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两汉时期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址调查和墓葬发掘两个方面.汉代城址的调查研究,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随葬物品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对填补汉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汉代城址和汉代墓葬的发掘及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两汉时期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将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里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于“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于“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掘出了大批巴人遗址和墓群,对巴文化起源由过去判断是在夏商时期的认识又向前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起了一批巴文化学术研究组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研究学术活动,创办了一些巴文化研究刊物,这一时期为巴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最高峰.文章对巴文化研究活动兴起与深入前后80余年研究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5.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掘出了大批巴人遗址和墓群,对巴文化起源由过去判断是在夏商时期的认识又向前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起了一批巴文化学术研究的组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研究的学术活动,创办了一些巴文化研究刊物,这一时期为巴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最高峰。文章对巴文化研究活动兴起与深入前后80余年研究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概况。  相似文献   

6.
奚族的考古资料可以分为碑刻和遗址遗迹。碑刻中的萧孝忠墓志、大王记结亲事碑、耶律氏墓志铭和萧资茂墓志铭,属于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奚族历史的珍贵史料。其他几块墓志都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也是研究奚族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奚族的遗址遗迹主要有古北口至辽中京间辽驿道上的驿馆遗址、古崖居、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奚族墓葬等。可以确定的奚族遗址遗迹是研究奚族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存疑的应慎重利用。对奚族考古资料进行总结和认识,辨析其史料价值,有助于对这些资料的合理运用和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周是封建领主制向君主集权地主制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宗周文化解体,列国的地方文化兴起.然而,在以山西晋南侯马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晋文化,却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文化,它是融合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和诸多文化成果形成的,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它上承三代,下启秦汉,事实上已成为当时中国的主体文化.东周文明,特别是东周时期的中原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七十年代中后期,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揭开了中原原始社会考古的新的一页,它基本上填补了我国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重点空白,C14数据和该遗址的风貌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据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六个发掘地点(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密县马良沟遗址、密县莪沟遗址、长葛县岗河遗址、巩县铁生沟遗址、淇县花窝遗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包括文献上记载的夏、商、西周、春秋几个历史时期。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商和西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至高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国青铜文化走向衰落;战国时期虽已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但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仍然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镞、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戚等武器,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爵、斝、盉等酒器和鼎等炊器。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已经证明,大连地区建置始于燕秦,完成于两汉。大连地区汉代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器物,为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两汉时期,大连地区长期是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辖境。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设立,为大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大连地区的繁荣。通过大连地区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铁器、建筑与砖瓦、陶器、青铜器、漆器青铜附件、龙纹金带扣、铜镜、钱币、印章、玉器等实物资料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首次到武平考古发掘,开创了闽西考古先河。近70年来,经过广大文物工作者多次考古调查、发掘,在龙岩境内发现了数以百计古文物遗存,遗物颇丰,对闽西古文化内涵特征有了不断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说明距今2-3万年前在闽西区域就有古人类活动。这是在龙岩考古领域上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自1957年以来,在豫南的信阳地区、南阳地区的一些县市,陆续发现并发掘了近百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分析研究这些墓葬和文物,对研究古代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桂西及桂西南地区有许多丰富而精美的土司文化遗存,如衙署建筑、各类遗址、墓葬及相关遗物等,这些都是研究壮族地区土司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中,土官及其亲属墓石刻是土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官及其亲属墓石刻进行系统研究,对丰富土司文化研究、重构土司社会生活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紧邻辽河干流的左翼,突出于黄、渤二海之间,有一块特殊的地域,由于其三面环海,地处辽河之东,故有辽东半岛之称。又因为辽东半岛地域实际上是夹在东有鸭绿江口,西有辽河河口的地域之间,其文化的面貌既具有辽河特征也具有鸭绿江流域特点,因此学术界常常把辽东半岛的文化作为独立的单元加以研究。文章提出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一直不是孤立的。从总体上来看,其依然属于辽河流域文明的研究范畴。因此,文章把辽河流域与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具有特点的文化遗迹联系起来,并对其进行比较和研究。其目的就是希望学术界,把辽东半岛的早期文化也纳入到辽河流域文明范畴的视野中。因篇幅有限,文章只选择了辽东半岛的稻作文化、贝丘文化、积石冢和大石棚这四种文化予以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徐州有着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三绝”遗存生动体现了两汉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两汉先民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创新意识。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梳理和阐释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的教育价值,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的要义所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美誉,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廊坊的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荟萃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文化精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构筑了廊坊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诚纳华夏贤士的精神和英豪雄强的幽燕气质,成为其无形文化遗产的精髓。凝炼和提升这种文化精神,对于促进廊坊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常熟文化在昊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一百多处的文物保护遗迹是常熟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渊源的代表,其中蕴舍了常熟文化深厚的根基,其文化内涵的解读对于理解常熟文化的精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境内秦文化遗存颇为丰富,拟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侧重,追溯和探讨了甘肃省内秦文化遗存的特点及其考古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