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认识论范畴、语言学范畴、民族文化对词义的渗透影响方面完整地分析词义内容,把词义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念义、句法义、语境义。概念义是词义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词义内容发展的根本。概念义到句法义是从认识论到语言学范畴上转化。句法义,本文主要从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各种句法成分的影响而激发词形成的句法义。概念义与句法义在语言的普遍意义上来分析词义内涵,而语言同样具有民族文性,体现在词义内容中就是语境义。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对词义有多种界定,结合前人观点,在此对现代汉语词义内容进行组合和分类,来分析语言中的词义和言语中的词义,进而提出了现代汉语词义内容包括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即词语在运用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词义的变化发展是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词义的发展变化,指的是词的形式不变,意义有了变化。词义的引申,即由本义出发,发展衍生出新的意义,本义和引申义构成一定的意义系统,这是讲词义的发展变化的。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也是讲词义发展变化的。现在出版的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处理这两部分内容不完全一致,大约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三、词义和一词多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和反映,它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因此词义具有概括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一、什么是训诂学 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就是语言解释之学——破除对于训诂学的神秘感二、训诂学的内容 从词到篇都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核心问题:解释词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具体性——词义的系统性——词义的由来——词义的辨析——词义与典章制度——词义与修辞  相似文献   

6.
词义引申研究肇始于南唐徐锴,历代训诂学家对古籍中的词义引申一向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辈时贤舟汉语词义引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引申的理论研究、对某类词义引申的专门研究和对专书词义引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汉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把古今词义辨别清楚,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是很有好处的。词义演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可以归纳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词义的性质是什么?词义是怎样变迁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就是词义。词义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社会性。词义是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共同理解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这就是词义的社会性。2.概括性。词义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日知录》有丰富的词汇、词义研究内容,如解说词源、词的历史发展、复合词构成理据、词义演变、词义分化、词的多义性、词的古义和僻义、复合词的偏义性、古籍正确释义等;这些对现代词汇学、词义学研究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义褒贬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是音义定型的最小造句单位。词义是词的内容,是由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语言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关系的概括反映。词义是由多种因素合成的体系,这就是词义结构。词汇中部分词义是有褒有贬的。通常认为,褒贬是词义结构中居附属地位的表情色彩(感情色彩、情态色彩)之一。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词义演变或称词义的发展变化,是指词的语义内容在历时或纵向序列中发生的变化,是词义结构体系的历时变化。纵观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存在一种中性词义向两极义演变的现象,既由中性意义的词,演变为正极意义的词或负极意义的词。  相似文献   

12.
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研究,是从内容上进一步对其进行词义和语义场的分析。词义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词义和语义场的研究能更具体、准确、全面地分析出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表达效果是语文基本技能之一。近年听了不少语文课,发现词义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中高年段重复低年级词义教学的内容,使得词义教学年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表达效果是语文基本技能之一。近年听了不少语文课,发现词义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中高年段重复低年级词义教学的内容,使得词义教学年段目标模糊,而相关的对词语意义、情味、表达效果的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15.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常盛不衰的内容,辨析近义词一般离不开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必须首先弄懂句子的含义,方能进一步确定词义,方法是:要辨析词义侧重点、词性语法、感情色彩、语体风格、使用对象、词义轻重、搭配使用等方面的区别。具体来讲,辨析方法如下例示。  相似文献   

16.
词义的主体部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体育用品广告语中运用的词语大都是它词义的主体部分,即概念义,是词义中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那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同字为训”,前人主要从形式入手,解释为声调不同引起的词性、词义不同,即“如字”和“破读”,忽略了其词义方面。本文认为,《释名》的“同字为训”,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词义引申问题,即一个意义由另一个意义发展而来,“同字为训”蕴涵着词义引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词义,是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词语的意思,是通过教材本身提供的语言环境,直接或间接地表露出来的。因此注重运用课本,凭借教材特定语境,善于抓住词义表述的种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善于抓住词义表述的种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是词义教学的重要途径。现把我们常用的几种归纳于下。  相似文献   

19.
古今义浅说     
训诂学是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解释字义或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而作为语义基本单位的词义是纷繁复杂的。大量的词义随着时代的推进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对字词进行训诂时,有必要辨析古今词义。笔者在此试图以古义与今义为研究对象,说明古义与今义的含义,探讨古今义的差异,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释名》的“同字为训”-兼论词义引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字为训、,前人主要从形式入手,解释为声调不同引起的词性,词义不同,即“如字”和“破读”,忽图了其词义方面,本文认为,《释名》的“同字为训”,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词义引申问题,即一个意义由另一个意义发展而来,“同字为训”蕴函着词义引申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