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周立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波是杰出的革命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整个文学活动与外国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和深厚内在联系。就文学创作而言,对他产生过明显的推动作用和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基希的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和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
草婴根据俄文翻译的《新垦地》已于最近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过去有周立波同志的译本,题目是《被开垦的处女地》).这是苏联杰出作家肖洛霍夫的名著.它不仅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丰满、鲜明、雕塑感很强的人物形象肖洛霍夫笔下的人物形象,形态生动,个性鲜明,给人以异常逼真的感觉,就象现  相似文献   

3.
草婴根据俄文翻译的《新垦地》已于最近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过去有周立波同志的译本,题目是《被开垦的处女地》)。这是苏联杰出作家肖洛霍夫的名著。它不仅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丰满、鲜明、雕塑感很强的人物形象肖洛霍夫笔下的人物形象,形态生动,个性鲜明,给人以异常逼真的感觉,就象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老作家绥拉菲莫维奇曾经对肖洛霍夫塑造人物形象的非凡技巧大  相似文献   

4.
教过几年初中语文的教师,想必对《分马》这篇课文并不陌生。该课文选自于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第二部第二十四章。其中老孙头这个人物个性鲜明,尤其让人喜爱,他风趣幽默,聪明睿智,是作品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喜剧人物。  相似文献   

5.
一周立波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三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建国以后。三十年代,中国的革命文学还处于幼年时代,迫切需要外国革命文学的滋养,周立波便“借翻译的作品来肥沃素来穷乏的园地”。他曾经翻译过普希金的《杜布罗夫斯基》、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基希的《秘密的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外国作品。他还写过许多文章,评介巴比塞、肖伯纳、马克吐温等作家和波兰、西班牙的文艺运动。发表过研究外国传入的新兴文学形式——报告文学的论文,并写过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一九三七年他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编译处长兼文学系教员,讲授《名著选读》课程,分析过歌德、左拉、莫伯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6.
教过几年初中语文的教师,想必对《分马》这篇课文并不陌生。该课文选自于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第二部第二十四章。其中老孙头这个人物个性鲜明。尤其让人喜爱,他风趣幽默,聪明睿智,是作品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喜剧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 肖洛霍夫是著名的苏联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在世界各国拥有大量的读者,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他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很多评论家,把他列入经典作家之列;也有极少数人把他贬得一无是处。在他创作的初期,当他受到攻击时,斯大林曾为他辩护;在旧中国,鲁迅曾热情向中国人民介绍他的作品;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之流曾直接点名攻  相似文献   

8.
虽然周立波在《暴风骤雨》中是把老孙头作为次要人物来安排的,但由于作家对“中间人物”把握的准确,就使我们不仅能熟稔土改时期广大农民的心态,而且可以顺此脉胳把握当今改革时期农民的精神面貌。因此,老孙头的形象至今仍具有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仔细地阅读了节选于周立波先生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的《分马》,大家一定有许多感受和体会,下面请六家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某个场面、某个人物或者某个细节,不拘形式,自由发言。 学生:我最喜欢分马那个场面。我可以想象到当时一定人山人海,人们脸上都挂着难以抑制的笑容,大人们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跳着、跑着。尤其是老孙头得意忘形的言谈和举止,以及人们对他善意的调笑,把人们翻身以后的愉悦心情表  相似文献   

10.
关于肖洛霍夫:全名米哈依尔·亚历山德诺维奇·肖洛霍夫,1905年5月24日出生在顿河地区,少年时代由于1918年的内战爆发而辍学,二年后,年仅15岁的他就投身到苏维埃红色政权做革命工作,常冒着生命危险与白在草原上进行斗争。他的文学创作他的革命经历一直都密不可分,92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胎记》,1926到1940年完成了长篇小说《静静的河》的创作,后来又创作了《被开垦处女地》、《光明与黑暗》、《一个人的遇》等作品。1965年,由于“他在对顿流域的史诗般的描写中,以艺术力和正直的创造性,反映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是前苏联建国后的第一代作家。他因“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①,曾荣获196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的“顿河诗史”以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习俗为题材,提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卫国战争等历史阶段的顿河哥萨克生活和斗争的生动画面,包括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和其它作品。其中,《静静的顿河>是“顿河史诗”的中心篇…  相似文献   

12.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是现阶段在苏联国内最受推崇、最受爱戴的作家之一。马克·斯洛宁评价“他是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艺术家”。绥拉菲莫维支也称赞他“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同谁都不相象的、具有自己独特风貌”的作家。确实,他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名著早已被公认为是开创性的作品了。但是他的《一个人的遭遇》却长时间成为有争议的篇目。然而,这也许正能说明肖洛霍夫的这篇小说有其“独特风貌”,有它的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深刻意蕴吧。这篇“较之许多大部头的作品尤为珍贵”的小说,它饱含着永远有价值的思想,深藏着永远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1世纪的时代思维观照并解读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小说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的真实反映显示了这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人物塑造表现了人物深刻的人性,写出了“人的魅力”。小说的悲剧性结尾表现了作家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 老孙头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贯穿始终的一个人物,真名叫孙永福。这个幽默风趣的车老板子,看过《暴风骤雨》的同志,大概是没有谁能忘得了的。他给人的印象简直太深了。立波同志在《〈铁水奔流〉的创作》中也不得不承认:“读者常常只记得他,对主角赵玉林和郭全海反而淡漠了。”就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来说,老孙头无疑是一个相当生动真实的典型,是用得上“丰满”、“栩栩如生”这样一类益美之词的。对此,人们似乎是有口皆碑的。  相似文献   

15.
《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和《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是作家周立波政治视角下的文化潜意识所造就的文化人物.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政治外形,文化内核;现实表现,历史影子.周立波的政治视角来源于他的政治思想,其文化潜意识则来源于他对生活的了解和对人物的熟悉,是他深入生活的结果.在工农兵文学作家中,像周立波这样的作家其实不少.许许多多的工农兵文学作家,在以政治视角审察和表现生活时,都流露出了文化潜意识.以往好些论者称工农兵文学全是政治,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完全是政治的工农兵文学作品并不多.  相似文献   

16.
《暴风骤雨》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小说是在作家周立波深入尚志市元宝村半年多的基础之上写成的,具有非常高的真实性。小说中的人物和地点都是以元宝村以及周边乡镇的真实资料提炼而成的,作者角色以及文本创作过程与人类学者和人类学田野民族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人类学的角度来探讨《暴风骤雨》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石数鸟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 ,频繁地运用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中 ,它在展示人物性格、交待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思想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这种手法 ,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人物 ,理解课文 ,而且对他们的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一、展示人物性格中学课本中的《分马》是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节选的 ,课文生动地展现了翻身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的情况 ,围绕分马和换马 ,着力刻画了郭全海、老孙头、老田头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分马之后 ,各家都分到了满意的牲口 ,只有老王太太没挑到好的牲…  相似文献   

18.
<正> 周立波是一位对我国现代、当代文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作家,又是一位对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有很深造诣的学者,还是一个毕生热情献身无产阶级事业的革命战士。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对他的文学业绩进行社会历史评价、美学评价、比较分析,对他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也格外关注,如对老孙头、亭面糊、赵玉林、郭全海、李月辉、李大贵等,都给予精当分析,但《暴风骤雨》中肖祥这个人物却很少被人注意。我觉得,从全书故  相似文献   

19.
《果树园》,节选自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对华北地区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里的许多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规模较为宏大、性质错综复杂的农村阶级斗争的画面,揭露了地主阶级的罪恶与反动本性,讴歌了党的领导,歌颂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精神。正如冯雪峰同志所评价的:“这是一部相当辉煌地反映土地改革的、带来了一定高度真实性的、史诗似的作品。”(《〈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它同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同时(一九五一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  相似文献   

20.
席卷中国大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已永载史册。而今,要捕捉它的历史回音,周立波同志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则是一部必读的作品。重读这部小说,那难忘的峥嵘岁月,又一次清晰地重现在我们眼前。在党的领导下,贫苦农民闹翻身,求解放,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所有制,“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依然是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同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永远不可磨灭一样,忠实反映这场变革的《暴风骤雨》也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暴风骤雨》的这种艺术魅力除了来自作家着意展示的波澜壮阔的土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