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和白先勇,一位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两位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的作家,因为同样居住过上海,同样被上海所迷,同样创作了许多上海小说,让本来平行的两人有了交集。解读张爱玲和白先勇两位作家创作的上海小说,可以发现两人对于这座城市所诠释的两种感伤。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4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梅娘被文学圈和读书界誉为“南玲北梅”。随着张爱玲在美国孤然谢世,在海内外华人圈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而当年与她齐名的另一位女作家梅娘,却被人彻底地遗忘了,恐怕知道她的只是有数的几个研究者。本文试图从专业和大众领域对梅娘、张爱玲的认可程度、她们的生平创作及价值取向方面解构这样一对在现代文学史上缺席数十年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与廖辉英作为两岸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虽以不同的姿态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却把目光共同聚焦在对婚姻的思考。透过张爱玲与廖辉英的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作品背后反映的两岸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两岸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就创作的相同之处而言,两位女作家都认同世俗功利的婚恋观,认为乌托邦式的精神之爱无法存活在现实生活中;与此同时,小说对婚姻中爱情的看法和把握婚姻的态度方面也表现出创作的差异性。通过比较研究,让我们对张爱玲和廖辉英的爱情婚姻观有了更深层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笔下的伊丽莎白与张爱玲笔下的顾曼璐都是很独立的女性,然而二人却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前者幸运的和他的白马王子喜结良缘,而后者却被命运折磨致死。她们的不同命运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两位女作家的不同人生经历与家庭环境。简奥斯丁较乐观;而张爱玲较悲观。  相似文献   

5.
从庐隐、萧红、张爱玲的创作心态出发,可以发现,中国现代觉醒的知识女性对女性规定命运的叛逆以及她们所体验的来自男性主流社会更为深重、内在的苦闷,“写作”的生存方式是中国现代女作家选择的一条安全“自救”的道路——她们藉此实现了以创作治疗心灵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巴金与张爱玲把艺术光圈聚焦封建旧式家族,两位作家在分别解构家的内核时,其创作风格各有不同,充溢在巴金家的创作中是深沉的忧郁,而张爱玲书写中家的基调则是无边的苍凉。二位作家共同为那些远离时代的大家族人们留下了一张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在中国文化的变迁史上,将具有纪念过去的永久意义。  相似文献   

7.
车绮珩 《文教资料》2013,(10):17-18,33
作为同一时期的两位著名女作家,萧红与张爱玲都在创作中融入了自身的女性意识与体验,并以各自不同的女性视角,刻画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女性生存状态,对旧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和悲惨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是19世纪英美著名女作家。在她们的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经历了一番“主体意识”的觉醒,但都以悲剧的死亡命运结束了和传统社会的抗争。两位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失落反映了爱略特和肖邦身为女性作家在19世纪作为创作主体的困惑和迷惘。悲剧潜质是时代在她们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出发,以平行研究的方式比较分析了两位天才女作家张爱玲和简.奥丝汀的小说创作,试图理解在不同时空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写作是怎样不约而同地涉及到灰姑娘叙事模式。而这一古老而悠长的女性神话又怎样被两位作家重新审视,并予修正和颠覆。  相似文献   

10.
女性意识是女性区别于男性,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李清照和简·奥斯汀都是出色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都闪烁着女性思想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光芒。两位同时都有着杰出的创作才华,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和对女性自身深刻的认知,各自都秉持着那种女性坚强而细腻的自我。两位女性作家在各国的文坛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都对妇女处在社会当中的角色表达了一种反叛和革新的态度。比较这两位杰出女作家,会让我们看到女性意识在两国以杰出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31):72-74
张爱玲与艾米丽·勃朗特作品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母亲形象。在《呼啸山庄》和《金锁记》中,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恶母形象。两位女作家因为生平遭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了她们对母亲所怀有的和而不同的情愫。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自然流露出原罪意识,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人性,构成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在合理性。作者对于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切的体认,并倾注了同情和理解。从张爱玲与基督精神的内在联系来看,张爱玲是一位充满悲悯情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女作家池莉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里,但他们都用自己的笔描述着世俗生活中的不俗人生,描写着关于传统、关于现代、关于女性、关于爱情的话题,为不同时期的文坛吹来一股别样的清风。本文试析两位女作家在创作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尽管伊迪丝.华顿、张爱玲有着不同的国籍与时代,但相似的时代、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背后所形成的类似的创作心境、人生情感,使得这两位著名女作家的作品呈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阴柔美是女性创作中一种极为鲜明的创作风格,她缠绵、委婉、纤丽,又极富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冰心和丁玲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权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尽管她们的作品创作风格不同,却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女性创作的阴柔美。从对这两位创作风格迥异的女作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阴柔之美是女性作家所共有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世所公认的婉约派正宗词人。她的一生创作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作品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前期抒写闺情、爱情,转而叙说离乱之苦,风格也由细腻婉转变为苍凉凄楚。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李清照的后期创作代表着她独特艺术风格的新发展,是她创作的最高峰。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李清照的词作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她心灵历程遁真实写照,是她真切、深沉的情感的展露,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最能代表李清照艺术风格的作品,大多集中在她前期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如今声名日盛,身处两种文化之中,张的创作凸显了其跨文化体验和全球视野。运用互文性手法对其创作进行整体关照,从人物、情节、主题方面入手探讨其作品内部及与中西女作家如张爱玲、莱辛等人到作品形成的互文,试图发现其对女性境遇、女性命运做出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来评论界总是将王安忆和张爱玲这两位女作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本文试图从王安忆的获奖小说《长恨歌》出发,在其对城市与人的书写、对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的描绘对悲剧人生的体味这三个方面将之与张爱玲作比,从而揭示出两位作家的异同来。  相似文献   

20.
李俊 《文学教育(上)》2008,(19):127-129
1943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应该让中国文学史记住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文学史上横空出世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孤岛”时期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其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不仅在时为孤岛的上海迅速窜红风靡,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于华语文坛再度成为阅读与研究的热点,影响并造就了一批与她有着相似创作风格的现当代作家,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不可不谓之深远。更为有意义的是,张爱玲以她的作品建构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家常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