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2.
晚明小品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小品代表了明代中叶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其突出表现是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晚明小品突破传统散文“微言大义”模式 ,把主题引向人的日常生活 ,注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晚明小品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注入了本土文化的基因 ,成为近代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在晚明小品高潮中,出现了大量的传记作品。这类传记作品的兴盛,有其文学内部的原因。首先,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其次,随着晚明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潮的变化,这些传记作品中又出现了新的因素。晚明传记文在内容选择和艺术追求上都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在内容上,传主多为普通人物,多记传主的日常琐事;在艺术上则体现出适合市民需要的审美趣味。两者的结合,使晚明传记具有全新的艺术品格,折射出晚明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小品的评价以否定性为主。四库馆臣针对晚明小品存在的离经叛道、内容杂乱、不著出典、慕奇好异、语言纤佻、体例不当、考证疏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总目》对部分持论笃实、文辞雅洁、考据精核、富于史料价值、作者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晚明小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主要是受官方哲学即程朱理学以及考据学风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总目》对晚明小品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过,《总目》也敏锐地指出了晚明小品的一些弊病。客观看待《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有助于今人全面把握晚明小品的优缺点、理性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岱可谓晚明小品文的大作手,其小品散文突破传统散文拘囿,将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对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的叙述,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是张岱真性情的显露,也是晚明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张岱小品文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都市风情的真实描绘,可视为明末的一部社会文化风俗史。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析晚明小品家的审美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角度剖析晚明小品新变的原因 ,并从审美理想、审美方式等方面阐释晚明小品家体现出来的审美新质。  相似文献   

9.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吴顺 《文教资料》2009,(5):23-26
晚明民间宗教活跃,对晚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型世言》描绘了一个世俗化的宗教世界,是对晚明民间宗教生活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3.
袁宏道、江盈科是晚明小品作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在苏州任官期间,经过“商证”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等文学主张,创立“公安派”,并在小品创作中取得可观成绩,在促进晚明小品繁荣兴旺方面确是功不可没。袁宏道的尺牍小品、游记小品及记述风俗人情的小品等,江盈科的抒情言志小品及笑话、寓言等,都体现了他们的文学主张,显示出“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的特色,在苏州乃至中国的文学史上自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虽然在成书形式上留有晚清小说的片段性特征,在叙事模式上采用"新小说"家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但仍有着高于同时期其他晚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具有在晚明时期走向成熟与辉煌的小品散文的风格。本文将主要以晚明小品的艺术特点作为参照标准,分析这部著作随性适意、真趣自然、抒情感怀、韵高奏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把该书放在晚清小说的环境之中,在对比中凸现其小品风格。  相似文献   

15.
论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 ,社会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然而 ,学术界的关注极为有限。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典型范例。以泰州学派及其后学为主干的晚明“异端”思想家们 ,建构了一个反传统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化潜质 ,切合长期囿于思想禁锢的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 ,极易为社会大众认同、接受。与此同时 ,泰州学派及其后学进行着广泛的社会活动 ,无不亲身向社会传播其独特的思想观念 ,并通过其个人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于文艺思潮的影响 ,通过对于商人、士大夫等的感召 ,影响晚明大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影响整个晚明社会。在晚明 ,哲学引领社会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演示  相似文献   

16.
周国栋 《文教资料》2008,(31):68-69
晚明时期由于新的经济与新的观念的兴起,在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与前代相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让后人诟病的便是弥漫于晚明社会的性时尚:除此之外,漫游祖国大江南北的旅游时尚也是晚明文人生活中的一大亮点.不管这两种生活方式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晚明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时尚化的新特征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构.  相似文献   

17.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8.
晚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商业异常繁荣,社会思潮活跃,是古代社会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晚明社会商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晚明社会的变迁,而首当其冲的要算思想变迁。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接连出现,促使大量人员加入商人群体,文人学士的加入使晚明社会的从商风气日重,导致晚明社会的商业化和世俗化,人们欲望的极度膨胀,社会生活走向糜烂,促使晚明社会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转型,这也是晚明社会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晚明小品最后一位大家。其小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动人处在于一个“空”字:从审美境界上,创造了一种“空灵”的诗意境界;从情感意蕴上,传达了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空灵”的诗意境界中,弥漫着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文史哲等学科的研究中,混乱的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时期.在中国书画史上,晚明时期的部分书画家及其作品同样具有转型性特征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勾勒了该时期以徐渭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在中国书画史上的转型性特征,认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是形成这股书画转型之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