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采用注意专注力划消测验、镶嵌图形测验和数学智能测验考查了影响中学生数学智能的因素,场独立性的学生数学智能测验成绩好于场依存性的学生;注意专注力优秀的学生与注意专注力一般的学生数学智能测验成绩有显著的差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注意专注力.提高学生数学智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注重例题的讲解,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定理的推导证明.  相似文献   

2.
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再认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中国韦氏智力量表和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智障学生进行测试,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正常学生进行测试,比较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及不同程度智障学生之间再认记忆的差异。结果显示1、智障学生与对照组二项测验容易条目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困难条目得分、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2、不同程度智障学生二项测验困难条目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容易条目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困难条目得分智商为35-49分组显著低于智商为50-69分及70-85分组。由此得出结论智障学生的再认记忆因干扰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辨别难易程度不同而存在损伤分离现象,其损伤也受到智力缺陷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可逆性思维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APOK模型编制的可逆性思维测验,对31名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进行了个别测验,旨在探讨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可逆性思维的表现特征,为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思维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调查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在智商无显著差异的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智商有显著性差异的两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在发展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者认为,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发展比较缓慢,强调可逆性思维过程的课程教学和可逆性思维操作的反复练习有助于他们的智能和学习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与CAS认知评估系统之间的关系,对37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和CAS测试.结果显示:轻度智障儿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总分与CAS全量表分极其接近,二者无显著差异;CAS全量表分与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呈显著相关;在CAS测量的四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和计划是轻度智障儿童的最薄弱环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S全量表分对学习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CAS认知评估系统能客观地反映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特点,为智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WISC-Ⅲ的介绍和WISC-Ⅲ对美国天才、弱智儿童评估的探讨,说明使用WISC测验,应注意WISC的总体智商分数并非总具有实际意义;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显著性差异的识别及其重要诊断含义;文化偏差、慢速答题和天花板效应对诊断天才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WISC对诊断弱智儿童的适用性,在诊断弱智儿童时,不仅要进行智力评估、适应性行为评估,还应关注适应机能与智力水平的一致性;只有充分利用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对儿童作出评定.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在婴幼儿时期测验的智商很高,但他们成人后的学业成绩和未来成就并不突出。相反,有些人在婴幼儿时期测验的智商一般,但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和未来成就却很突出。这说明根据早期智商不能可靠地预测今后的学业成绩和未来成就。这是为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智商不完全等于智力智力是一种潜在的综合性能力,是取得成就的必要前提。智商是智力测验得出的反映智力高低的分数,智商越高说明智力越好。但智商并不完全等于智力,因为智力测验只  相似文献   

7.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信息组织和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习惯方式,场依存性认知风格也是体现个体差异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分别对在培智学校就读的部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测量,分析智力落后儿童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倾向类型.从测验的结果看出智力落后儿童大多倾向于场依存性;智力落后儿童的场依存性的认知风格与他们的智商水平不相关.同时本研究还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力、专注力等缺陷对测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韦氏智力量表对136名智障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智障学生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发展的平衡性与智力缺陷程度有关;不同程度智力缺陷学生其智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趋势基本相似,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对外界知识摄取的能力相对更差;注意和记忆能力是智障学生最突出的薄弱点,且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分析智障学生的智力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促进智障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瑞文测验和中学心素质问卷,对182名学业优秀与182名学业不良高中生进行了心理素质的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1总体比较,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高中生在心理素质各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2分性别比较,男性组在智力、创造力等15项因素上差异显著;女性组在智力抱负等12项因素上差异显著;3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学生在个别因素上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是采用《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1991年版)和《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1988年版),对234名初中生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测验。研究结果发现:(1)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相关异常显著,与非智力水平相关也十分显著,且与非智力因素之好胜心相关异常显著,与抱负相关显著。(2)优生在智力上与中、差生有差异,其智商较中、差生者高;而差生在非智力上与优、中等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抱负、好胜心与自我意识上,其发展水平比此二者皆低。(3)初中,男女生间成绩差异十分显著,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男女在智力、非智力总体水平上不存在差异,但在非智力之坚持性上存在差异,女生的坚持性较男生强;男生之成绩与非智力无关,而女生与之相关。男生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差生与中等生之间,而女生的差异主要体现于优生与中等生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倾向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问卷调查280名大学生,并从中选出240名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动机水平上,男女生在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外生动机的依赖他人评价和追求回报两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女生在创造力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创造力倾向要强于男生;学习动机总得分与创造力倾向总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内生动机对创造力倾向的影响高于外生动机;学习动机内生主导型的学生其创造力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学习动机外生主导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目的是探究高校学困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结果发现,学困生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两个变量上被试得分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且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但是在专业变量上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学困生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正相关,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对西南大学382名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具有正向的成就动机,但总体水平不高;不同年级的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差异显著,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不同性别的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无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差异显著,理科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4.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5.
聋生智力与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深圳唯一的一所特殊学校的在校聋生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聋生中存在的智力与行为问题。结论聋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有听力、智力、行为问题等双重或多重障碍的学生,行为问题以情绪问题为主;聋生行为问题的出现在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而与学生的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注意力不集中或短暂是所有学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梁山县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可控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对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男女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具有基本相同的归因倾向;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师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师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问卷”对652名高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在性别、城乡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个别维度上存在着性别和城乡的显著性差异:女生的专业发展自我认同的水平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自我调节水平上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2)不同年级的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四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3)教育教学实习对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着显著的影响,参加教育教学实习能够提高高师学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Ninety‐four college students were administered the GAMA and KAIT. GAMA IQ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KAIT Fluid, Crystallized and Composite IQs, supporting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is instrument. Althoug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easures emerged and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mean scores across these instruments, GAMA IQ scores did not accurately predict KAIT Composite IQ scores when GAMA IQ scores were compared to KAIT Composite IQs. Similarly, when the sample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ability level, GAMA IQs accurately estimated the intelligence for individuals of Average and Below Average intelligence, but underestimated the KAIT Composite IQ scores by 4 points for the Above Average group.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9.
对福州市高校202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436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专业技术型和管理职能型职业,女大学生则更青睐安全稳定型和管理职能型职业,自主创业尚未成为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大学生都倾向于在一、二线大城市或生源地就业,且其期望薪酬普遍高于社会供给水平;个人特质与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选择均没有显著影响,所学专业、职业效能感、个体人力资本、职业薪酬福利和家庭期待对大学生职业选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场合、影响方向和影响效应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凸显了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开展差别化择业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Retention has been one way that school personnel have dealt with the problem of school failure. Some authors have proposed delayed school entry as an alternative to retention, especially since there are concerns about the effects of retention on students' self-esteem. It is unclear from the literature whether retention and delayed entry have differential outcomes on measures of school success. This study explored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IQ and achievement (at grades 2, 5, and 7) between students who delayed school entry and those who were retained in later elementary grades, as well as any interactions with gend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6-point difference in IQ, favoring the delayed-entry group. Furthermore, when the achievement test scores were analyzed using an ANCOVA with IQ as a covari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for either group or gende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practice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