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清初到乾嘉时期,学术风气由理学独尊转变为普遍宗汉,"汉学"观念随之产生.惠栋第一个打出"汉学"旗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汉学师承记>进一步明确了"汉学"观念的内涵,并加以理论概括.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都有不少人对"汉学"之名提出了质疑.而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看,"汉学"之说实际上暴露了古人方法论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对象、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现象.与历史上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强调异化不是虚幻的,异化是在劳动活动中产生的,本质上是劳动活动的异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克服异化的现实之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一个角度揭示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那就是异化的主体是人,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的改造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论"两种生产"到<人类学笔记>论村社命运"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从正面阐述了他的"历史环境"理论.同时,马克思用唯物主义根本改造了资产阶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将"地理环境"纳入了社会生产力范畴,摧毁了"决定论"的全部依据的基础.马克思正是用"历史环境"理论分别对印、俄前途作出预测分析,指出19世纪中期的印度可能是资本主义前途,19世纪晚期的俄国可能是社会主义前途,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卡夫丁峡谷"理论.  相似文献   

4.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它反映了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制约性以及人的主体能动性二者的辩证统一,与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种种新变化,特别在新变化中不断滋长和积累的社会主义因素,进一步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段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晚年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本文认为,这是恩格斯记忆上的一个错误.实际上,在撰写<神圣家族>(1844)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基本上是认同的,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开始,马克思才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进行全面的、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入手,阐释了这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命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逻辑前提,其理论内涵应历史地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意义重大的理论建树;论证了"异化劳动"可以创造美,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0.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武装头脑,实现观念和思维方式五个方面的转变。即实现从"物本论"思维向"人本论"思维转变,从单一自大型思维向多元平等思维转变,从极端利己型思维向互利互惠型思维转变,从力量张扬型思维向行为约束型思维转变,从征服改造型思维向保护建设型思维转变,使思想统一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朴生态文明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和冲击。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落茸社区是传统的藏族村落,其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使得社区居民沿袭很多传统的生态文明观,长期和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演进中旅游业的发展给社区传统生态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及依存空间均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制度化向来被视为课程变革研究中的一个难解之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化阶段具有的悖论特征。对课程变革制度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表明,教育组织的双核结构、制度丛内部的相互牵制和高昂的制度变革成本是导致制度化难以实现的原因,而快动制度与慢动制度之间的角力、制度理想与制度现实之间的摩擦,以及社会结构与行动者具有的能动性之间的互动则为制度变革创造了可能。这些发现让我们对课程变革制度化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各家学说特别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著作中,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转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事物的发展,也有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题材普遍存在于蒙古史诗中,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规范化的勇士幻化蜘蛛母题.这类神变题材对史诗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的丰富诸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了蒙古民族对超自然、超现实神秘力量的祟尚,增强了史诗的趣味性和艺术力量.蒙古史诗中神变题材的产生并不偶然,是源于一定的宗教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蒙古族传统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崇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且极富魔法变化观念.史诗《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母题同其它类型的幻化题材一样,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是曾经存在过的某种宗教观念向审美的文学艺术形式积淀和演化而来的结果.《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幻化成蜘蛛的题材,同蒙古民间流传的蜘蛛预兆凶吉的观念,在起源上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的,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and support for systemic sustainable innovation with ICT is converging with research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studies of school change and improvement to highlight the complex interplay of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that enable and constrain innovation. In each of these fields, leadership has been foun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nitiating and sustaining change and innovation. This leadership is not however the prerogative of any one individual but rather it is distributed over people at all levels of the system and across policies, practices and material resources. Leadership for innovation around and with ICT technologies is also distributed across time because of its substantial financial and knowledge implic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illustrate the distributed nature of the leadership that supported teachers and schools to make use of teacher personal laptops accessed through the New Zealand government Laptops for Teachers scheme.  相似文献   

16.
革命道德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伦理道德领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强,开创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具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理论表明,当制度出现不均衡状态时就会发生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或旧制度的改进过程。我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在制度变迁视角下存在所有权缺失、资金产权不明晰、治理结构落后等制度困境。走出这些困境,只有在制度变迁的视角下,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小额信贷组织制度创新、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人手,最终达到规范我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taff who are employed to support pupils in the classroom, specifically the teaching assistant/higher level teaching assistant role. These roles have undergone considerable change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Workforce Reform and Remodelling in English schools and the National Agreement. In practi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agreement into schools appears to have a powerful gendered aspect which limits choice and agency for individuals and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herent workforce. I argue that the discourse of maternality within which the school support role has evolved supposes a level of self-sacrifice and conscientiousness which is gendered and conceals the exploitative nature of the role in terms of poor pay and career prospects. Furthermore, the growth of support staff in English schools to undertake roles previously assigned to teachers has had the effect of disaggregating and de-professionalising the teacher role and weakening the traditional job boundaries which defined the work of support staff.  相似文献   

20.
中产阶级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战后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批评马克思分层模式的同时 ,西方社会学家从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吸取了更多的养分并形成了职业社会分层的理论体系 ,其中存在着功能派和冲突派的矛盾 ,职业社会分层模式也遭受着不同的批判。事实上 ,这种分层模式并不能解释复杂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因此 ,各种分层理论之间兼容并蓄 ,通过综合而逐渐提高其理论解释的全面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