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教育已成为社会及个人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认识到 ,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素质是保证经济竞争力的基本手段。而传统教育固有局限的状况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要 ,这就为终身教育的崛起创造了最好的契机。终身教育理论自 2 0世纪 6 0年代的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以来 ,经过了 30余年的风雨历程 ,终身教育的思想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通过终身学习迈进学习化社会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已成为各国面向 2 1世纪做出的首要选择。一、终身学习的产生终身学习是 2 0世纪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建立起终身教育框架下的成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管理制度,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成为发展的主流。把终身教育理念转化为终身教育行为,应建立全方位的开放制度。实行学分制,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是符合成人学习的教育方式,能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创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以满足不断开发人们的潜能和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和教育大众化要求成人教育发展创新。21世纪学习将逐步成为人的基本需求,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使命正在发生大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终身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必须去适应这样的挑战。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思想观念对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构建与时俱进的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琴  张竹英 《成人教育》2011,31(4):26-28
文章首先围绕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相互关系,阐述了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终身教育的社会使命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社会责任。接着介绍了欧洲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开展终身教育(学习)活动的实践经验。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启示。作者认为,大学是拥有优质学习资源最多的机构,要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由封闭转型成为开放型,主动承担起终身教育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资源共享和道德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峻岩 《职业技术》2006,(10):86-89
国家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成人教育既面临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有着无限的希望和机遇.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学习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深化内部改革的视角分析和阐述成人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学习的世纪,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学考试以其开放、灵活、工学矛盾小、费用低廉等特点,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需求。普通高要办好高教自考,应理顺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各种关系。通过对学校重视、统筹规划,归口管理、规范办学和发挥优势、注重质量等三方面的研究与论证,为普通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协调、有序、健康、优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等教育在创建我国学习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 2 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知识的汲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了 ,学习和接受教育将成为社会所有成员终身的任务 ,创建学习化社会已成为未来社会的使命 ,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学习化社会建设中高等教育所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学习化社会以知识经济为依托 ,高等教育地位极大提升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等院校成为整个终身教育链中的核心部分。  关于学习化社会 ,许多文章中都有描述 :“所谓学习化社会 ,是指人的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 ,且人人均能终生进行学习的社会。”① 学…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哲学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教育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知识能带来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才能成为技术的主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涵括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及"终身学习"三个基础性概念及与其对应的理念与实践。随着这种终身教育思潮的流行,不可避免的对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峻岩 《职业技术》2006,(20):86-89
国家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成人教育既面临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有着无限的希望和机遇、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学习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深化内部改革的视角分析和阐述成人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根据学院重点工作的转移,调整藏书结构,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图书馆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在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行为的同时,还存在着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背弃,对《语文课程标准》要义的背离.要注意发现、研究、解决这些语文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世纪。对离去的一个世纪我们有着难辞的怀念,人类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把文明推向一个顶端,为新世纪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挑战,创造了机遇。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人们有着无限的遐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新的未来总是富有极强的生命力、极大的挑战性和诱惑力。 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因  相似文献   

14.
15.
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挑战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课程改革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进行课程改革是教育内部机制调整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观”是透析百年来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而重塑学科使命并深刻反思学科的研究对象、体系及研究方法,已成为目前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的紧要任务。教育管理研究应廓清“事实与价值”、“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确立“伦理视角”、“多元学科视角”和“历史视角”。作为新世纪教育管理学发展新方向的微观体现,学校管理研究将呈现以下新动向理念多元发展、关注校长成功和职业化、重视知识创新的具体运用、突现“问题”意识以及道德伦理向度渐受重视。  相似文献   

17.
《The Educational forum》2012,76(4):418-4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both traditional literacy (reading and writing print) and new digital literacies (for example, playing video games) come in two grades or forms, one of which can lead to success in the modern world and one of which is less likely to do so. In both cases, the role of “academic” or “specialist” language is crucial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two grades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等新思想、新论断,对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种思想理念相互交汇、相互冲撞和相互激荡 ,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出现了新趋势 ,研究这些新趋势的表现和原因 ,对于我们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信息技术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改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对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思路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为这门课程注入了应有的教育内涵。它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其他课程的任务来驱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