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学习知识.知道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容易接受.而爱好知识的人不如对其感兴趣的接受得快。由此看出.古代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态度的。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在不断深入,各种教育观点层出不穷。新意不断.但是“百变不离其宗”,教师的教一定要通过学生自身的领会才能产生作用.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下学习,由同一个教师教学,学生自身素质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起绝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大计是建设一支素精良,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教师只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从教的能力还不行,还应有较高的“觉悟”。教师要做到“认真从教、善于从教”,必须以“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为前提。教师工作有别于其他劳动,劳动任务有全面性、广泛性,又有其复杂性;劳动对象上  相似文献   

3.
宋红娇 《教师》2012,(12):42-42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因此,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培养不谙世事、视野狭窄、思想僵化的书呆子,而要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培育人,让学校成为美的摇篮,使学生成为美的使”是我校化建设的指南。为了使学校化建设不是空洞无物的摆设,而是有丰厚化底蕴的精神大厦,我们确立了以班级为学校化创造的基点这一思想,使“立美”走进教育的全过程,使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德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品德素质在班级化的陶冶中得以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是改革各科教学的指针。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装进学生的头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当前我们必须明确地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好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从“马家爵案”谈起——论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爵案件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均衡的 ,只偏重于智力教育 ,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 ,比如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等等。因而我们要针对大学生这类特殊类型人际交往的特点 ,开设“人生知识课”、“人际交往课”等相关课程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学生事务仲裁中心 ,同时 ,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防范。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天     
“人越大越不懂事!”我重重地摔门而出,心里嘀咕着,“还不如我那群顽劣的学生!”和女朋友吵架也越来越显得平常了。对于她那些“关心不够”、“一没钱币二没前途”的刺心窝子的话我也逐渐麻木了。“我还得和张老师去收学费呢!”我们骑着一辆借来的摩托车准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那个学生是我和张老师班上的,家离学校很远,听  相似文献   

8.
金滨 《教书育人》2002,(10):34-35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高校教师必须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素质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与桥梁,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全面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对人的整体的教育,是一种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全面素质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大脑贮存知识的“仓库”作用,片面地训练学生的记忆功能,而忽视大脑的创造潜能。创造教育就是要尽可能地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30年来人类知识的增长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人生有涯,学也无涯。一个人学习无论如何勤奋,都不可能学尽人世间的所有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基础观”———适度的基础观。我们不能因为过分重视“双基”而削弱甚至牺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基础好、能考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塑造灵魂的职业者。倘若自身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真才实学,不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无从去提高学生的素质。常言说:“老师是模子,学生是成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那么,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呢,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德育位于学校全部工作之首,在素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教育的视野应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全面的人素质.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也是一代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指挥者、促进者和研究者。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 ,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质量。当今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四个现代化”和基础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纳入学校教育运行轨道的更高要求 ,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 ,注重选拔培养教师 ,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优化素质结构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师培养必须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当语文教学被指责为“误尽苍生”的时候,我想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一定都会有一种蒙羞的感觉,于是,我们反驳,呐喊,并试图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事实上,几年来那种令我们蒙羞的感觉仍然存在,而且,几年之后回头细想,我相信,语文教育圈子中相当多的人其实生活得并不轻松——因为自身的懒惰(思想意识和行走方式的懒惰),因为难以摆脱的无奈。关于教材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和相关阅读文本承载着太多的使命:陶冶情操、心智与灵魂,培养科学与人文的精神,让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4.
我曾做过一个关于“创造思维”的实验。用几条线段、两个圆和一个三角形,由被试者画出尽可能多的有意义图形。在参加干训的校长中,在参加进修的教师中和在中小学生甚至幼儿中,实验的结果竟然如此出人意料。总体来看,校长不如教师,教师不如学生,面做得最出色的,竟然是一个5周岁的孩子,也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质是人才基础的基础。如果说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提供了人的生存技能,教会人“做事”,那么人文教育则塑造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教的是“做人”。虽然专业知识、科学技术以其工具性和强大的生产伟力,改造着世界,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福祉,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的方便与享受。但是我们教出的学生尚若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那也未必能把事做好。人文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感情熏陶来塑造学生的品质、人格,使学生具有理性的价值观念,从而以美好的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所以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健康走…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 ,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 ,是指开发人的可能性和自我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 ,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 ,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型人才观。用划一的标准来衡量人、塑造人 ,是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人才观、教育观。这种“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念 ,…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社会实施创造教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要求相关的各个教育环节都要为培养人的全面素质而努力。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创造素质是人类自身素质中最高层次的综合性素质。因此,我们把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单纯的学校教育给创造教育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九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方案,落实“以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教育,使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黄姚 《辅导员》2009,(18):60-60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自身的素质要不断地发生更新,从传统教育中提倡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向现代教育中提出的“人类智力开发的工程师”的质的转变,这其中就与教师自身的各种知识和素质养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依据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文素质是素质本位基本的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即注重“心”(人格、灵魂、道德、生命体悟)与“智”(知识、智力)的培养。尤其是当前,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只熏物质,不讲精神,导致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大学教育急切呼唤“人文教育”回归。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此可见,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比智力更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究与尝试,下面谈一下我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