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博物馆是近年来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型模式,它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又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既希望能为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思考,亦期盼能寻找出一条有利于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荣学 《考试周刊》2015,(33):27-28
博物馆遵循和坚持的根本属性是非营利性或不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为己任的文物、博物馆单位,其主要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公众的愿望,不能以市场为中介自负盈亏,因而被视为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只能由政府管理、社会支持。文物工作者必须关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正确把握和处理博物馆工作业务与经营活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青  黄淀一  陈晓丽 《大学生》2015,(Z1):62-6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我国建设较早的,以民族文物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一座民族学专业博物馆。馆藏有各个民族的服装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器物、文献、乐器等文物。赫哲族鱼皮衣赫哲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狩猎为谋生手段的民族,赫哲族的鱼皮衣颇具特色。为什么赫哲族使用鱼皮作为制作衣物的原料?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赫哲族居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藏品征集与博物馆的职责使命、功能、地位、发展趋势、社会环境、目标人群密切相关,民族民俗文物作为反映民族民俗风貌的一类藏品不同于自然标本、历史文物,具有特殊性,含有更为丰富的宗教、信仰、民俗信息,在征集中需做好评量标准,建立完善、系统、合理的文物信息记录,以有利于促进民族民俗文物内涵价值的长久保存并使之不断转化为社会价值,推进民族民俗文化宣教,从而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前广西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阐述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提出新时期博物馆在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文化旅游宪章》开启了博物馆参与旅游业活动的大门,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兴盛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民族博物馆是国内外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博物馆与旅游将成为并驾齐驱的社会发展生力军。民族博物馆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博物馆与旅游"被定为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旅游业的发展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论家庭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选址的文化内涵,馆藏品展示的文化逻辑以及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对苗族“活态文化”的展示与保护等方面的分析论述,认为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在发挥民间力量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保护和传承形式。  相似文献   

8.
杨珺 《青海教育》2009,(9):93-94
在一个民族成分比较多的省份和地区,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等各具特色,博物馆要在这些地区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博物馆自身建设、陈列展览、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人员培养以及群众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力求适应民族地区各民族、社会各阶层的要求,使博物馆事业深入人心,真正发挥其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展示历史遗存、教育广大民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不仅是翻译问题,而且体现了译者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三原则:准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并以此为指导,通过对博物馆解说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重译并证明这三条原则的可行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10.
谢军 《民族教育研究》2012,23(3):124-128
中国民族博物馆是我国各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中心,不仅肩负着展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还肩负着体现并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中国民族博物馆的民族文物征集、入藏标准及其保护,既要遵循普通博物馆的一般原则,又要遵循民族博物馆特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民族博物馆是生态博物馆,是达斡尔民俗的立体“全书”,是爱固主义教育的场所,本文介绍了达斡尔民族博物馆——中国达斡尔民族四的景观、作用,赞誉了为此作出贡献的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同一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中国,伴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生态博物馆呈现出多样化的现代生存模式。如何协调生态、人文、经济的关系成为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我们迫切需求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实践。本文以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和经济互动为例,着重探索生态博物馆如何担当起保护和传承当地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参考了国内一些著名博物馆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从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黔南州民族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原则,以及数字化博物馆应用开发中的某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博物馆新馆展区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向大众科普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当地人文风情,是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馆内文本的翻译是外国友人认识馆内展品,了解赣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桥梁。生态翻译学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不同维度对翻译进行指导,对做好博物馆文本翻译具有启示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赣州市博物馆馆内文本英译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关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各类教育的应然目标。博物馆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自身具有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良好属性,而且我国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也为博物馆教育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使得通过博物馆教育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成为可能。校馆融合可以作为优化博物馆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制度融合是博物馆教育优化的前提,课程融合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提供载体,空间融合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提供实践场域,师资融合是博物馆教育优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卢雁  李立基 《上海教育》2007,(3B):10-12
3月5日,上海科技馆内人头攒动,一片喜气,孩子们穿梭在其间,有的张大眼睛看这看那,有的随手拉起大哥哥大姐姐的手问东问西,原来,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联展正在此地举行,这让刚刚开学的孩子们好像又过了个“春节”。 这是上海、也是国内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首次举行联展。近年来,市委市府多次强调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及文化建设,这次,沪上11所高校博物馆一起走出“深闺”,向市民展现了高校的魅力与内涵,真正在服务社会、辐射社会中实践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和高校都具有传播文化、传递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责任。两者以校园文化为媒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相互借力,共同推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共同努力。因此,研究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雅萍 《学与玩》2024,(3):44-45
<正>博物馆名称: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馆藏亮点:箭毒木树皮衣绞杀植物贝叶经一句话介绍: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位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是探索热带植物、动物、民俗文化的绝佳之处。在神秘的热带雨林里,生长着许多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植物。我国西双版纳的雨林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极为难得的一块绿洲,也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建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的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可以说是了解地球之肺——热带雨林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9.
"馆校合作"是指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从博物馆开始发展其社会公共教育职能之初,青少年学生就是博物馆最关注的群体,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促进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博物馆也是青少年了解历史、感受传统文化最直观、立体的教科书。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史家小学在馆校合作开发课程中的深入探索,凭借其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了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莉丽 《教育》2006,(6):34-35
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全市百余家各类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通过了解祖国、了解历史,寻找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004年起,北京市的博物馆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爱国教育基地护照”,这样一款并不具有门票性质的票证有何实在价值呢?创意人解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