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请看这样的句子:秋雁横空飞,一会儿排列“一”字形,一会儿排列“人”字形。此句中的“一”是表示群雁并列飞展的形象,即是“一”这个数字的形状,而并不表示数目字的“一”或“1”,因此,这里的“一”≠“1”。我们把这种“以数字象形,以图形会意”的修辞手法称为“数词的象形表意功能”。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描摹人物,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2.
雁队     
“唧唧……唧唧……”天空中传来了一阵雁鸣声,抬头一看,原来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去。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无论队形怎么交换,总是排列得那么整齐,好像有谁在指挥。它们在空中快活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布:它们的队伍是整齐的,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渐渐地,它们飞远了,从我的眼帘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尘”字的字形演变经历了籀文(大篆)→小篆→楷书①→楷书②→简化字五个阶段。“尘”是个会意字。籀文的写法是三只“鹿”成“品”字形排列。上边一只“鹿”的左右两侧各是个“土”字,组合起来则为会意字,表示群鹿在飞奔,地面上的泥土扬起来。因此,“尘土飞扬”里的“尘”用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5.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友”是会意字。甲骨文“友”字的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金文和小篆都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隶书、楷书沿袭小篆,只是字形变化较大,至楷书已难以看出“友”字原形。“友”的本意为朋友、友好。《说文》提到:“友,同志为友。”“友”字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6.
今天傍晚,我和妈妈去学校操场散步。路过学校大厅时,妈妈指着玻璃窗说:“看,那边有只蜻蜓!”我一瞧,果然发现有一只小蜻蜓,正沿着玻璃窗拼命地飞呢。它好像一位迷路的“飞行员”,一会儿往上飞,一会儿往下飞,就是飞不出去。最后它实在飞不动了,趴在了地上,一动也不动。妈妈上前轻轻捏住了蜻蜓的翅膀,叫我过去观察。我平时害怕小虫子,不敢上前。终于,我壮起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了翅膀。这只蜻蜓真漂亮,长身子,大眼睛,一对透明的翅膀闪着光i,妈妈轻声说:“放了它吧。”  相似文献   

7.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金秋时节来到了。天高高的,云淡淡的,天上飞着几行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好像在发一份无声电报:"秋天来了,秋天来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易》是一部很古老的占筮用书。《周易》一书包括两部分即“经”与“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总计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次是卦辞。每条爻都先列爻题,后继爻辞。爻题是两个字,一字表示爻的顺序。次序的排列是自下往上数: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以后依次用“二、三、四、五”字,第六爻用“上”字。另一字表示爻的性别;“九”字表示阳爻,“六”字表示阴爻。一般是表示性别的数字在前,表示顺序的数字在后,唯“初”与“上”两爻写法颠倒过来,写作“初九”、“初六”与“上九”、“上六”,此外,乾与坤两卦各多一爻,则以“用九”、“用六”来  相似文献   

9.
学习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不认识?就是繁体的“学习”二字嘛。为什么它们会这样写?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学早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已经有了“学”字。它的上半部分,好像是两只小手在摆弄计算的学具,中部的秃宝盖就像一座房子,房子里有一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呢?学习呀。你看,“学”的字形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孩子学习的图景,多有趣呀!习上半部分是“羽”,表示鸟的两只翅膀,下半部分的“白”,表示太阳光。这个字形表示:白天,鸟儿在阳光下反复扇动着翅膀。所以,“习”又有“重复”的意思。至于“复习”的“复”字嘛,中间有个“日”,也表示多次重复…  相似文献   

10.
公元2005年6月25日,刚考完试,小明就约同学小飞、小林到游乐场去玩耍。看见过山车在轨道上呼啸奔驰,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急冲直下,好刺激啊!小飞提出要去坐最过瘾的过山车。“丁零零……”随着铃声响起,“过山车”也开始缓缓地向前移动。忽然,“过山车”开始加速了。小明感到耳边有呼呼的风声,还夹杂着车轮与轨道相互碰撞而发出的轰然声响,眼前是一阵眩晕,辨不清方向。一个急转弯,小明已听到小林刺耳的尖叫声。突然,“过山车”停了下来,小明、小飞、小林和其他游客,身体仿佛被吊在半空中,感觉像是在太空中漫游,有一股强烈的失重感。这时候…  相似文献   

11.
《口技》一文中表示时间短暂的词不少,但“忽然”与“少顷”不是一家人。一、意义不同,词性不同。文言文中,“忽然”是形容词。忽:快速。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现代文中“忽(忽然)”是一个副词,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例如:“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摘自丰子恺《山中避雨》)“少顷”(一会儿)是名词,指很短的时间。“可惜他拉了一会儿(胡琴)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摘自丰子恺《山中避雨》)现代文中“少顷”等词已经死亡,“一会儿”是它们的后代。二、作用不同。文中“忽”表示“…  相似文献   

12.
顺德广府话“阵间”与普通话“一会儿”都是常见的表示短时义的词,二者同异并存。“阵间”没有否定形式,普通话“一会儿”的羡余否定形式是“不一会儿”。在表达方面,方言“阵间”存在时情标记和特殊量词“个”,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普通话中没有。  相似文献   

13.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床上躺着一个人。(2)地上堆着许多白菜。(3)天上飞着一只鸟。(4)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在句。例(3)(4)中的“飞着”和“跑着”不但表示动作行为,而且表示动作在  相似文献   

14.
“飞”字本意指鸟类或虫类鼓动翅膀来回活动,由此引申为“像飞一样”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里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1、表示物体在空中飘浮游动。如:“地上含有马尿驴粪的泥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风》 2、表示动力机器在空中行动。如:“飞机渐渐地升高了,继续  相似文献   

15.
刘婧 《考试周刊》2009,(31):34-35
“妻”字甲骨文作辨,或写作膀,从甲骨文字形看,“妻”字像女人总头发之形。 像女人的长头发,头发向上, 像人的手,字形表示女性的成人之礼。“妻”字正是用女子总头发之形这个具体的成年礼俗来表示男性配偶这个抽象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7 17 17 17万十百二百x百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题:, 有一条假分数加假分数的算式,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0、l、2、3、4、5、6、7、8九个数字组成的。 小学生小明粗心大意,把加式误作乘式计算,但所得的结果却相同。 请你写出这条加式来。 答案:将粉分子 ,、分母各乘以8,琴分 O以5。_( ‘。136 85 13685吹 1甘:百万十二认二不仄目X二只2 了‘叨产‘叨侠断飞乡飞乡飞乡、乡飞歹飞乡、乡飞“加”等于“乘”@李方$浙江省温州市~~  相似文献   

17.
雁阵的奥秘     
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浩浩荡荡地飞向江南;到了春天,大雁又以同样的队形,向遥远的北方“返航”。在这一年两度的“迁居”飞行中,大雁总是群飞而不乱,如  相似文献   

18.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19.
    
“夺”字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把下半部分写作“又”字,就是现在的“寸”字。“又”字在古代指的是手,整个字形表示的是一只振翅欲飞、欲从人手中挣脱的鸟,表示挣脱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本中,常用省略号表示省略部分,而省略部分的含义是什么呢?它随着前面数据排列规律的不同而不同。 1.重复排列。如循环小数的一种写法:“0.3(?)515……”这里省略号表示“15”这两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2.递增排列。例如:“下午1点、2点、……就是13点、4点、……”这里被省略部分的数量按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