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2、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教学难点 :苯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烷烃、烯烃、炔烃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类烃叫芳香烃 ,苯是这类烃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学生核心观念构建和核心素养发展,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主题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分析主题《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和地位,对主题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化、认识结构化和核心观念结构化设计,提出主题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内容→内涵理解→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五环节式"的主题教学路径,最后对主题教学整体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使学生掌握苯分子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1.2了解苯的结构探索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2.1经历苯结构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1课时) "的教学中,穿插多个实验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以问题为主线,在体验中感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主题式教学的课堂围绕教学主题展开,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重视探究教学""素养为本"是相契合的。本课例将以铝制易拉罐作为素材切入,整个课堂围绕易拉罐片展开,探究铝的化学性质、易拉罐合金成分,并渗透元素与人体健康、资源回收、社会责任等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次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尝试——《苯 芳香烃》讲课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 《苯 芳香烃》(第 1课时 )授课教师 阎梦醒专家评注 刘知新教授教学目标1 .掌握苯的结构式和苯溴代的化学性质。2 .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3 .激发兴趣 ,培养分析、探索能力。4.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引言】师 :今天 ,我们开始探讨一类新的烃。首先看以下化学史资料。【投影】并【讲述】   1 .1 9世纪 30年代 ,欧洲经历空前技术革命 ,煤炭工业蒸蒸日上。2 .煤焦油造成严重污染 ,要想变废为宝 ,必须对煤焦油进行分离提纯。3.煤焦油焦臭黑粘 ,化学家们忍受着烧烤熏蒸 ,辛勤工作在炉前塔旁。4 .1 82…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极好教材。笔者认为,应着重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等方面去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鲍坚勇 《文教资料》2008,(9):137-138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共识.历史虽然是一门人文学科,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中的科学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文章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探讨了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郑璇 《中学课程资源》2022,(4):40-43,49
基于主题式教学理念,以三本普通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的相同习题"食品干燥剂"为素材,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深度分析素材的情境设置、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和教学价值.教师可以以"认识干燥剂—选择干燥剂—检验是否失效—安全使用"为教学主线,通过信息检索、情境设置、问题驱动、实验探究等方式,诊断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教育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文化教育。本文对古诗词教学渗透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深入解读古诗词,弘扬节日文化;挖掘文化素材,丰富精神文化;设置文化主题,体会民俗文化;开展专题探究,延伸文化视域。  相似文献   

11.
模型是原型简化了的映象,是对原型的属性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能再现原型本质特征的一种类似物,可以分为物质模型和思维模型.科学地应用模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应立足教材,联系生活,挖掘身边的素材,积极地探索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发展,是化学课堂教学价值的应然追求,是实现课堂转型的有效途径.以"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通过课标、教材及学习者分析,规划元素化合物主题单元过程目标进阶、明确"硫及其化合物"课时目标,通过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拓展迁移等三阶段的教学实施,建立元素化合物研究思路、构建研究模型及形成新物质性质的预测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点课时教学"走向基于探究发展进阶的单元整体设计,促进学生认识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可以挖掘科学教材中隐含的许多节能环保素材,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节能环保教育与科学探究"活动.本文试从开展"节能环保教育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操作模式和活动评价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幂的乘方性质并能应用它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推导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性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美术史教学与其它门类的教学一样,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认为在美术史教学中,运用以题材为主的"主题教学法"和以内容为主的"主题教学法",既可解决年代顺序的条理问题,又能较好地使学生对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第4章第2节糖类的重要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过糖类,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的性质。选修5将糖类安排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之后,教材已对官能团性质作了详细的介绍。葡萄糖是由多个官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泊名利的故事。结合本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仰。  相似文献   

18.
研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1期《从小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小学科学课程育人价值开发》一文后,我深切感受到发挥小学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我们在挖掘和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时,要做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9.
谢凯 《地理教育》2022,(5):33-36
本文以思政育人为引领,以地理热点事件"汤加火山喷发"为主题,探索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课程思政、主题式复习教学、地理热点的关系认识为基础,提出主题式复习教学设计四原则,并从教学环节、内容、素养培养和思政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营造出充满活力、富有价值的高三地理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中学化学在"文化内容"教育中的窘境;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文化内容"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例举了"文化内容"素材挖掘的部分成果,总结了工作环节;结合教学实践谈了针对"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