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9):F0002-F0002,I0001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使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或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3.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以及其含量不仅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而且是决定作物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数据为基础,重新整理东北、华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特征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和信息,以供在生产实践中作种植或者施肥等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作物施肥管理技术。在掌握土壤供肥以及对土壤化验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按方配肥,科学施用,可以有效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吉林省农安县科技示范村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农户调查信息及土壤采样点数据,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和C#语言,在Arcgis Sever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平台上开发并建立基于短信平台的神经网络预测施肥决策模型。决策者可以通过短信网络平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作物产量,及时并正确的动态反馈指导施肥,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与蔬菜施肥技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通过对西宁三区一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68块保护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施肥技术调查,并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5个标准养分级别为依据,对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估,提出施肥技术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乡(镇)级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乡 (镇 )级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菜田土壤主要养分N、P、K、Mn、Zn、Fe等尤其是P、Mn和Fe的速效含量明显高于粮田 ,种植制度和土壤肥料有关的管理历史是对土壤养分进行宏观分区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粮田土壤N、P、K、Mn、Zn和Fe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整个区域土壤N、P、K、Mn、Zn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存在着半方差结构 ,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存在着空间相关性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粮田区域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2、2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 1 2 5 %和 1 2 5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 89 97~ 74 6 5 6元 hm2 和 5 2 9 6 2~ 1 34 3 4 5元 hm2 。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ndroid的测土配方施肥查询系统的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该系统基于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山东省章丘市土壤养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通过Web Service提供数据查询服务,采用C/S三层体系结构,借助于GPS和GPRS技术,实现了手机所定位地块的土壤养分信息移动查询,并采用目标产量法向用户提供合理施肥建议。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方便快捷地获取准确的土壤养分信息以及合理的施肥建议,这对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察隅县“3414”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的紧急通知》精神,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在山南地区召开的全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2007年我县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获得玉米的最佳施肥量和土壤供肥能力及作物养分吸收量等基本参数,为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养分,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当前,农村存在的施肥问题主要有:忽视钾肥、微肥的施用,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施肥时节不合理等等。 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解决施肥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普遍忽视钾肥问题是影响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作物生活的基质,它不仅给作物以物理支持,而且提供作物生长期必需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它主要从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两个方面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土壤肥力特性的复杂关系中,土壤的物理性质起着主导作用。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谈“智能型”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20,(6)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程度,并均匀施撒肥料。基于水肥一体化优缺点探讨智能型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灌水器将水、肥、药实时送至作物根部,实现简化、省力化高效管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有利于实现水肥药高效耦合,同时改善施肥、药不匀、养分流失、灌水器堵塞等问题,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控制养分释放着眼在农业生产中,施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但是,影响肥效的因素很多,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施下去的肥料很容易流失;而在酸性红黄壤地区,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铁、铝等物质,施下去的过磷酸钙,常常会形成极难溶解的磷酸铁或磷酸铝,使作物难以吸收利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在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养分释放,减少养分损失,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偏重于改善肥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北省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hm2左右,产量在70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2位。其中,设施蔬菜比重占到50%~60%,以设施黄瓜、番茄种植规模最大。然而,由于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仍以一家一户式经营为主,加之农民日常管理存在盲目性,导致不合理施肥问题表现突出,以肥水投入超量、养分配比失衡、供需时期失调表现最为明显。由于目前国内日光温室蔬菜养分供需协同调控研究基础薄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组织实施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及施肥技术”项目,负责人为张彦才研究员。课题组针对河北省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维护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目标,采用氮磷养分总量控制、有机养分替代、肥水优化管理田间定位试验和15N示踪技术,从理论参数、养分推荐技术、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三个层次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合理化施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明确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和养分供需协同调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养分精量化推荐技术,提出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与模式,构建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优质高效施肥技术体系。该成果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维护了菜田土壤持续利用,对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是能被水和盐溶液浸提的有机氮。综述了国内外对这一特殊氮素组分的研究进展,包括SON的来源和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中SON的含量、SON对植物养分吸收的贡献、SON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SON在农田土壤氮素淋失中的作用等。认为SON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植物养分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对农业生态系统中SON含量、淋失状况以及SON与其他土壤养分、植物吸收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与农业可持续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能揭示农业生态系统长期的变化趋势, 对探索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简述我国农田土壤肥料长期试验网络基础上, 从土壤有机质演变、作物产量变化、土壤酸化机制、土壤生态功能演变以及施肥的环境效应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30 余年长期试验所取得的成果,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展望未来发展, 以期推动我国土壤质量特别是土壤肥力演变研究, 提升国家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是养分元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以施肥理论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可定比定量施用的肥料产品及数字化施肥技术,无疑是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关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褚清河等人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研究发现了土壤养分类型与最佳施肥比例规律,据此提出了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原则,研究成功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种植农作物、蔬菜果树等共同选用的10种剂型复合肥与依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计算型号用量的数字化施肥技术.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70%的县市得到推广应用,1995—201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83万公顷,累计增产粮食29.58亿公斤,粮食作物增产幅度23%~48%,增加纯收入59.3亿元.  相似文献   

19.
杨玉礼 《内江科技》1997,18(2):29-30
化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以测土按作物配方的复混肥是平衡施肥的有效措施。 一、复混肥行业现状 复混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或)物理方法制成。复混肥料由于能够为作物提供均衡养分,实行平衡施肥,所以它代表了世界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发  相似文献   

20.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