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苏联通过与东北解放区的商品贸易、与中国共产党合办企业、派专家修复东北铁路网等形式,对东北解放区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援助。苏方的援助不仅对东北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发挥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北解放区幅员辽阔,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着坚实的革命基础。图书馆具有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教育等职能,对推进社会进程起到独特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出台政策文件、动员群众力量等举措,取得了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教育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等的成效,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以东北局社会部和东北公安总处为领导的中共安全保卫部门在东北解放区内展开锄奸反特、平定暴乱、破获军事谍报组织等工作,为巩固解放区、保卫胜利果实奠定了基础,对稳定解放之初的局势、恢复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井松林 《兰台世界》2020,(5):125-126
经过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以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将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至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之时,东北百分之九十七的土地已经解放,辽宁省的解放区也在不断扩大,东北全境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在党中央、东北局及辽宁省委的领导下,辽宁军民一方面准备与国民党军队决一死战,另一方面投入到新解放区的巩固和建设之中。当时,辽宁地区除进行土地改革、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外,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剿匪。  相似文献   

5.
一、解放区广播概况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解放区广播事业的诞生。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据1948年春天统计,已有广播电台十余座,除延安(陕北)台、邯郸台和晋察冀台三台外,其余均在东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6.
从1946年至1949年,东北解放区为了及时总结成绩,鼓舞斗志,战胜困难,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展览会共计31个,其中以东北解放区的战斗业绩展览会比较突出.这些展览,大多是东北解放区军民在艰苦斗争环境中英勇奋战、取得胜利的真实写照,既反映了东北解放区军民热火朝天的斗争生活和惊天动地的胜利业绩,也对广大解放区军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本文试图以1946年至1949年东北解放区发行的<东北日报>等新闻报道为依据,对该解放区鲜为人知的战斗业绩展览会做一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论是报刊评论体裁中最重要的评论形式,代表了报纸的立场与倾向。《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近300篇的社论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方针,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经济生产和党组织建设,成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战火纷飞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铁路员工积极配合我军的行动。提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口号。广大铁路员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千里铁道线的畅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7,(9):46-46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 1945年11月1日,《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报纸是4开两版,报头由吕正操将军题写.在创刊号上的发刊词中明确申明“本报是东北人民的喉舌,以东北人民的利益为利益,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通过与苏联进行贸易,为充实地方财政的物资基础、支持银行货币发行、恢复根据地经济建设、解决军需民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资条件。值此中国“俄罗斯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诞生前夕,中俄两国人民经济互助的伟大友谊。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统治的崩溃。苏联红军只占领一些主要干线上的大、中城市,而偏离铁路干线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苏联红军未曾驻扎,造成了东北广大地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相对真空的地…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八年初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及民主人士五十五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到达解放区,发表对于时局的声明,郭沫若同志曾与盛举焉。四九年一月,郭老文驾暂驻沈阳,写下了著名的史诗[北上纪行]十首。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请郭老为东北图书馆题诗撰联, 诗云: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把重工业基地选在东北特别是辽宁地区。辽宁矿藏资源雄厚,工业基础较好,这些都奠定了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基地的基础。1948年11月至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辽宁实行工作重点转移,在建成社会新秩序、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支援抗美援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成功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奠定了辽宁工业大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辽西走廊”东段,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道,在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在锦州建立革命政权。一次是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东北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接管锦州,成立了锦州市卫戍司令部、锦州市工作委员会、锦州市民主政府,这是锦州第一次解放。但是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进攻我解放区,1945年11月,国民党派重兵占领锦州。为避免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灾荒是对人类社会破坏性极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困扰古代、近代与现代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华北解放区的救灾历程既吸收了以往救灾的经验又注意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中国救灾体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反映了救灾文化的深层嬗变。一、华北解放区的灾荒概况华北区历来灾害频繁。抗战爆发后,天  相似文献   

15.
本栏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本刊合办《东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大区报纸,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为止,八年零十个月的岁月里,在向沦陷14年的东北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教育,介绍我们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揭露美蒋的丑恶面目,宣传我军节节胜利,进行土地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力量支援前线,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生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解放前夕,解放区迅速扩大。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奉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实行全面封锁的政策,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极感愤懑,迫切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这种错误做法,寻求沟通国统区和解放区在商业、航业,邮讯等方面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做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通商、通航、通邮等方面的措施。本文仅就通邮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救助档案的整理社会救助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实务性,所以,一系列助人服务的档案也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社会救助档案的整理首先要对社会救助服务进行分类,然后按照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进军东北不断加快,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多年的东北地区陆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然而,1947年7月,东北解放区的一些地区暴发鼠疫,从乌兰浩特发现鼠疫开始,仅仅两三个月就扩散和蔓延到当时辽北省昌图、彰武、洮安、洮北、洮南、双辽、长岭,嫩江省扶余,热河省赤峰、林东、天山等二三十个县(旗),其范围之广,死亡人数之多,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帮助比较贫困的公民,给予了他们必要的生活帮助。社会救助的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其目的就是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为他们创造更好地生活条件。因此,加强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审核,便于救助资金和物品的发放等。一、社会救助档案的内涵和特点1.社会救助档案的内涵。社会救助档案是指相关部门,对贫困群体救助过程中,为了记录其救助信息而存留下来的书面材料,主要包括一些救助专业档案等。接受社会救助的  相似文献   

20.
正救助档案,是我国政府机构所属的,民政部门所管辖的,各种社会救助工作产生的,不同形式的档案文件,是指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和救助管理机构,在对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甄别和实施救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整理归档的各种文件材料。一、救助档案的特征救助档案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救助档案有广泛的社会来源。其来源地包括村委会、乡镇政府、街道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