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台湾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权威政体这一政权形态。在现代化道路上,权威体制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又促进了台湾的政治转型和政治民主化。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台湾权威政体与现代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全文始终贯穿了一条核心线索即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需要合理的政治权威制度来维持。在现代化这一背景使然下,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权威制度变革势不可挡,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亨廷顿提出了强大政府论,表明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在政治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稳定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政治权威理论为基础,分析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全文始终贯穿了一条核心线索即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需要合理的政治权威制度来维持。在现代化这一背景使然下,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权威制度变革势不可挡,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亨廷顿提出了强大政府论,表明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在政治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稳定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政治权威理论为基础,分析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和其民主化的实质来说,陶行知通过生活教育培养自主、自立、自动的国民以实现民主共和国家的思想和实践无疑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现代化的方案:民主共和是其目标,一种生活方式是民主的独特内涵,生活教育是其实现路径。这一方案对于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进一步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尤其人权观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内涵;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体系中进行思考,突出它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拓宽了人们的认识视野;从根本途径、关键措施等方面说明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要完成的任务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其实现形式为“革命”与“改革”。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它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政治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近代时期,不仅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斗争,也有人民群众的斗争。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步壮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建立起来。欧美政治现代化是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的。此后各国为实现政治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努力。现代化使社会经过动荡完成整合,最终形成了在民主制度下用和平方法协调利益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多元社会变迁中的重要影响参数和现代化的原动力,政治发展越来越表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向上的政治变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变量.对网络社会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扩大发展中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也包含了政治现代化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的重要任务。政治现代化离不开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支撑,而公民教育作为转型中的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公民教育——也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和福山均为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但二人关于政治发展的理论渊源、态度、内容及特征方面皆不尽相同。亨廷顿基于发展中国家现实立场,从分析的角度提出权威政治的观点,主张将稳定与制度化作为其政治发展的目标,并演变为分析文明的冲突及强调民主的重要性。福山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其历史终结理论乐观地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并在"中国模式"出现之后,对其终结理论进行了重新修正。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明夷待访录》突出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了他思想中民主政治的成分。他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世界形势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民主政治思想包括资本主义政府职能的思想、资本主义法制思想、资本主义政体思想。他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虽然尚未成熟有待完备却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执政为民的思想不动摇,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使政治体制更加适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制为保障,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作了初步的探索。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政治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深入考察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消极因素和腐朽成分进行批判性剥除,并植入适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理性精神、价值理念和技术规范。“善治”理论打破了权利义务二元分张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呈现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前瞻性和正确的导向性,契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以善治为目标,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整合创新,既能赋予我国政治文化以现代化、民主化内涵,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李玥 《华章》2013,(27)
英国是一个在近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英国自从光荣革命后,确认了代议制民主,其政治现代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引领世界各国不断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国家政治权威的世俗化、理性化;政治参与的广泛化,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分化。英国的政治现代化特点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以发明创造为手段的合理谋利精神,政治上以渐进的变革为形式的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对殖民地灵活、务实的管理方式。英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对中国以及其他世界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样有着深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亨廷顿强调必须借助于革命或改革手段,并密切注意政党和农民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亨廷顿虽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并为谋求政治稳定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路。然而.亨廷顿的阶级立场使得他没有能够弄清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五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的经济生活、历史渊源、地理环境、文化发展和民族关系,造就了西部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政治心理.西部民族地区的传统政治心理与现代政治心理杂糅在一起,对西部地区的政治发展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传统政治心理中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了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实现传统政治心理的现代化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亨廷顿认为 ,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在于现代化过程中所造成的社会变革与改组 ,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使政治具有现代化所要求的制度化。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改革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其早期政治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规定性。从最初的边缘化政治机构调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有限的政治体制变革,仿行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再到近代宪政的浅尝辄止,颇似代议机关的资政院最终成为皇权的御用工具,政府作用体现了其防御性、保守性的特点。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所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对比日本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可知晚清政府作用没有达到历史的高度。多维透析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仍在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