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降,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经历了一场整体性的“空间转向”。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并从事“文学空间研究”,其中对地图和文学绘图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在此思潮中,文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思维范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地图与绘图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将主要讨论地图在外国文学教学中以下三方面的使用:处理与作家和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绘制作品中人物的活动轨迹及其深层意义;揭示作品地理叙事中的意识形态内涵。  相似文献   

2.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这些景观描绘涉及巴黎城市空间各个角落和场所,从现代商店、议会大厦、戏院、报社等商业、政治和文化景观再到妓女私密空间和吉普赛人算命屋等异质空间。国内外学界对该文本中的城市书写均有过研究,但是对都市景观书写与城市形象生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尚缺乏深入阐释。本文力图从法国经典叙述学及空间理论等批评视角,依据作家在文本中所绘制的分层明确的都市景观地图,对这些景观符号和城市形象建构之间关系及意义进行再探析。  相似文献   

3.
叙事作品的审美空间,是作家对现象世界抽象处理的结果,也就是将现实的"事序结构"转换为文学世界的"叙事结构",在理论上,它是"把复杂的立体图形向单向的直线投影"(乐黛云:《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见《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这就意味着,叙事作品在审美时空的层次上,空间只是骨架,时间只是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系统解析和概括何顿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模式。何顿的以现代都市“玩家”和都市漂泊者为主人公的诸多小说,其叙事展开大致包括47种逻辑顺序基本相同的“陈述”;在此基础上可以抽取出其叙事的11种序列;进一步即可概括出其叙事的抽象结构。这也是主人公群体的心灵轨迹的集中呈现,即:社会规约面前的失意人生与生存的漂泊一原始基点上的生存意志的激励与自我蜕变的朦胧愿望一物质追求的满足与价值目标的迷失一价值理想的自我否定与人生行为的再度沉沦。从这一抽象结构中,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都市化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主线,但作为都市镜像的都市小说并未简单的契合这条都市化路线,而是渗透着作家的深切反思,表现出一条焦虑性的叙事线索。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都市自身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创作主体存在着的"在"与"不在"的心里矛盾。这种都市焦虑性叙事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都市的认识回归到理性层面,同时也推动了当代小说现代性,即审美现代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姚艳玉 《现代语文》2014,(7):155-156
"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是给大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课程研究中国乡土文学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变迁、各种理论学说。其中要特别注意辨析诸如"乡土与都市"的时空关系,"乡土文学"概念演变、"现代化、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关系厘定等教学关键词至关重要。一、乡土与都市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现代性冲突中凸显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的,因此作为相对于都市这一特殊地理空间的乡土具有重大的存在意义、辨析价值。乡土在此具有多重指涉意义。一般而言,乡土指的是作家出生、成长、曾经离开的出生地或原居地。  相似文献   

7.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系统解析和概括张欣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模式。张欣的以现代都市生存奋挣者为主人公的诸多小说,其叙事展开大致包括45种逻辑顺序基本相同的“陈述”;在此基础上可以抽取出其叙事的9种序列;进一步即可概括出其叙事的抽象结构。这也是女主人公群体的心路历程和命运轨迹的集中呈现,即:失落→困顿→尝试→蜕变→自我确证。从这一抽象结构中,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街头也现出了19世纪波德莱尔提出的"都市漫游者"。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等是"都市漫游者"最积极的实践者,而施蛰存、张爱玲等作家则赋予了"漫游者"以灵魂。"都市漫游者"特征不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他们的叙事技巧、思维模式上,这种新的都市意象的形成潜藏了一定的价值观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感觉派和张爱玲在死亡意象的择取和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创作景观。不同的性别气质导引他们择取不同的空间意象:公共区域和私人空间。相异的文学理念产生对都市的不同的观察视角:前者致力于传达都市感觉,后者致力于人性摹刻。从意象与主题结合的表达效果来看,新感觉派作品中的意象与主题呈"粘合"之态,而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设置与主题表现出一种融合之状。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的创作都使都市生存抹上死亡的阴影。相比较而言,新感觉派作家对死亡的认识流于肤浅和感性,而张爱玲则进入了更为理性、自觉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唐·璜》由"叙事"和"杂议"两部分组成,从事拜伦研究的学者多倾向于突出"杂议"的主旨性而相对忽视了它与"叙事"的联系。而"蓝袜子女士"的频繁出现,将"叙事"和"杂议"联系起来,为《唐·璜》主题涵义提供新的阐释空间,这却为评论界所忽视。本文拟从"蓝袜子女士"现象入手,聚焦女性写作对当时英国公共话语的影响,将《唐·璜》中拜伦对"蓝袜子女士"的描述及评论,视为感受这种影响和冲击的个案,说明女作家淡出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解读这一现象的虚假性。如果说杂议部分再现英国摄政王时期公共空间"女性化"特点,并言说诗人的不满,那么虚构的叙事则体现了拜伦重构贵族精神主体话语的努力。这种"努力"蕴含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恶和对人性异化的焦虑,这是理解《唐·璜》杂议与叙事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城市形象建构的维度更加多元,“旅行叙事”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旅行的内容在空间位移的基础上加入了媒介书写:将自己经历过的地理景观和风俗人情连同个人感受描述通过自媒体分享,形成一种自媒体传播中的“旅行叙事”。这类“旅行叙事”也因其具有庞大的数量、丰富的内容题材、鲜明的民间话语特性而产生了空间拓展和文化传播的功效。这种旅行书写由于再现了地理景观,传播了地域文化,同时加入旅行者个人体验,最终集结成为关于旅行目的地全方位的信息提供者,因此亦是城市形象构建和营销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藉经济市场化与对外开放之机,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快速地涌入及蔓延,并对90年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处在这一文化语境中的女性都市写作的意义与局限。意义主要表现为:其一,是我们认识消费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二,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个人化写作的经验;其三,一些女作家在创制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时选择了一种大众化的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的成功运行,为消费文化时代处于徘徊状态的严肃的文学艺术和期刊,探索了一条重新焕发实践功能的发展道路。当然,90年代女性都市写作在创造意义的同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局限之处。因而,期望新世纪的女作家们能走出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尽力创造出内涵更为丰富、技法更为娴熟的都市文本。  相似文献   

14.
15.
课程地图具有系统性、岗位导向性、模块化、路径化等特点,应用于远程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开放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可采用“以岗位定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课程模块为基础,以课程地图为指引”的设计思想,突出远程教育特色,针对具体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侍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17.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真实地图、略图或虚拟的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地理能力。通过对学生长期并有意识地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空间曩涉和思维能力得到极大迪泼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有着自身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在当代明显地表现为"十七年"的政治意识形态叙述与八九十年代的文化叙述两种叙事倾向。围绕这两种倾向,分别以《创业史》和《白鹿原》为例,从理想人物的塑造、语言及言语方式、作家视野下主题的选择与情节的结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究作家的创作是如何体现和形成当代历史小说的这两种叙事倾向的。  相似文献   

19.
方方是以《风景》而引起文坛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的,并因此被冠以"新写实"作家的称号。尽管如此,她并不像其他"新写实"作家那样,在描写生活事实形态的同时,忽略对事实中价值意义的寻求,在她的创作中,既有描画市民阶层生活的叙事努力,也有在此生活中寻求道德、理想意义支撑的价值诉求。通过对方方创作过程的变化,重点探求她对人生存困境的揭示,及由此所表现出的强烈知识分子使命感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20.
在南阳作家群中,以熊鹰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家,在二月河等诸多名家的光环之下,难以脱颖而出。他们不得已另辟蹊径,在创作体裁与创作风格上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即从厚重的历史题材转向轻快的都市文化快餐。南阳作家群这种创作倾向变化也是近年来我国文坛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