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论是报刊评论体裁中最重要的评论形式,代表了报纸的立场与倾向。《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近300篇的社论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方针,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经济生产和党组织建设,成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栏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本刊合办《东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大区报纸,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为止,八年零十个月的岁月里,在向沦陷14年的东北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教育,介绍我们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揭露美蒋的丑恶面目,宣传我军节节胜利,进行土地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力量支援前线,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生  相似文献   

3.
段磊磊 《传媒》2021,(20):82-84
作为东北局的机关报,《东北日报》甫一进入陌生的哈尔滨,就从预热性的新闻报道、同步更新的演出信息、持续深入的观后感以及曲谱出版广告四个方面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些操作实践先是使音乐符号成为社会信息并产生社会影响,再通过对社会影响的引导建构出一种舆论氛围和政治共识,由此牢牢把握住了抗战胜利后东北人民眷恋祖国这一最广泛、最强烈的身份诉求.正是本着人民性的办报原则积极回应民众诉求的宣传行动,使《东北日报》在群众心中逐渐获得合法性从而打开了宣传工作的突破口,而得到群众支持的《东北日报》由此成为配合新政权建设的重要文宣平台.  相似文献   

4.
1945年—1949年《东北日报》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取得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和东北地区的解放提供了重大而有力的精神支撑,所体现出的思想指导力、舆论引导力、民心凝聚力是当时任何报刊都不可比拟的。当时是一份份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深受东北人民的喜爱,70多年后成为弥足珍贵的档案史料,被各大档案馆、图书馆所珍藏,为研究新闻史东北地方史志等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资料。当年新闻纸一跃成为现代信史,这就是诞生于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日报》的档案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卓亚  郭永虎 《传媒》2023,(10):87-89
《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党政宣传、舆论引导和群众动员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东北日报》在发行期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报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东北日报》的办报特色加以分析,以期对当今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贵 《军事记者》2003,(7):40-42
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办的油印报纸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领导下,东北地区的南满(今吉林省以南广大地区)、东满(今吉林省东部地区)、北满(今吉林省以北的广大地区)和吉东(今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等地的抗日游击区部队陆续创办了油印报纸,有文字报纸和画报,通常为八开二版到四版不等。成为党的宣传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1、南满地区抗联部队办的报纸《红军消息》和《人民小报》在南满的磐石地区,最早创刊的军报当属《红军消息》。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指示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巡视员杨靖宇(当时化名张贯一)到磐石,将磐…  相似文献   

7.
挖掘革命文献,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基于《东北日报》知识库建设实践,分析文献历史价值及主题挖掘思路,详细阐述《东北日报》中所蕴含的东北抗联、抗美援朝及劳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通过共建共享建设高质量的专题知识库,将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辽宁省图书馆藏旧报纸数字化的必要性,结合《盛京时报》、《东北日报》数字化建设实践,对馆藏旧报纸数字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雨南 《青年记者》2016,(6):105-106
东北报刊史研究的重要性 东北近代报业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始于清末,发于辽宁,比关内地区略晚.东北地区第一份报刊是1899年8月由沙俄太平洋舰队在辽宁旅顺创办的俄文官报《新边疆报》,发行时间长达12年,是俄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发行对象只限于在华的俄军和俄侨.紧接其后的是1902~1904年间日本在营口地区创办的日文官报《营口新闻》,为东北地区第一张日文报纸.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而党报的新闻评论特别是头版的新闻评论文章,则不仅仅要体现出灵魂的作用,它还是报纸的旗帜,是人民的传声简,肩负着“向群众解读党的精神,反映人民心声”,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本文主要调查了2004年东南西北八家报纸头版评论文章,这八家媒体除了《人民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外,其余七家属于省市报,主要包括东部城市上海的《解放日报》、南方城市广州的《广州日报》、西部城市重庆和成都的《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北部城市北京和天津的《北京日报》、《今晚报》以及东北城市沈阳的《辽宁日报》。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时期,迫于日伪文化专制高压政策,许多爱国进步作家只能在作品中通过曲折、隐晦的形式揭露日伪的罪恶、社会的黑暗,以此唤起人们的反抗和觉醒。这一点可以被《滨江日报》文学副刊上发表的一些作品所证实。《滨江日报》文学副刊上虽也有麻醉人们意识的作品,但一些作品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12.
在吉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一份有关我党收集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的档案:1946年1月末,《东北日报》负责人廖井丹就收集东北抗日联军材料以应对国民党政府关于东北问题谈判,写给周保中将军要求采访的信件。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于8月25日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相似文献   

13.
杨德志 《兰台世界》2016,(7):99-101
东北协会是为了推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促进抗日救亡运动而成立的政治组织。《黑白》半月刊是东北协会的宣传刊物。从《黑白》半月刊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以往对东北协会的评价当有新论。  相似文献   

14.
东北区省、市报纸,于四月二十六日到三十日在沈阳举行了座谈会。参加会的有辽宁日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旅大日报、长春日报、哈尔滨日报、沈阳晚报等七家报纸的总编辑、副总编辑、部主任等二十人。座谈会上,大家讨论了关于当前政策的宣传问题,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问题,和关于进一步改进新闻工作者的作风问题。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并且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东北语言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创作元素就是声音。中国语言的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而全民族都能接受的普通话是以东北话为基础的。远的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近的如《刘老根》、《马大帅》,还有就是举国尽知的东北地方戏“二人转”,都是为人所称道的。那么,在小说的播讲上,东北话能  相似文献   

16.
党的报纸既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和政府要通过报纸与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教育群众,引导人民前进;人民要通过报纸反映自己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如何发挥报纸在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无锡日报》从去年1月以来开办的《市长信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到目前为止,这个设立在报社门口的信箱已收到市民信件1685封,由市长、副市长批阅和处理的信件300多封,在《无锡日报》上发表市长给市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27日,隶属香港经济日报集团的《晴报》创刊,成为香港第五份免费报纸.新刊物将以日报形式向全港读者免费派发,逢星期一至五出版,每日发行量号称不少于30万份.2011年9月5日,香港目前派发量最大的免费报纸《头条日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一个火药味颇浓的广告:"创意触发革命——《头条日报》抢占《苹果》广告市场".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头条日报》如此高调地针对《苹果日报》,原因是《苹果日报》大股东上月末急忙从台湾回港,并宣布将会创办一份免费报纸《爽报》,全力应对免费报纸的蚕食,其矛头直指《头条日报》,准备以《头条日报》为竞争对手,抢占免费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这次事变是以日本自导自演的柳条湖事件为开始,对中国整个东北进行军事占领,开始了在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残酷殖民统治。这次事变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东北人民,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完全沦为日本的奴隶。随着时间推移,九一八事变使东北民众的心理产生了一连串的变化,发掘这些变化与东北抗日的联系,可以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9.
官报和民报自从革命派的报纸在上海租界中出版之后,清政府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严加镇压的,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在租界中保护革命者的出版自由.继《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之后,《警钟日报》也在1905年3月25日被封闭了.但是,革命派报纸虽然不断遭到斩杀,并非革命派的民间报纸却能有一些发展.原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日趋于削弱,它实际处于既不甘心让人民有新闻出版的自由,又不能完全禁止报刊出版的矛盾状态中.他们只能集中力量对付革命派,而不可能禁止所有对他们的统治并无大碍的报纸.民间报纸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是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对于东北沦陷后国人报纸境遇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哈尔滨《国际协报》(1918-1937),是东北新闻史中民办报纸的代表。伪满洲国成立后该报的命运转折,便成为东北国人报纸的历史缩影,带给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