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崆峒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泾渭流域,神话传说为崆峒武术起源提供了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使崆峒武术形成独特武风,考古史实证明了崆峒武术形成的原始过程,人类活动为崆峒武术产生提供了依据,原始宗教(道教的源)为原始崆峒武术的形成提供了实质内涵,民族融合为崆峒武术形成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2.
崆峒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泾渭流域,神话传说为崆峒武术起源提供了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使崆峒武术形成独特武风,考古史实证明了崆峒武术形成的原始过程,人类活动为崆峒武术产生提供了依据,原始宗教(道教的源)为原始崆峒武术的形成提供了实质内涵,民族融合为崆峒武术形成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3.
对陇东崆峒武术相关的神话传说进行探讨,通过对伏羲、黄帝神话传说的分析,提出了陇东崆峒武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健身养生、军事技击和生产应用的本质特征,旨在促进崆峒武术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崆峒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崆峒武术的社会价值也不尽相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新时代背景的历史条件下崆峒武术社会价值功能的转变进行分析,探讨崆峒武术文化价值发展趋势,提出崆峒武术文化价值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以使崆峒武术能够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和谐,这对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法、网络检索及综合分析,对崆峒武术概念进行了基本的考证与研究,初步确定概念意义,指出崆峒武术的概念应该整体定位,除具有武术本质特征外,即有内涵,又有外延的文化概念,且随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6.
崆峒武术是中国武术几大流派之一,与少林与武当相比,崆峒武术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后继无人的问题。新老拳师的更替、习武人数的锐减、武术馆校的数量与规模、掌派人重对外传播等因素制约了崆峒武术的正常传承,影响了崆峒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网络检索及综合分析法,探讨崆峒武术的源流。确立了崆峒武术的概念;概述了远古时期崆峒武术相关的神话传说及人物、源流:生产劳动、军事战争、民族融合和宗教祭祀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综合分析法对崆峒武术地域文化特色,学校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的具体措施和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开发与设置崆峒武术课程对保护与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丰富学科建设,树立地域文化品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燕飞 《武当》2023,(10):79-81
秦人在泾渭流域崛起强盛,其中西戎诸族对其影响极大,经历“在西戎——和西戎——战西戎——霸西戎——置北地——驱西戎——筑长城”长达900余年漫长且艰辛的斗争过程,泾渭流域秦人尚武,武勇之俗甚重,加之西戎还不断地征伐侵扰,间接推动了秦人的强盛。经过战争洗礼的泾渭流域崆峒武术,从原始肢体活动转化为了战阵搏杀的直接技击技术,崆峒武术的战略战术思想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促进秦人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力量,建立起所向披靡的秦国虎狼之师,从而推动了泾渭流域崆峒武术的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5,(8):41-41
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主(承)办的“崆峒杯”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将于2005年8月5-7日在崆峒武术的发源地——甘肃省平凉市隆重举行。这一武术大赛的筹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武术界的大力支持。到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队踊跃报名参加,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特题词祝贺。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地域化传播方式为研究对象,从武术各个地域不同拳种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探讨武术的传播。基于武术发展的地域优势应有针对性的强其所强,有目的性的促其发展。结论指出:武术需要百花齐放方能让经典永存,应将当地特色的传统武术作为传播的技术内容,将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和内涵意义作为理论内容;通过挖掘、利用当地特色拳种的现存资源,扩充教学资料。旨为武术地域化传播方式的构建选择一条可行之路的同时,也为武术国际化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底蕴深厚的甘肃省天水市农村武术为调查对象,针对我国当前农村由于诸原因引起的习武人群减少、习武氛围淡化等现状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武术传统文化在广大农村更好地普及和开展,为全民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有关部门针对民办武术学校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运用实地考察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整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民办武术学校进行实地考查及研究。文章通过探究部分民办武术学校不具备办学资格而依然存在的原因,分析其外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和推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对中华民族体育产生影响的几个文化形态。从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历程,正是广泛地融合了众多外源性跨文化体育资源,才使其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体育应该珍惜来自外源性体育文化资源,不断地借鉴、汲取和融合其中的养分,为本土民族体育文化的积累多元资源,保持民族体育活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沛县武术传统文化分析,阐述了武术传统文化对当地农民体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束缚作用,从武术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当前苏北地区农民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以促进江苏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设想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分三步:首先应该是继承,然后是普及,最后是让世人接受传统武术。针对这三个步骤,提出可行性建议:传统武术项目及其功理、作用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建立各地武术管理中心直属的当地特色拳种研究会,并由研究会负责当地特色拳种普及工作;充分利用海外华人这一特殊人群在振兴中华武术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向世界推广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村落、村落文化、村落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村落武术的特征和价值、村落武术的传承以及传承断裂的原因,提出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对全国的村落进行武术挖掘;政府加强对民间拳师的管理;开展武术活动,建立农村自发性的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地方武术馆校的作用;对当地的村落武术进行科学的改造,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承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