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的领导者。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当时还处在幼年时期、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实等三个主要方面,论证了共产党当时并没有取得真正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 ,国共两党实施了各自的土地政策 ,其动机、内容、实行过程及对抗战影响都不相同 ,这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愈战愈弱 ,而共产党则愈战愈强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阵营中的丁文江、胡适等人针对国民政府对共产党的军事"围剿"提出了政敌观。他们认为共产党势力得以壮大有着深层的原因,国民党的"剿共"政策只能使中国政局更为混乱,国共两党应通过政治途径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其政敌观虽具合理性,却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政治力,但它从另一维度反映了共产党力量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取得合法政治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本仅就专科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常易出现的五个偏差进行了思考,并提供了具体的解答,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共产主义事业并没有“失败”,共产党的领导并没有“削弱”,邓小平理论并没有变质,艰苦奋斗精神并没有“落伍”。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谁领导的?学术界各执一端,分歧很大。但是我认为,如果从全国抗战这个全局看,不难得出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民党及其政府也领导了抗日战争,然而又不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抗战的结论。因为国共两党没有一个共同决策,约束双方的共同组织形式,不可能共同担负起领导抗战的责任。那么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怎样?各自如何领导抗日战争的呢?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迅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是近代湖南民主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湖南国共两党的合力以及北伐时期湖南军民的互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湖南农运高潮期间出现的某些幼稚和过分的举动,其主观原因是湖南农运的发展远远超过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是党处在幼年时代,农民党员更显得幼稚,共产国际的误导也给湖南后期农运带来了混乱,北伐期间湖南农运本质上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7,(4):89-96
抗战期间,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大后方各个领域中呈现出合作与斗争的二重面相,社团领域是双方复杂关系见证和形象塑造的重要场域。国民党基于强化社会管控的需要,在大后方实施社团统制,制定了绵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社团的党团渗透,极力防制共产党发展。共产党则通过自己组建、间接推动、影响重要成员、掌控关键职位等方式,与大后方诸多社会团体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国共两党大后方社团领域的博弈呈现出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的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谈判时,国民党方面一位代表传给我党周恩来同志一张纸条,写着“对牛弹琴”几个字,意在讥讽共产党。周恩来同志接过纸条,只在上面加了两个标点,成了“对,牛弹琴!”。国民党代表观后,自感没趣,显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后,各中间党派为调解国共关系、制止内战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在舆论上同情共产党,指责国民党;在行动上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积极发挥中间党派的作用,并且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使国民党顽固派愈加孤立,也使中间势力开始向左转。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流砥柱作用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主要是由于对“抗日战争”的误解、对当今社会存在一系列问题的不满和对国内外反动势力通过网络的宣传。对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军队所起到不同的作用。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应当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本着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综述任元国共两党关系史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它虽形成时间不长,却已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深入,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见解。本文拟就近期一些研究重点问题略作综述。l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  相似文献   

12.
<正>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国共两党的任务就是团结起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但是,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认识到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没有转变自己的策略方针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不仅没有团结起来共同抗敌,反而展开了激烈的生死存亡的大搏杀,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抗日力量,便利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方针何时开始转变?何时完成?标志是什么?这便是本文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此时蒋介石虽然公开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仍然坚持其反共立场,认为“日本仅为中国身上之跳蚤,而共产党则为心上之毒疮”,“不消灭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实行消灭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方略,由城市转向农村。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从军事上、政治上大力整合内部,实施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向前推进一步。面对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积极进行抗战准备,与共产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一共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党组织上的发展,为工农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政冶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期待着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国共两党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和解,第三次国共作就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在乡村社会取得合法性,国共两党采取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国民党试图从外部将自己的代理人植入村庄而未能,只得依赖旧式精英统治的村庄,共产党在村庄内部有效地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而实现了政权的合法化建设,完成了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9.
李俊卿 《文教资料》2010,(16):86-87
抗战时期,为了支持长期的抗战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国共两党都逐步进行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都建立了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但是国共两党对一元化作了不同的阐释,国民党的一元化本质是独裁的,而共产党的一元化本质是民主的,这种本质的区别,对国共双方在战后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的"持久消耗战略"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各自贯彻的对日战略方针.从而导致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旗开得胜,发展壮大,而国民党的军队则丧师失地,节节败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