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认知模式。联想是仿拟生成的心理基础,仿拟的表现特征是在联想的作用下形成的。求新求异、求美求雅、求简求便是仿拟生成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倾向。概念合成理论为深入认识仿拟意义构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认知的角度观察、分析仿拟将有助于揭示其言语修辞行为的内在规律,深化修辞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珊珊 《海外英语》2011,(14):318-319
仿拟作为制作新闻标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其新颖幽默、诙谐讽刺的语用效果受到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的青睐。仿拟运用在新闻标题中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该文拟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合成理论来深入细致地探索仿拟生成和诠释的认知心理过程,从而提供一种新的角度来揭示读者在线理解新闻标题中仿拟现象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仿拟的认知解读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合成空间理论并结合语境、关联两个相关要素来描述仿拟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从而把仿拟生成和推理的动态机制有效地揭示出来。对仿拟的认知分析与探索,一方面深化了修辞学研究。另一方面证明了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言语行为有着很强的阐释力。有助于人们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仿拟作为一种修辞行为,也是一种认知手段。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展开仿拟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仿拟修辞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仿拟现象的认识,为人们在更合理地运用仿拟手段提高言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做到语言形式与表现内容完美和谐的统一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两则仿拟的生成与阐释机制,提出促成概念产生关联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语境。认为在解读仿拟的过程中,仿拟的仿体空间和本体空间总是相互作用,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促成各个空间概念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成为人类解读话语时认知推理的基础,在合成空间里形成层创结构,即仿拟话语的隐含意义。因此,受认知语境制约的多空间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可揭示人类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中概念映现的动态本质。  相似文献   

6.
广告语中仿拟修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33-135
仿拟是对常规语言的违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给人以新奇感、幽默感,因此备受广告制作者的青睐。本文分别从语用、认知和语境角度分析了广告语中仿拟的修辞功能、生成和解读过程,并运用相关理论,探讨广告语中仿拟如何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仿拟是言语活动中进行语言创新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仿拟辞格具有溯源性、语境依赖性和可及性认知特征,同时它还有使语言表达新颖、生动、幽默以及突显新信息的修辞功能。根据仿文的语言形式,仿拟分为仿词、仿句、仿篇和仿体。  相似文献   

8.
范畴化的语言认知观是剖析语言特质的基本思路。仿拟修辞作为英汉语言基本的修辞手段之一在英汉语言的应用与翻译中有独到之处。从范畴语义的视角就英汉仿拟修辞进行对比,探索英汉仿拟修辞的分类及运用技巧,同时考察英汉仿拟修辞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仿拟是为追求新颖别致、幽默诙谐等辞效目的,人们有意模仿所熟知的固有的语言实例而拟造出新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段。从仿体的形式来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包括了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种类型。网络语言中之所以会大量使用仿拟,与仿拟主体(网民)求新求简的语用心理及其在构建网络话语文本中特殊的修辞效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仿拟既是一种修辞格,又代表了一种思维认知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仿拟,能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句、篇章的写作方法,轻松地运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认知仿拟教学法是认知教学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