则被看成是个阴险、邪恶、奸诈的小人,仿佛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悲剧才会发生似的。莎翁的人物就这么单薄吗?这种仅用“轻信、嫉妒”来概括人物悲剧的说法显然缺乏足够的新服力.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11,(12):52
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被称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作品历来广受世人推崇。可是,大师也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丹麦国王的弟弟意图杀兄篡位,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其毒死。莎士比亚在这里犯了个小小的错  相似文献   

16.
《暴风雨》历来被看成是莎士比亚的封笔之作,是他"诗的遗嘱",它深邃的寓意一直受到关注。许多学者都分析了作品中蕴含的忏悔、仁慈、宽恕与谅解的基督教道德观,但是这一分析还不足以全面揭示普洛斯彼罗的思想体系,回答他何以在宽恕罪恶后,全然放弃法术,弃岛返乡这一重要抉择。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文学观、莎士比亚人文思想发展和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文学手法这三方面,来探讨《暴风雨》结局背后隐藏的遵循宇宙秩序,追求身心自由和推崇现实生活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7.
悲剧往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更深刻的认识。莎士比亚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而其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则被被公认为"四大悲剧",这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中心作品以至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转折点,是莎士比亚思想集大成者。而四大悲剧所折射的灿烂文学光芒的阴影下,则是作者体现出来的依附于权贵,取悦于王权,为王室服务的权贵思想。本文就这一现象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的.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版本是印行于1608年的四开本。后来莎士比亚的同团演员搜集了36个剧本于1632年出版了被称为第一对开本的戏剧集。尽管莎剧编辑们利用这两个版本互相参照,互相纠正补充.产生了一系列的混合本.但是现代西方学开始强调应该把《李尔王》的四开本和对开本作为两个不同的版本都收入莎士比亚全集。本拟对收录于《新编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中的两个版本在内容上的几个主要不同之处作一简单的比较分析.以使读对这两个不同的版本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9.
在莎士比亚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艺创作遗产中间,占主要的当然是戏剧。但倘若忽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十四行诗,那就会显得不全面。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文艺巨匠莎士比亚,他在诗歌和戏剧上的光辉成就,是难以分开的。莎士比亚留下154首十四行诗,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向来很不一致,有褒有贬,甚至有人认为从诗歌角度看,莎士比亚根本不是诗人。例如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史蒂芬斯就曾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  相似文献   

20.
歌德曾说:“每个重要的有才能的剧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亚,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会认识到莎士比亚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的竭尽无余了,后来的人就无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