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辩课,一经提出,各界纷纷响应,以往的评课模式由此迎来新的春天。辩课,本是想消灭“好好好”的“好好主义”,也消灭“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蛋里挑骨头的一无是处。但在具体的操作上,笔者却看到了“变味”的苗头。  相似文献   

2.
开篇:一次"平民式"辩课 周二傍晚,学校多媒体教室又开始了一场辩论会,这里没有专家,也没有权威,有的只是一群对思想品德课有着一颗执着之心的普通教师.今天的辩课围绕着吴小平老师执教的"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展开.  相似文献   

3.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成为其在诗意语文探索道路上实现自我教学风格超越的经典课例.课堂上师生"辩日"的片段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基于目前基础教育教研活动模式的枯燥与低效,全国多数地区兴起了"辩课"的大潮。所谓辩课,即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当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1]辩课是从我国教育实践自发需求中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范式突围。然而辩课之后,参与人员的思维是不是在结束的那一刻立即静止了?是不是激烈辩课的告一段落,就意味着教师教学收获的结束?如何将辩课教研体系  相似文献   

5.
"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同行辩课"环节,更以其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回味无穷。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课堂教学,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辩课时要做好理论积累,紧扣辩论主题,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优化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发挥辩课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才性"、"性情"之辩是魏晋六朝时期形而上学领域持续争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对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心性问题的延续与发展.魏初的"才性论"只论情性之用,至"才性四本"才对"才"、"性"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而学理发展的趋势则是对"性"的概念进一步作本源性的追溯,"才性之辩" 因此在逻辑上发展为"性情之辩".六朝哲学家们进而将此外化为各种具体问题,产生了新的哲学视角与理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性不高、协作性不强、实效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辩课"教研活动,积极尝试探索新型的校本研修方式。该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磨课阶段、上课阶段、辩课阶段。在辩课阶段中,大家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个细节展开激烈辩论。实践表明,"辩课"教研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有助于提升团队力量的高效成长,有助于优化学校层面的强效成长。  相似文献   

8.
沈淑丽 《儿童音乐》2016,(11):66-67
音乐,这是个随处可听、随处可赏、随处可学的好课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课是他们充满期待、充满幻想的一门学科.他们希望在音乐课上好好地轻松一下,好好地表现一下.作为音乐老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中"好好地轻松""好好地表现",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得到"精神养分",这就是音乐教学的"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9.
包文英 《科技文萃》2005,(5):171-172
早年我在读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领悟到,一个民族只有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他民族的尊重.而自尊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当那位老师说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牢房的钥匙……"经常逃课的小学生弗朗茨感到讨厌的法语语法变得格外亲切,不是那么难懂了.  相似文献   

10.
辩课是时下小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时间风生水起,掀起了一股热潮.辩课摒弃了以往评课中"3+1"的原则,(即三大亮点加一小建议)改变了"我说你听"的单向活动形式,通过教师双方充分地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给我们带来的是双赢,加深了对教学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了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先学后导"课堂上,教师只抓住精讲点拔的时机是不够的,还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拔,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谈谈如何进行精讲点拔. 一是引辩法.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往往事先就知道了教师所设问题的答案,导致学生的看法偏向一端,而教师又希望课堂上能引发出问题的冲突,因此要抓住契机,及时点拨,引辩启思,求得理解.  相似文献   

12.
浅析"说课"与"讲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与"讲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两种形式:"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部分; "讲课"又称"上课",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是"说课"内容的具体实现."说课"与"讲课"两者之间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就"说课"与"讲课"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陈力 《辽宁教育》2009,(10):40-42
一、策划 一般的教研形式有"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这些形式有它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缺乏互动交流,以及"研讨味"不浓等.针对这些局限性,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课例教研形式:"问课→剖课→辩课",它的操作程序如下:我们认为,该教研方式有以下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玉华  马际娥 《教育艺术》2007,(2):75-75,54
"下午第二节是练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忽然,教室中央'哗,的一声炸开了'锅,原来.一个叫刘静的女同学突然呕吐了.一时间,教室里乱作一团,同学们纷纷掩鼻而逃,尖叫声、责备声、桌椅的挪动声不绝于耳.我隐约感觉到,一个很好的班会主题正在"生成".我静静地站在原地--想让同学们好好地体验一下这个真实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得知"操守"的含义是节操和品德的意思.我近日专门买来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针对这个问题好好"回味"了一番.  相似文献   

16.
"微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成人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其特点非常适合成人教学.当然,成人"微课"教学也存在资源不足与形式单一、忽视教学创新、缺乏相应的系统规划、学习效果有待商榷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成人教育"微课"的平台建设,重视成人教育"微课"的创新教学设计,推进"微课"、"慕课"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袁国强 《甘肃教育》2014,(20):121-121
正一、开放式阅读导读设计目的:设计开放式导读提纲,提出具体阅读要求,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揭示阅读重点、目标,指导阅读步骤和方法,引导辩议、体验、批判、比较,多元解读文本,彰显阅读个性。设计:1.辩议式导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教材主要内容突破点。设置辩因、引导辩程、分析辩果,以求得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设计如下提纲:1关于小说的主题有"金钱说"、"同情说"、"势力说"、"爱慕虚荣说"等等,你赞成哪一种?2你觉得于勒、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并不多见,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中呈现说理文,单元教学目标提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单元有《文言文二则》一课,其中《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读起来非常有趣,一场连孔子都"不能决也"的争辩,可见两小儿的说理真让人不敢小觑.《真理诞生于一...  相似文献   

19.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的倡导者认为,“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笔者拟结合有关实例阐明“辩课”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期望广大教师认同“辩课”形式。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课"指的是家常课、公开课、赛教课."三课"的培训作用不可低估,学好"三课"是青年教师的必经之路,上好"三课"是青年教师的立足之本.由此说来,充分发挥"三课"的培训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发挥"三课"的培训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