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借用词化模式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分析英汉"思考"类动词的核心语义、语义构成、语义容量和词化偏好,发现英汉语中的"思考"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及结构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结论支持罗思明(2007)对Talmy词化模式的修正建议以及对英汉运动事件动词词化模式为"动作+方式+X"的主张。"核心"与"外围"语义成分的划分及其对应的词化模式对其他词类均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讨论了英汉"听"类行为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听"类行为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该类动词的核心语义均为"听",而区分语义则为方式、目的等;英汉"听"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均可归结为"动作+X(方式、目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兰海影 《林区教学》2012,(12):61-63
以俄语垂直方向类中表下义动词为研究对象,以其词典释义为依据,对其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在查阅《俄汉详解大辞典》(四卷本)后整理出俄语垂直方向类表下义的动词一共有143个,并对这些动词进行具体的语义分析,以期为俄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很+X"结构的语义制约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尽分析了"很"与后续成分X组合形成的各种"很+X"结构的语义特征:X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等;认为"很+X"结构作为一种构式用来表达主观感受上的程度"高",其核心语义制约条件为"无界"和"层级性".  相似文献   

5.
"词化"这一术语集动态演变过程与静态演化结果于一身.借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荚汉"哭"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偏好.研究有以下三点发现:一是英汉"哭"类动词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组合模式,即"核心意义+方式+原因+口型+持续时间",但内部语义容量及词语感情色彩有差异;二是英汉"哭"类动词词化偏好不同;三是词化过程伴随着语义成分的增加,消减、合并及词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喊叫"类动词是日常言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本文借用词化模式观点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讨论了英汉"喊叫"类动词的语义核心、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喊叫"类动词的语义成分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核心语义成分决定同义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6,(6):55-58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式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成为构式的主体,"X"则表示插入构式的填充词汇,通过注意力视窗开启使"吃"这一事件框架中的某个或多个概念成分前景化。构式压制凸显了填充词汇语义框架内饮食这一语义成分并弱化了其他的语义成分,导致填充词汇的语义发生转变从而消解了构式义与填充词汇之间语义语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安徽太湖方言中的"X+哩+绝蔸"结构表示极限程度义,具有很强的主观化色彩,进入此结构的多是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绝蔸"一词由一个实义动词性词组一步步虚化为抽象程度义的动词,在"X+哩+绝蔸"结构中做极性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9.
X+了+硬是"是昆明方言中一个高频使用的结构,通过整理和归纳此类结构,从构式语法角度可将其命名为主观高程度构式。其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人主观上强调人的某种感受或事物的某种性状达到了很高程度。构式中的变项"X"在词项上多为非定量形容词,少数为表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动词,在语义上具有[+量级]、[+性状]、[+评价]的语义特征。其构式义与构件成分有互动关系,表现在构式义与构件成分间的选择压制与语义融合上。进一步对构式进行研究后发现,构式的形成及高程度构式义的获得可从"图式—例示"范畴化与隐喻认知两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拿"可以引进工具、处置者。引进处置者的介词"拿"有两个语义来源:一是"持执"义;二是"捉拿"义。在"持执义动词——处置介词"的演变历程中,"拿+N2+V2"式中的N2"可持执——不可持执"的语义转化是演变的关键。在"捉拿义动词——处置介词"的演变历程中,主要动因有两个:一是"拿+N2+V2"式中的N2"位移"因素的消失;二是V2由积极意义动词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充当。对于"拿"来说,"执持动词——处置介词"是演变的主要路径,"捉拿动词——处置介词"是演变的次要路径。汉语史上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动词,演变结果有可能一致,演变路径和致变因素却未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由动词和名词形成的句法结构中,把一个名词性成分确定为工具成分,其根据是这个名词与动词(即本文讨论的加工制作义动词)的特定语义联系。工具成分是依附于加工制作义动词的,一般和后者一同出现。不过,工具成分的具体位置是有变化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句法格式。本文先报告对涉及工具成分的几种句法格式考察和比较的结果,最后提出关于加工制作义动词“价”的分析的一种建议。可以把“用+名词+动词”这一格式用作确定加工制作义动词的框架。比如,“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的多义性进行考察,进而探讨「V+切る」语义变化的机制。考察结果显示,「V+切る」经历了由具体的受事切断义向受事分离义,进而向受事变化终结义、施事变化终结义的词汇层面的语义扩张以及语法化后由动作终结义、变化终结义向程度极限义的句法层面的语义扩张过程。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变化机制不仅受到前项动词的影响,而且还与受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想"可以表示三种意思,第一种是主谓结构,动词义,"想"是心里动词;第二种表示一种愿望,"想"是能愿动词,能愿义;第三种表示认知义,说话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作为独立成分的插入语"我想",一是"我想"在不同语境中不同语义的比较。二是"我想"的话语语义构架,有三种形式:前置式"我想+陈述+观点",后置式"陈述+观点+我想"中置式"陈述+我想+观点";三是分析"我想"的语用功能,主要有意见推断功能、人际商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等三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走"类动词,本文借用词化模式观点和语义成分分析法来探讨英汉"走"类动词的语义核心,语义成分,语义容量和词化偏爱,发现这两种语言中的"走"类动词既有语义共性,又有语义个性,表现出不同的语义成分、语义容量和词化偏爱。  相似文献   

15.
从隐现和替换看“关于”、“对于”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震 《中国语文》2012,(2):139-148,192
"关于"、"对于"的隐现是由话题句内部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当话题和述题之间语义关系密切时,"关于"、"对于"倾向于不使用,当语义关系不明确时,二者必须使用。"关于"、"对于"的替换由述题中的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小类决定,"关于"倾向与言说动词、内容义名词、言说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对于"倾向与心理动词、心理名词及心理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当述题中的动词或名词兼有言说义和心理义时,二者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分裂义动词为对象,对俄语多义动词语义衍生中的客体题元层级化问题展开讨论。我们首先将建立由题元数目层级(概括题元层级)、语义角色层级、语义次范畴层级、论元形式层级及角色配位层级所构成的客体题元层级化描写框架,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分裂义多义动词语义变化的客体题元层级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相关分析、研究将能深化我们对动词多义语义关系实质的认识,同时能够对客体题元理论及其相关的动词语义、句法问题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比较而言,汉语动词"吃"的宾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英语动词"eat"的宾语语义类型则稍微简单一些. "eat"舍有破损义,因而能带结果宾语.汉语在句法上重意合的特质使它与重形合的英语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性,这是"吃食堂" "吃大碗"类动宾结构生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叠音语素+族"是"X族"的一种特殊格式。叠音语素通过语义或形式的负关联以及修辞格的使用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动词性叠音语素和拟声型叠音语素还能够引发联想,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叠音语素+族"格式在表达中一方面表现出对语境的依赖性,另一方面表现出对语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以"X族"的格式义以及叠音语素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语料探讨分析"纷纷+V"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补充修正前人研究结论,对留学生造句偏误进行探讨。在句法结构上,"纷纷"后接双音节光杆动词的用法并不罕见,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用法应区分单、双音节两种情况。在语义特征上,副词"纷纷"具有突出的"无秩序"义,"纷纷+V"结构主语全部有[+多数]义,大多表现为[+人类]或与其相关;谓语动词全部有[+动作性]义,不局限于"有界"动作,并且可以不具有[+变化]义;从主谓语义关系看,主语应具有"非受事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温锁林 《中国语文》2012,(1):29-37,95,96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的"有+数量结构"(如:他在教室坐了有两个小时/他的身高有一米八)中的动词"有"。这个"有"的用法很特殊:句法作用模糊,语义上空灵虚化,即使省略也不会影响到句法与语义的完整性。根据"有"的这种句法语义特点,文章运用焦点理论对"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做出了统一的解释,认为"有"具有凸显自然焦点的功能。文章还指出了"有+数量结构"在表意上表现出强烈而明显的表多表大的语义倾向,这种语义倾向的形成来源于动词"有"最基本的"领有、拥有"义。"有"由于与数量成分共处于自然焦点的位置,在语义上与被突出的数量信息相互影响,不仅强化了数量信息多而大的特点,也使其原有的超乎寻常的领有义得以保留,并最终出现句法与语义功能虚化,成为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的专职标记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