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10):33-33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不受演员神色影响,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象的羽翼,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3.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没有舞台,也没有屏幕,借助电波和收听工具的帮助,把各式各样用声音刻划的艺术形象,显现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广播剧是声音的综合艺术,它运用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手段塑造人物,构成场景,烘托情绪。与其他戏剧艺术相比,它省略了形体表现部  相似文献   

4.
立体声广播剧中音响效果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剧是附属于广播这个载体,以语言、音响和音乐等构成的听觉艺术。这种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演员形象的限制、也不受现场情况的限制,只凭声音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并令听众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创作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她为听众所营造的听觉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5.
广播剧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声表情,声情并茂,激发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而听众则经过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对时空的跨越,完成从声音艺术形象向可视化艺术形象的转化,形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具像性的、完整的最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广播剧创作中,要充分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刻的启发和诱导听众的想象,创新与拓展构成想象艺术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听众收听心理需求的优秀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鼓岭寻梦》为例,从题材、主题、剧情、场景、悬念等几方面,对构成广播剧主要的想象艺术元素加以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对广播音乐节目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这三点与广播媒体的基本特征是相通的。有人说,音乐主要是给人听的,听可以更好地引发听众的联想和想像。因此,音乐声源与广播传媒的结合会获得极富魅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它用声音塑造人物,用语言展示剧情,用音响效果制造环境,用音乐烘托情绪。它把各种相对单一的听觉要素综合到一起,形成以语言为主、以音乐和音响为辅的综合听觉艺术,广播剧通过各种声音的有机组合,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广播剧的空间无比自由而其依  相似文献   

8.
广播剧的制作是把广播故事的剧本声音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考验了制作者对故事情节、感情的理解及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音响与故事具体情节协调配合,充分展现广播剧独特的声音魅力,即听众在听觉欣赏的同时,产生视觉上的丰富联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刺激听众的心理,产生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沟通.好的广播剧能融入受众心理,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共鸣,从而使广播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这说明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直接对听众的听觉产生作用。从表面来看,广播和视觉的联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的各种感官往往是相通的,通过声音也确实能让人联想到发出声音的场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耳熟能详的声音,至今让亿万人感动。听到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的动人的声音,人们会联想到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面和中国人民自豪的神情。事实证明,一些优秀的广播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是一门听觉艺术,主要靠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它在人们面前展现的是一个充满奇情异趣的声音世界。与影视、戏剧等直观艺术相比,它的短处在于没有鲜活确定的视觉画面,而长处则在于能给人以广阔的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这决定了它反映生活的特点:不宜表现复杂曲折、故事性太强的生活题材,适于反映简单明了,抒情性强的人物事件,描写人物间的感情冲突和心理波澜。因为听众耳朵的分辨力是有限的,而稍纵即逝的声音又是流动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十分复杂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产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声音和听觉的艺术,这与广播媒体的基本特征是相一致的。所以,在各类广播节目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适合听众收听,也是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类型之一。作为驾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成为音乐艺术的传播者,还要。通过所传播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语言类节目来说,让听众有兴趣坚持收听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而人的听觉只是占有外部世界的天然方式之一,主持人、播音员的声音再动听,听久了也难免单调乏味,让人的听觉产生疲劳和排斥感。如何使语言类节目常办常新、久听不厌呢?笔认为除了节目内容的  相似文献   

13.
广播广告是由人声语言,音响语言,音乐语言三要素构成。它以声音为材料,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和艺术手段传播信息;它声文并茂,具有声音艺术、各种文世体裁和艺术表现形式等的多元艺术境界,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与听众的审美经验相互作用,使听众产生各种审美感受,从面引起听众共鸣,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4.
广播与电视相比,有着先天不足,它不同电视可以运用视觉、听觉两种优势进行充分展现。而广播则是一种用声音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种"说"的艺术。所以,充分发挥细节的魅力,尤其是在现场直播中,巧妙运用如自然音响、人物语音和现场情景,将它们说巧、说活、说得传神,同样能给听众充  相似文献   

15.
广播剧是只能用耳朵欣赏而不能用眼睛看的听觉艺术,广播剧的审美只能靠声音来完成。广播剧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处理,引发听众的联想,达到完美的听觉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探讨音响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在广播剧这一节目类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广播剧的发展繁荣,在于提高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剧本是一剧之本,适合任何戏剧艺术,广播剧也在其中。每一个戏剧品种都有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广播剧与其他戏剧艺术的区别是:它是生存在电波里的戏剧,用无形的声音在听众脑海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是靠听觉来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因而它肯定和  相似文献   

17.
一、何为“内心视象”广播文艺节目是纯粹的听觉艺术。听众是通过感受声音来感受艺术作品,感受主持人传送的艺术氛围和情感世界的。当我们沿着艺术审美规律和广播文艺的传受特殊规律向更深层次探求时,我们就会发现,大凡能震撼听众、并能使之留下深刻印象的文艺节目,除了原有录音资料的艺术魅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有节目主持人通过对艺术音响素材的取舍、节目的编排、构架,以及主持人充满艺术个性的语言营造的“视象”感。这是听众  相似文献   

18.
广播艺术常被称为声音的听觉艺术。听觉艺术的声音包括语音、音响和音乐,它们是广播艺术表现手段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广播音乐主要是指广播剧、文学、专题类节目以及广告等节目的配乐。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被综合运用在广播艺术中之后,便开始赋予了广播新的内涵,它承担起为广播艺术服务的重任,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广播音乐。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靠听众的耳朵获取信息,感受事物的。它既然是给人听的艺术,就应当充分表现和发挥声音的魅力及作用。以画面为特有语言的电影能够用“画外音”增强其表现力,我们的广播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孟玲 《新闻三昧》2004,(11):32-33
录音报道是广播特有的报道形式。通常由人物讲话,现场音响和字叙述三部分组成,由于采用了有声语言与现场音响,有利于声音优势的发挥和听觉魅力的形成,容易使听众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察其情的现场感受。因而受到听众和广播新闻工作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