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曹德和教授深受语言学界南派影响,在《语言应用和语言规范研究》中展示的学术个性是寻根究源,旁征博引;站在学术前沿,勇于作理论上的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碰“难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界以王德春,陈晨,骆小所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十分关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尤其是骆小所教授在其著作《艺术语言再探索》中采取了新的视觉,从艺术语言存在的多维空间所展示的绚丽色彩等方面与科学语言作了对比性论述,这些精湛的论述解决了语言学和其它接缘学科之间的一些困惑性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萨丕尔是语言学界的大师,他的语言思想对语言的定义、发展等重要论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语言学界对他的有关研究似乎不够重视,与萨丕尔相关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鲜有。本文从语言、种族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究他对"语言与文化"这一古老命题的看法,来揭示萨丕尔的文化语言观。  相似文献   

4.
语言政策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语言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关沿线国家的语言及其语言政策的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东帝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历史上先后经历了葡萄牙殖民、印尼占领和公投独立三个时期,进而对其语言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Ruiz提出的语言规划观模型,东帝汶在三个时期内的语言政策可分别被概括为"语言放任政策""语言同化政策"和"语言多样化政策"。对三个时期语言政策的梳理,有助于总结后殖民国家语言政策的规律,同时也响应了语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语言学界的第一部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读后岑运强在震惊语言学界的伍铁平与徐德江的官司第二次开庭(1996年12月13日)*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伍铁平教授的《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该书(以下简称《评论集》)收录了伍先生近年来在国内...  相似文献   

6.
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体现了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的深化。对于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界基本达成了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7.
从索绪尔"语言决定概念论"来看,其赖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三个基本概念"语言""思想"和"声音"在现实中皆不存在,并且"语言决定概念论"也违犯了唯物辩证法法则,颠倒了语言与意识的源流关系;索绪尔的论证也违犯了同一律和矛盾律,所以,这个为学界所公认的"语言学公理",似有"臆造和虚构"之嫌,其真理性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8.
在现当代语言学界,人们把语言分为口语和书语两种形式.但是对"口语"、"书语"的含义以及语言、口语、书语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未能清楚地揭示过,结果走进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理论怪圈。如下图所示:(2)孤立地看,(1)、(2)、(3)局部似乎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从各部分间的关系看,这简直是一团剪不断理不清的乱麻。其一,如(1)所示,逻辑上看,"口语"和"书语"是"语言"按其存在形式而划分出的两个下位概念,口语是听觉形象,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书语是视觉形象,以文字为表现形式;但如(2)所示,语言是"意义与音响形象的结合"。①这个语言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所谓"活的语言"口语,根本不存在"语言"以外的书语。其二,人们在反传统语言学时承认有口语与书语之分.以为书语不能体现语言的实质,但谈到语言与  相似文献   

9.
由语言学家骆小所教授申请,地理学家潘玉君教授共同主持,王渝光教授、陈永森教授、王兴中教授和李洪平讲师等语言学和地理学专家学者参加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基金项目"中国云南语言地理研究"已经完成。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包括文字阐述和系列地图的研究报告——《中国云南语言地理研究》。《中国云南语言地理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运用语言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地理学研究范式,在对云南语言地理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地理进行大量的、系统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国的语言》和《中国少数民族》等文献中关于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和地理资料,对区域语言地理研究范式、语言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壮大的农民工队伍早已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相比之下,学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特别是从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成果太少。作为最早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语言的专著,付义荣教授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使用与社会认同》以其难能可贵的"实"的主要特点为农民工相关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注入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11.
黄霞 《广西教育》2012,(14):63-64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在查德"模糊集"理论启发下,语言学界普遍认识到:对语言来讲,模糊性可谓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不可分离地存在于自然语言之中。于是,将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应运而生了。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文课本中的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2.
受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教育信息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邀请,2006年3月28-29日,LOGO语言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eymour Papert教授和Idit Harel Caperton教授一行访问了北京师范大学,并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和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Seymour Papert教授是LOGO语言的创始人,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著名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媒体实验室,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言互构、接触,语法化等方面探讨了语言共性的动因,介绍了语言学界不同的语言共性观,并通过口语共性、生理学和心理学以及学习理论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语言个体差异是研究语言共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彭国钧教授的《语言文集》是他一生研究语言学成果的结晶,篇幅不算大,但都是针对语言学中的真问题有感而发,有的是商量旧学,有的是探寻新知,都有所得。文集表现出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创获,使这部书成为语言学界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会议综述2018年4月14日上午,"大数据时代的语言研究研讨会暨冯志伟先生八十寿诞庆祝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求是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两百位学界同仁共同探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与科学化进程,并为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先生庆贺八十寿诞。冯志伟先生的老朋友——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原院长邵永真教授,应用语言学专家应惠兰教授,汉语研究专家吴洁敏教授等专程到会祝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梁君英  相似文献   

16.
语言定义往往能反映定义者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因此,通过分析语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定义者的语言观,而且,分析一定时期内语言定义的演变过程,可以使我们看清语言学界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化过程。本文撷取了自上世纪初至本世纪初我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一些语言定义,试图通过对这些重要的语言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勾画出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潜显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语言学理论 ,这一对立的理论范畴的出现对于语言学的发展创新和进一步科学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潜、显现象进行大量而系统的研究 ,提出并不断完善语言潜显理论的是王希杰。于根元是语言潜显理论的积极支持者、宣传者、研究者和运用者 ,同时他的某些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语言潜显理论。潜显对立与转化的语言理论 ,日渐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原则被学界研究、认同和运用。潜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非语言方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非语言方式的论述较多,对这些研究成果做出梳理,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之处,可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在的研究或是针对非语言方式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或是静态地研究非语言方式对语言的作用,而在非语言方式如何与语言结合共同参与意义建构的研究方面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9.
沃尔夫的语言观既非目前学界所认为的"语言相对论假说",也非"语言相对论原则",而是"语言相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沃尔夫语言观的集中体现.该原则的提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爱因斯坦的物理相对论;二是人类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三是沃尔夫的个人学术背景.语言相对性原则的观点主要有四:(1)自然(世界)由语言通过规约建构;(2)语...  相似文献   

20.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语言哲学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共同兴趣 ,但由此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这就是 :语言学家需要的对于语言的哲学性思考被哲学家需要的思考遮蔽了。由此 ,有必要将目前的语言哲学区分为“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哲学语言学”是“哲学性的语言学”的研究 ,是语言学家特别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