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次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校从90年代末开始进行分层次教学实验,从原来两个班的数学单科分层次教学,发展到目前的数学、英语两科全年级分层次教学。有效、合理地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科学、合理地分层次编班 分层次编班是否科学、合理,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学期初,我们按学生数学、英语两科的考试成绩分别由高分到低分为四个班级(三个层次),其中1班是成绩好的学生,2、3班成绩一般,4班是成绩相对低的学生。为使他们主动学习,找准适合学习的层次,对处于不同层次临界线的学生给予试听的机会,试听1-2个周后再确定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4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以便于任课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  相似文献   

2.
肖凤 《考试周刊》2013,(89):171-171
就班级学科教育而言.学科教学设计往往是针对班级大多数学生的,但现在班级人数一般相对较多,少的四五十人,班级人数多的有六七十人,这么多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一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班级成绩相对较好一点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学困生而言就会大有不同.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本身就比较吃力。加上教师上课针对学困生的讲解较少,久而久之,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引起高度重视,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人才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评估人才的标准,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看,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在其他各方面部好;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差。如果换一换考试内容,考试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文化课学习差的学生,也有各种潜在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我们把学生在初中受到压抑或没有展示出来的学习能力,统称为潜能。在教学管理中创造引发职高学生学习潜能的良好机制,是使职高学生成材、增强在劳务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关键。也是建立有职业高中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方面。我们经过几年的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走进一个新的班级,首先想要了解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拔尖的同学和调皮捣蛋的同学,而我们最容易记住的也往往是这两类同学。这样一来,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被我们漠视,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内向型学生。 内向型学生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默默无闻、勤奋好学、成绩较好的;一类是沉默寡言、守纪律,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对前者,我们会因他们学习成绩好而加以较多的关心、照顾;对后者,我们会因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关心较少,又因他们安份守己而未加注意,这后一类学生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乔利民 《家教世界》2013,(2):162-163
针对高职院校受生源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悬殊,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将他们安排在同一个教学层次,结果必将是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吃不饱"而降低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而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出计算机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本文以个案为例,介绍了计算机分层次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有天壤之别。在教学中,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跟得上、不掉队,使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学得好。 新生入学后,通过摸底考试,发现大多数学生数学、英语成绩差,很多学生对这两门课基本上在初中就放弃了,一提数学和英语就头疼,厌学思想严重。要想让这些在初中备受岐视的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就必须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次教学,让他们一步一步赶上来。  相似文献   

7.
梁宏 《广西教育》2008,(36):43-45
随着近年中职学校的扩招,学生的入学文化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异越来越大。班级教学是我国目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而分层次教学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本文结合中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对在班级内部实行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技工学校生源质量、素质下滑的问题十分突出,入校成绩千差万别。高低分差大300多分,再加上日后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班级形成了上、中、下三种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统一计划、统一要求、统一考试的“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容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等学生“吃不消”的局面,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是指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学中,根…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英语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必 然会和统一的教学要求产生矛盾,教师的教法不适应学生的 学,从而造成了学生英语成绩严重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我们根 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等级的学 生在分层次教学和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发挥潜能,提高学生 学习英语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注意了教学的统一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差异性,往往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只提出一个统一的要求,妨碍了成绩优异和成绩较差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六年级进行了因材施教、分层次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收到一定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作法。一、课堂教学要照顾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让差生学好,打牢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给优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为  相似文献   

11.
王赟 《甘肃教育》2008,(10):43-43
在十余年的山区一线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情感因素是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英语学习中,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会使他们快马加鞭地奋力学习。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高兴,同学也言词戏弄,时间一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而这种消极情绪反过来更制约了学生本身潜能的发挥,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日益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爱护和尊敬,使他们柔弱的心理得到爱的滋润,学生怎能不以出色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回报呢?  相似文献   

12.
正师范专科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以培养师范类专业素质技能人才为主。在师专英语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英语技能,发展学生学习潜能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分层次教学,在一定层面上打破的传统了清一色"一锅烩"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自身条件的教育模式。分层次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一、分层次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些差生的学习总成绩很差,但并不是门门都差.例如有一名差生,六门课总分只考了209分,而数学却得了65分.我问他:你为什么能在数学上获得比别的课好的成绩呢?他答道:数学老师对我好,我喜欢听她的课,上课也专心……这位学生的话,使我很受后发:差生尽管许多方面表现都差,但他们毕竟是有感情、会思想的青少年.他们一旦体验到了教师对自己的真诚的爱,就能把这种体验转化为上进的意志力量.如果我们能在校内为学生找到一位爱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面向全体中职学生,促进他们的计算机学习,通过分层次教学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他们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评分、评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般说来评价标准是客观的: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该多少分就多少分。但如果不分情况,一味拘泥于标准的客观性,就不一定能收到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某些基础不好又很敏感的学生,如果每次评价时都如实打低分,表示否定,往往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费鲁姆提出了一个期望理论的公式: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按着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分别为他们选择全成功的目标,因为成功期望所产生的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恰当的价值和期望概率及它们的乘积。正因为如此,所以在非正式考试的情况下,有必要运用灵活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有:(1)只评忧点,回避不足。学生作文或回答课堂提问往往正误互见。我们在写评语或作评价时,常常回避不足而在优点上大作文章,务必让优点淹没不足。(2)点石成金,掩饰缺陷。在课堂提问中,有时系统对问题的理解是正确的,但表述不严密,甚至言与意违,如果写在卷面上推敲肖定不算正确。这时就采用教师复述的办法,把答案复述严密,让同学听上去仿佛是答题人自己的答案,然后给个好分。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差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学生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强有弱,学习动力弱的学生,经不起挫折,如果在教学上不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就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不会学习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可能成为差生。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育思想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升学有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教师喜欢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这是产生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转化潜能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作者依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所谓潜能生,其实智商并不低,造成潜能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甚多。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施以特殊的引导、沟通与教育,诸如努力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平等对待,尊重人格,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注重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多方位启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同时,在学习方法上予以重点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将潜能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南昌三中张富老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跟踪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三种不同姿态,使出三种不同能力,形成三种不同时段。如果把学习比作摘果实,有时站摘,使常能,形成一般发展的中常时段;有时蹲摘,使弱能,形成智力萎缩的低差时段;有时跳摘,使潜能,形成潜能释放的良好时段。从横向看,每班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分优中差生;从纵向看,每人后段与前段之间存在差异,分好中差时。实践证明,基础差的人,只要不断出现“好时”,最终必然成为优生;基础好的人,只要不断出现“差时”,最终必然成为差生。教学中如果实行因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觉得语文学习很简单,的确,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语文成绩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这也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没有特别好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语文学习不够高效,没有人愿意在语文学习上多付出精力。所以,教师就必须教导学生通过在同样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是很难的,初中生本来就是不会学习的,如果教师放任不管,他们的成绩就会止步不前,最好最快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问来进行,提问是打开学生学习之门的"金钥匙"。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