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担负着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其学术水平、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高层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导师的考核管理,优化导师队伍,提升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质量",需引入岗位聘任制。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导师对研究生有效指导欠缺、学习条件偏差等问题。民族院校应加强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加强科研创新支持,完善各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学生学习、科研、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行业特色高校纷纷走综合发展之路,文科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由于教育资源匮乏,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种种问题。要改变现状,必须走资源共享之路,如调整培养目标,增加课程设置,实现校际间课程互选,导师互认;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导师指导和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何颖 《黑龙江教育》2006,(12):23-25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本文就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导师数量不足,培养质量不高,重使用轻培养;课程设置随意,内容重复滞后;培养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答辩流于形式等.这些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本文也阐述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构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健全制度,管理规范化;加强指导与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四结合、三提升”的教学理念。四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研究集群与导师指导集群相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训练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企业研发需求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拟定与科研管理制度相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三提升是指通过“四结合”协同式培养,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优化了导师指导模式、建设了研究生优质课程、改善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环境,但是也存在很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研究生的个体化培养和自我管理的特点,探讨了将管理科学中的目标驱动管理方法应用于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教师的启发式课程教学和导师的目标引导式指导中,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导师进行访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所致专业领域的局限,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导师与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关系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向“科研伙伴关系”转换,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导师对研究生学业、职业规划给予建议和指导的同时,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状况、思想道德修养的了解;导师的个人素质、制度和环境、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面对存在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与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学科整体水平;通过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的模式应对学科结构调整对导师要求的改变;加强导师遴选、上岗及考核制度的建设,切实提高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结合作者工作实际,分析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具体途径,包括: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为研究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研究生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制度。近十年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但仍存在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之处。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制度需要围绕提高导师质量、完善指导过程管理进行改革,文章依此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格教学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微格教学这项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性工作,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不是囿于一般课堂教学场面的需要,而是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规律,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确定的,通过这些技能训练的新教师使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微格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着不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与农村小学教育实际不协调、课程设置与农村小学教育实际脱节和毕业生服务农村小学教育的意识不强等方面。要从确立适应农村实际的“全科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农村实际的课程体系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其与农村基础教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偏重于电脑美术设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为改变这种现状,要明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调整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在校高师美术学生的教师职业培训;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韩凌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27-28,45
随着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的持续增长,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对高职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行的专业教学和考核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不同课程可选择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作品考核、结业测试四种不同的考核方法,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满足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应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突破口,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及学生自我培养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08和2009届高职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英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6%左右,而专业对口率却不足50%,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不高。具体原因是课程标准与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等。为此提出建议:课程标准要突出就业导向,课程内容要凸显行业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商洛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2009年和201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顾和在校生的就业问卷调查,分析了该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在校生对未来就业的期待,指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一是高校要及时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二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必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建筑行业的高职英语教学需要考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材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基于前人对高职英语教材的研究,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新编实用英语》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建筑类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或自我职业的发展中需要了解和使用建筑行业英语。目前对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的研究很缺乏,高职院校对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南大学97级和99级部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被测对象的语用能力在结束基础阶段的学习后没有明显提高,出现了“石化”现象。从测试、课程设置、口语教学和教师培训等层面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analysed whether graduates from activ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assess themselves as having more generic and reflective competences than graduates who studied in conv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We hav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graduates from differ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look back differently on their training for the workplace. Contrary to earlier research we have used data from a large-scale survey among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in Europe’ project (CHEERS). The CHEERS-data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kind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36 different kind of competencies among more than 1,200 graduates from 12 universities in the Netherlands. Results show that graduates from activ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attribute more generic and reflective competences to themselves than graduates from conv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addi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quality of contents of majors and of curriculum design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generic and reflective compe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erception of graduates. Finall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petences learning ability, analytic competences, working independently and working in a team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s in the later careers of gradu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