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民族背景下的读者对同一动物形象所形成的背景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同一种动物的翻译手法也相差甚远,这给动物成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完成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翻译中应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其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寓意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同一动物形象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意义迥然不同。为了准确,完整的传递动物成语所承载的不同喻义,翻译中应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寓意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 ,使得同一动物形象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意义迥然不同。为了准确 ,完整的传递动物成语所承载的不同喻义 ,翻译中应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民族背景下的读者对同一动物形象所形成的背景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同一种动物的翻译手法也相差甚远,这给动物成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完成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翻译中应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其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在英汉成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这些动物形象往往具有固定的喻义。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应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和无法对应。同一种动物在英汉成语中喻义相同,是由于人们对这种动物产生的直观感受相同;喻义不同,则是由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和成语典故引起的。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比,反映了两种语言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反映出两种文化间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在翻译中的对应关系,即基本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并指出英汉成语翻译应考虑到它们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秀沂 《考试周刊》2010,(16):36-37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以动物形象作为喻体的成语非常丰富,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西方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动物形象所产生的联想和使用的喻义也有着相似和相异之处,本文从归化与异化角度结合具体的英汉成语实例探析了如何正确使用和翻译英汉成语,做到既能保留源语的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忠实地传达原成语实际运用的比喻意义,使译文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英汉成语隐喻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英汉成语在设喻上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在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时要注意对隐喻进行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9.
张静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4-75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通常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是否对应,是否能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成语由于其言简意赅、形式简洁,历来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大量含有动物寓意的成语更是在人们的语言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直译与意译两方面来谈论英汉两种语言中那些富于形象和比喻的动物成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英汉两民族动物习语进行了比较,认为《红楼梦》中动物隐喻习语分为四类,即重合隐喻习语、平行隐喻习语、全空缺隐喻习语与冲突隐喻习语。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动物习语进行隐喻分析与评价,对杨宪益夫妇所采用的隐喻翻译方法以及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中包含很多含有动物形象的习语,它们是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拟首先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英汉动物习语存在的巨大差异。接着探讨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套用法三种方法。在翻译时译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使译文既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使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刘白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6):102-104
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也就会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对不同动物习语形象比较,阐述其在语域范畴、文化习俗、文化背景及在比喻和联想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动物习语是人类文明和语言进化的标志,是各民族独特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积淀。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英汉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导致英汉动物习语的内涵意义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对称和不对称性。翻译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媒介,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通过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对比,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探析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和原则,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文化中都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然而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语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它们和文化密不可分,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深入地了解汉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并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维的相似性决定了俄、汉两种语言中的精华———成语存在着相似性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及不同宗教的影响和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民族心理等因素作用 ,不同语言在运用动物形象表达寓义上体现出更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文化和生活的习俗不同,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信息,体现了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承认习语差异,重视习语差异,用比较语言学理论指导英汉习语互译,可以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实现英汉语言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英汉习语对应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习语的对比是研究英汉化对比的一个方面,而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研究则是英汉习语对比的重点。结合两种习语的化背景,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从其对应程度出发主要可以作3个层次的划分。研究英汉习语对应关系对翻译和语言教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这类动物习语有其显著特征。英汉动物习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而比喻意义相同。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收集和研究它们将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的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习语通常承载着不同文化信息。本文着重研究了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试图采用语际转换模式解释习语的翻译过程 ,四种语际转换模式分别是 :对应式 ,平行式 ,替代式和冲突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