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是用生命铸成的育人诗篇。我是怀着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崇敬的心情,读《心之育》这本书的。书中的字字句句凝结着毛蓓蕾老师全部的教育心得和人生感受。毛蓓蕾老师从教60多个春秋,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她一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这座繁华而拥挤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穿过了一条条大街小弄,采到了享誉教坛的“全国模范班主任”——毛蓓蕾老师的住所。开门迎接我们的,正是笑容可掬的毛老师。  相似文献   

3.
王立强 《上海教育》2005,(7B):48-48
每当我打开毛蓓蕾老师的沥血之作《心之育》时,毛老师春风化雨的音容笑貌便历历在目,跃然纸上。和毛老师真是有缘,久仰这位教坛前辈的风采,神交这位在小学教育园地不懈耕耘的全国劳动模范。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青年教师时,就和毛老师结成了忘年交,经常与毛老师促膝谈心。如今想来,确是如沐春风,感觉青年教师其实也是学生,能遇上像毛老师这样不计名利,终身与学生为伴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八年的夏天,刚从师专毕业的王莉韵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踏进了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校园,迎来的是一张灿烂的笑脸,她就是全国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王莉韵有幸拜毛蓓蕾为师,跟着她开始了爱的教育实践。毛老师告诉她,学生是以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和无限潜力的人投身于班集体之中的,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严格要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打开毛蓓蕾老师的沥血之作《心之育》时,毛老师春风化雨的音容笑貌便历历在目,跃然纸上。和毛老师真是有缘,久仰这位教坛前辈的风采,神交这位在小学教育园地不懈耕耘的全国劳动模范。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青年教师时,就和毛老师结成了忘年交,经常与毛老师促膝谈心。如今想来,确是如沐春风,感觉青年教师其实也是学生,能遇上像毛老师这样不计名利,终身与学生为伴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  相似文献   

6.
来信     
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在我心中,毛蓓蕾老师是“圣人”;在我眼中,《上海教育》是“圣刊”。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人和这一本刊物所给予我的人生信念与智慧足以让我感激一世。在2004年3B《上海教育》纪念毛蓓蕾老师的一组文章中,我十分惊讶地看到了多处让我难以原谅的瑕疵。出于对逝者的敬重与对贵刊的钟爱,我愿将一个“铁杆读者”的浅见呈上,以期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再造辉煌本刊编辑部最近,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市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圆满。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副省长黄懋衡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8.
肖关根 《上海教育》2009,(15):85-85
上课铃响了,毛蓓蕾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后,她发现讲台上放着一瓶治高血压和一瓶医心脏病的药。毛蓓蕾慈祥地问:"这瓶药是哪位小朋友放在这里的?"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吱声。毛蓓蕾又问了几遍,教室里还是没有一点声音。"要是没有人承认,我只好把两瓶药交公了。"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各位老师好。今天,本刊编辑与各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一道,共同探讨《德育在教学中的诗意渗透》。之所以要研究这个课题.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德育内容没有落实到孩子们的行为上,教学中,老师关注得更多的往往是学科知识教学,没有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契机是,2010年国家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末,搞“极左”,批判“师道尊严”,学生看见老师都不怕,老师对学生也客客气气,那不是爱,而是放任。在虹口区三中心小学只有上音乐课是例外,铃声响后,走廊肃静,毛蓓蕾老师衣冠整齐,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按她要求,我们必须列队,鱼贯进入,坐下后挺胸,手放膝盖,不能有任何小动作与杂音。  相似文献   

11.
团风县上寨中学蓓蕾文学社是伴随着1982年的第一声春雷而宣告成立的。她是当时鄂东大地第一家文学社团。自成立至今,参加蓓蕾文学社团的文学社员先后达11600人,开展活动达712场;《蓓蕾》社刊发行了58期、月报234篇,选登学生的优秀习作8166篇;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作品251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7次获国家级大奖,5次获省级奖,4次获地市级奖,学生获奖总人数达86人。由于成绩显著,原该社的总教练老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的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上海市模范班主任毛蓓蕾老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不仅能观察到学生表情、行为上细微的变化,而且能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按照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品德形成的规律,塑造孩子纯朴而美好的灵魂。毛蓓蕾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一、具体、生动、形象地形成道德观念在开学第一节道德教育课上,毛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传达党中央领导在春节教师座谈会上关于“五讲”“四美”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05,(10)
今年暑假,本刊执行主编杨宗、主编助理李丽瑜到《成长》编辑部同来自全国的十位大小特约编辑座谈时,北京市和平里一小的德育老师马纪云,当面建议《小读者》能在庆祝国庆的第10期,发表一组爱国小英雄的故事,我们遵嘱照办了。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裴光亚老师曾发表一组文章,其论题包括: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方法、经验和案例,说课与评课,数学教学中的需求、困惑、创新与艺术,等等.时至今日,仍有媒体对其文章进行转载、引用与介评.由此可见,这些论题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有必要重述并对已有言说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使其能与时俱进.因此,本刊特邀请裴光亚老师就相关论题撰写系列文章,并从今年第7期开始在“本刊专稿”栏目陆续发表.在即将发表的文章中,裴老师还将就“关于情境的创设,教学的智慧,从教学中的问题看教师的知识高度,我们为什么说课,关于数学竞赛,《论语》对教研的启示,教学价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等论题做出研究.我们希望以上选题也能引起广大读者的研究兴趣,并将您的研究论文投寄本刊.  相似文献   

15.
殷一璀 《上海教育》2009,(15):84-84
【主要贡献和实践】 "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毛蓓蕾始终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从教格言。她长期担任班主任,在小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工作等领域长期耕耘、探究。20世纪80年代,她率先开展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育,退休后,她仍关心教育事业,指导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常丽华老师的《关注生命教育——我的教育日记》在本刊发表以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促使常丽华老师不断地思考,我们希望她的思考能给广大教师以启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一九七○年秋季的一天,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毛蓓蕾老师被叫到学校。她拖着沉重的病体,在嘈杂的人声中看完那些批判她的大字报。她忘记了自己是怎样踩着满地污水,摇摇晃晃地走回家里。她坐在写字台前,思潮翻腾……三十年前,由于动乱的生活,毛蓓蕾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30日,本刊记者段荣生专程采访了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王家文老师。王家文是该校教学老师、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上独辟蹊径。坚持12年收集或制作班会课素材,用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他制作的素材无论从技术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常常能把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或者激励得热血沸腾。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湛江等近20个市区留下了他的足迹.还跟随全国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古新宇的全国德育名师团到黑龙江、广西、成都、南充讲课.听课人数约6万人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给予的评价:王家文老师是中国素材型班会课的先行者和领军人。更让笔者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那坚持12年如一日的韧性。从一位普通老师成长为全国小有名气的教师,值得同行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栾传大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本刊记者孙志毅,郭天翔去年国庆节前夕,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第三届年会在呼市召开。我们借机采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承担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多省市协作研究课题组秘书长栾传大副教授。近几年来,栾教授发表了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五期曾发表题为《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一文。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忘恩”情绪,提出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施恩的教育。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本刊现再发表一篇题为“心愿:传递爱的火炬”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位名叫王贵宝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从知恩、感恩再到施恩的感人故事。这两篇文章相互补充,读后给人以启发。德育,必须要讲清道理,不讲清道理就不能以理服人;但德育又不能光讲道理,还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来打动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期待着能发表更多像这样有说服力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