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国殇》在《九歌》里,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篇“和其他各篇有所殊异”、“独标一帜”的作品.它不象其他篇那样写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故事;它写的是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为保卫楚国而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雄群象.它与《九歌》其它篇一样,也是有所寄托的.屈原之作《国殇》旨在“风谏”.作者是以战争题材,借对死难将士们的赞美和歌颂来劝谏楚王的,希望楚王“悟过改更”,以振兴楚国.  相似文献   

2.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3.
茅盾先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在评论界历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者自己对《创造》却很喜爱,曾多次提及,不但强调了这篇小说在他创作思想转变中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出与其他评论家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茅盾短篇小说集·序》中写道:“《创造》是继《幻灭》《动摇》《追求》以后我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在题材和风格上既和《幻灭》等不同,也和我以后所写的短篇小说不同.至于思想上,已经不象《幻灭》等三篇那样消沉悲观了.”“有些评论家认为《虹》表现了我的思想从消沉悲观转到积极乐观.我自己却认为《创造》才是我在写了《幻火》等三篇以后第一次思想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橡皮》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品之一。它触及到法国政治舞台上不同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在“新小说”中是少见的。《橡皮》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框架,却又不象侦探小说那样注意故事的完整与统一。它实际上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理小说。作者意在表明:作家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应动真情,而刻意去表现物对人的“中立性”和“陌生性”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曾假“石兄”之口表露过他对当时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厌弃,语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文曰: “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个拨乱其间,如戏中小丑一般。” 能如此一语破的地指出这类小说的通病,足见曹雪芹艺术见解的不同凡俗,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红楼梦》惊人的艺术成就的取得也是与作者这远远高出时人一筹的艺术识力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读了《红楼梦》再去读这类小说,如果不是出自特殊的用意,真是令人昏昏欲睡了! 我们都很鄙薄“八股文”,但是六七十岁以下的人见过八股文的就绝少了,那鄙薄多是口耳相传的。于一般人来说,如此倒也无妨,但涉猎“古文”的人却仍以见识一二解剖一二为佳。近年来也偶见有剖析“八股文”的文章,不过似乎目的不全在“批判”,颇有让人一见其行文的某些功力的意图,那是对当前文风中的某些浅薄之处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大旨谈情”,但是不同的人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红楼梦》中对于“情”的描写和表现?在这种描写和表现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心态,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曹雪芹在经历过人生和时世的犬转变之后,有的是对人情的悲悯,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追认和坚守。  相似文献   

7.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是这样. 我国文学大师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取名艺术历来被人称道,他笔下人物那一个个别具含义的名字,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总令人浮想联翩,为作品增色不少. 无独有偶,几乎和他同时代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坛上,在群星争辉的白银时代,契诃夫的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他既不象列夫·托尔斯泰那样沉迷于"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说教;也不象高尔基那样满腔热血高歌"暴风雨就要来了";更不象横空出世的象征派诸诗人以狂飙般的激情横扫俄罗斯文坛.他的作品聚焦于"小人物"们的平淡故事,但那一个个具有幽默、讽刺性的名字无形中为小说增添了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 《红楼梦》的“梦”是广义的“梦幻”的意思。由于当时文字狱的重压,不能直抒胸臆,故以“梦幻”的“满纸荒唐官”来寄寓自己的“一把辛酸泪”。而作者在小说中又写了许多真正的梦,这些形形色色的梦体现了作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特色,也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本文试就《红楼梦》中对于梦的刻划描写,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重点的确定《小桔灯》是一篇传统课文。我们根据作者的意见,作为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教,既不象小说那样把人物作为艺术典型来分析,也不象一般散文那样侧重于事件或感情发展的线索。我们是这样来确定教学重点的:1.这篇故事内容不太深,结构也不复杂,它的特点是:通过“我”的回忆,引出事件和人物;故事情节的揭示,人物性格的揭示,都和“我”感情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初一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才还表现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大量“诗论”上。这些“诗论”虽然如同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一样是书中人物说的,应该与曹雪芹专门写的“诗论”有所区别,但我们把小说中的“诗论”与敦氏兄弟、张宜泉等人对雪芹诗词的  相似文献   

11.
“批判的现实主义是作为‘多余的人’的个人创作而产生的。这些人不能为生活而斗争,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这是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一文中所写到的,我觉得这种提法也适应于曹雪芹。当然,这里所涉及到的“多余人”一词,并非完全套用俄罗斯文学中的“零余者”的解释,只想为我们的作者和他笔下的形象——那种不满现实却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灵魂寻找一个代名词而且。关于《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研究论著真可谓汗牛充栋,这里不想对曹氏生平多加赘述,只想就曹氏思想及其笔下的主要形象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曹家被抄的惨状…  相似文献   

12.
文旨在从《红楼梦》的实际描写出发,对贾政、宝玉父子矛盾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进行新解析。在未涉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探讨一下《红楼梦》在思想内容构成机制上的独特性,以确定我们解析具体问题的思路。 《红楼梦》中的许多人和事,很能给人造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感觉。曹氏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首先,是由此书特定的生活内容和叙事角度决定的。此书全写“石头”幻形入世的家事,记述一个既特殊又最能体现一般家庭生活常态的封建贵族家庭兴衰史。其中固然包含作者影射政治和其他社会问题的成分,但叙事主人公贾宝玉的所爱、所恨、所感、所叹,毕竟只能限定在家族内部这个人际关系网中,因而使他必然产生“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心态。尽管他在具体问题上有自己的是非评判,但一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二来面对的人非亲即故,因而他不会对任何人产生根本的仇视心理。俞平伯正是基于这一点,体察到了《红楼梦》的风格之所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自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纵观王熙凤的一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她恰似“红楼梦”,成为作者写作意图的一个最佳缩影。就像作者欲通过《红楼梦》反映封建社会必然衰败的立意一样,小说写王熙凤也要反映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4.
李岚 《考试周刊》2012,(79):13-1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学”。  相似文献   

15.
任何叙事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在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中,这个叙事人往往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红楼梦》保留了中国小说传统的说书人——叙事者这一特点,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人物的狭隘的角度进行叙事”。《红楼梦》的叙述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作者直接出场,声明其创作情况和立意本旨,声明《石头记》故事是他的创造和编述。如第一回开头,“作者自云”一大段文字即是如此。作者的声明,表明了《石头记》完  相似文献   

16.
古典小说中,一个写得好的人物出场,不仅可以使形象闪光初露,先声夺人,而且能为人物在作品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关联到小说中心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其出场的局势的布置,气氛渲染、时机安排、环境的烘托及性格描写等方面的艺术处埋,更是需要作者的匠心,才能使它在庞杂的艺术形象的整体创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象《兰国演义》里作者对诸葛亮出场的描写,就显具特色。诸葛亮是作者在小说中倾力塑造的头号人物,他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主要情节的发展.对他的出场,作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①没有象一般小说那样侧重于具体的正…  相似文献   

17.
洪峰小说的故事纽结主要是性爱.性爱出现在小说描写中很正常但要看作家出于什么目的去写它.自然主义的或低级趣味的描写使得性爱在文学中成了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难怪史铁生在一篇题为《读洪峰小说有感》的文章里,在指出“洪峰常以性爱作为美好追求的象征”之后,紧接着差不多以宗教热情为“性爱”写了一大篇辩护辞,或者说赞美诗.洪峰的确不是为写性爱而写性爱.他写性爱的几种不同表现方式,是以此观察生命的本质,确立合理的生存方式.与此同时,性爱也成了一种尺度,用以衡量文明发展的健康与否,或者洞穿人类文化的积垢,剔括社会政治的污斑.洪峰决不是泛泛地写性爱,而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具体说,他是带着批判意识去写性爱的.这里,我不想重复人们对洪峰小说的看法,不想笼统地谈洪峰小说的性爱内容,而准备对洪峰的性爱小说作一些划分,以便确切地找出这些描写所体现的作家独到的思考和观念.  相似文献   

18.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5,(11):36-36,41
曹雷芹是前无古人、后少采者的小说大师。在《红楼梦》中.他借人物之口、借故事的推进谈了不少自己的文学现、审戋观、创作论,这些观点大丰涉厦阅读、写作、为人、修养,所以.耙它看作曹雪芹的语文教学观也未尝不可。不能算作牵强附会、任意穿凿。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的,写好人也写其短处,而坏人也不是一坏到底。他不是根据“好人”、“坏人”的抽象概念去简单地描写,而是在写人物的主要特征时,还注意到他们的复杂性。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活生生的,有立体感的人。薛宝钗便是曹雪芹笔下的这样一个人。所以在《红楼梦》问世的同时,对薛宝钗就有不同的争论,甚至老友之间“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  相似文献   

20.
匹夫陈涉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