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高管超高薪酬和过度在职消费问题,加重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通过选取16家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两种不同形式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占比与银行绩效都显著正相关,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对商业银行绩效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出发,银行应充分发挥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本身的机能作用,解决委托代理矛盾。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应对银行高管采取适当的薪酬管制,这对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09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超额消费、过度投资以及闲置资金等利益侵占行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上市公司绩效平均值有一定程度上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结果符合“利益汇聚假说”理论,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而持股比例上升,上市公司绩效也随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司经理行为的激励方式包括来自所有者的协议性激励、来自经理市场的声誉和职业升迁激励、经理自我激励等三个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货币报酬偏低、在职消费模糊;第二,声誉、职业升迁激励异化;第三,经理自我激励泛滥。因此,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需要进行如下改革:1.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定位、分类改革相结合;2.完善协议性激励机制;3.加快经理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内江市城市在职居民休闲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江城市在职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男性每天参加活动的时间明显多于女性;活动的内容表现出简单易行、民俗性强、时尚性不强的特点;活动空间表现出"从公、从近、从众"的"三从"需求;活动伙伴主要是朋友、家人,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休闲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消费行为和行为方式表现为体育实物消费、发展型消费、娱乐享受型消费三类.  相似文献   

5.
成人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学习的动机,就不会有学习的发生,成人学习的动机是推动成人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力量。处于在职状态的那些成年人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职业指向性、功利性、自由性、个体性、全程性等,根据这样的特点可以有几种激励其学习动机的策略,如引导在职成人保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一致,培养在职成人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和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帮助在职成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6.
教师激励机制对于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激励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现有问题,职业院校应加强在职培养,提高教师素质;适度引进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使用教师,激发教师潜能;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教师个人自主发展;完善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还应注意激励力度的选择、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大学生过度消费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深入分析大学生消费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危机加剧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追溯原因则有传媒消费主义盛行、传媒鼓动超前、过度消费获得了广泛认同却同时带来了持续加重的环境污染;传媒消费主义扩张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瓦解了传统消费美德,纵容了奢侈浪费.对此需要传媒为主导的纠偏机制,需要外部力量对传媒消费主义加以约束,以重塑现代价值,遏制过度消费,保护环境生态,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看消费异化与信用卡泛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观点从一个独特视角剖析了当今资本主义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体现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在局部领域和局部人群中也存在消费信用过度、信用卡泛滥的现象,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消费异化已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反思信用卡泛滥和居民过度负债的问题,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会遇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控制消费异化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良性消费模式,应成为一种理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投资率逐年上涨,但是投资效率却没有相应上升.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效率投资现象确实存在,且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管理层作为决策的直接发出者,可以说是企业过度投资的源头,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从股权激励角度,探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非效率投资治理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旅游消费行为中出现的过度旅游消费行为,如旅游消费的异化,炫耀性、奢侈性消费的加剧等等,认为过度旅游消费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伦理学根源,并提出适度旅游消费的观点,成为新的旅游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需要组织教师进修、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认识、更新知识.但关键还是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自觉成才.本文结合职业中专学校的特点,试就激励教师成长的方法略做探讨.一、认识激励要使教师自觉成才,必须培养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首先应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间接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大学生消费呈现非理性化,主要表现为: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情绪化消费、炫耀消费和享乐主义消费,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因此,高校要加强教育,使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引导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提高大学生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过度表扬包含单一表扬和廉价表扬。从本质上看,过度表扬反映了手段和目的的完全分离和对立;从过程上看,它是表扬含义变化的一个阶段。从表扬的本质内涵到表扬的激励、评价、教育性内涵,体现了手段和目的分离,即由促进儿童经验的生长到对儿童的培养再到儿童消费主体的形成,这样的对立体现了表扬作为工具性手段逐渐具有了规训的性质,即表扬成为了一种规训。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8-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高管在职消费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高管在职消费水平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高管在职消费水平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而提高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区分外部信息环境质量的好坏后可知,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信息质量越好越有助于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升高造成的影响;从经济后果看,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增加的高管在职消费水平会造成企业业绩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上,应明确:增加消费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恒定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动力:美国式过度透支消费不可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是改善广大人民的收入状况.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鉴于虚拟经济膨胀和过度的金融创新必然导致金融危机,必须以马克思关于现实资本与虚拟资本发展关系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下原则: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金融创新要适度;对金融资本图谋暴利的贪婪行为要加以节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TALIS 2018校长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上海市中学校长和其他参与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学校长在职前专业准备、在职研修活动、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上海校长虽然在学校管理经验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学历准备、相关专项能力培训等方面有待加强,参加非正式的同侪学习活动相对较少,专业发展上存在与工作时间冲突、缺少激励措施及门槛限制等障碍.基于此,我国要完善校长职前培养体系,实现校长专业发展的一体化;丰富校长在职研修形式,确保校长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回应校长的困难和需求,提高校长专业发展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过度维权”是近年来才频繁出现的名词。“过度维权”和“难以维权”同样折射出我国消费者保护机制、手段的不完善。从法律角度分析过度维权产生的原因,思考应对过度维权的对策,对于加强消费法治,从而形成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消费法治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队伍建设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对在职教师要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加大引进行业、企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并在政策、措施上加以激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在职教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懈怠就是“教师在职研修疲劳”,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阶段,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分化的三个时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对在职研修活动的认识不足;教师学习时间有限;研修内容缺乏针对性;对教师在职研修管理不实。在应对策略上可以采取发挥教师教育人生价值实现的激励作用、教师职后管理的制约作用、开发教师研修实用项目的吸引作用、研修考核的评估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