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看这样的句子:秋雁横空飞,一会儿排列“一”字形,一会儿排列“人”字形。此句中的“一”是表示群雁并列飞展的形象,即是“一”这个数字的形状,而并不表示数目字的“一”或“1”,因此,这里的“一”≠“1”。我们把这种“以数字象形,以图形会意”的修辞  相似文献   

2.
雁队     
“唧唧……唧唧……”天空中传来了一阵雁鸣声,抬头一看,原来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去。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无论队形怎么交换,总是排列得那么整齐,好像有谁在指挥。它们在空中快活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布:它们的队伍是整齐的,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渐渐地,它们飞远了,从我的眼帘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7-70
许慎虽在《说文解字》中对"象形"和"指事"下了定义,但这并不表示二书的界限分明,归类清楚。造成"象形"、"指事"归类产生歧义的原因,共有:一、"指事"的定义不够清晰准确。二、使用相同的术语分析象形、指事的字形结构。三、指事以象形为主体。四、许书解释字义和分析字形不甚相合或存有二说。五、许书解释文字形义不甚清楚,又无法根据术语加以判断。六、观点着重在"描绘实物形象"或"表示抽象事类"的差异。因此造成学者对二书归类上意见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尘”字的字形演变经历了籀文(大篆)→小篆→楷书①→楷书②→简化字五个阶段。“尘”是个会意字。籀文的写法是三只“鹿”成“品”字形排列。上边一只“鹿”的左右两侧各是个“土”字,组合起来则为会意字,表示群鹿在飞奔,地面上的泥土扬起来。因此,“尘土飞扬”里的“尘”用  相似文献   

5.
<正>【字的写法】【字形的演变】“鸟”是个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鸟”字在商代甲骨文中有喙、首、身、羽、足的形态。春秋时期开始,“鸟”字脱离象形,向笔画方向发展。到了战国时,“鸟”字的字形已被切割作几部分,字形颇乱。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7.
说“统括”     
在说话作文时,把构成成分较繁的若干相关词语中共有的字或义抽取或概括出来,标上跟项数相等的数字,构成节缩或综合形式,这种修辞手法叫“统括”。“统括”修辞手法,不大为修辞学者注意,修辞著作大都不讲,但这种主要用于口语的修辞格,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如近年报纸上常有关于“三个代表”的谈话或文章,“三个代表”就是“统括”。  相似文献   

8.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金秋时节来到了。天高高的,云淡淡的,天上飞着几行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好像在发一份无声电报:"秋天来了,秋天来  相似文献   

9.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10.
王兵旭同志《“不”字的语助词义项不应丢失》(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一文所提意见,笔者深表赞同。唯文中将《说文解字》对“不”字的解释当作本义,窃以为不当,谨提出自己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说文解字·不部》:“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许慎之说,以小篆形体为据,但又不能正确辨形,只以“不”的常用义去附会字形,故说解致误。在甲骨文中,“不”字有“(?)、(?)、(?)”等形体,均象花的植株。下部为根  相似文献   

11.
近日,观看了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影片场面壮观,情节扣人心弦,姜文扮演的麻匪头子张麻子有勇有谋,在与当地豪绅黄四郎的较量中表现得从容、淡定,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他的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将这种大将气度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2.
《口技》一文中表示时间短暂的词不少,但“忽然”与“少顷”不是一家人。一、意义不同,词性不同。文言文中,“忽然”是形容词。忽:快速。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现代文中“忽(忽然)”是一个副词,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例如:“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摘自丰子恺《山中避雨》)“少顷”(一会儿)是名词,指很短的时间。“可惜他拉了一会儿(胡琴)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摘自丰子恺《山中避雨》)现代文中“少顷”等词已经死亡,“一会儿”是它们的后代。二、作用不同。文中“忽”表示“…  相似文献   

13.
“飞”字本意指鸟类或虫类鼓动翅膀来回活动,由此引申为“像飞一样”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里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1、表示物体在空中飘浮游动。如:“地上含有马尿驴粪的泥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风》 2、表示动力机器在空中行动。如:“飞机渐渐地升高了,继续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本刊1991年第9期中的《“数字值”与“位置值”浅议》一文后,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愿与作者商榷。 1.究竟应该怎样理解“位置值”?在人教社编写的中师《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一书中写道:“这种记数法,每个数字除了它本身所表示的数值以外,还有位置值,这样记数原则叫做记数的位值原则”。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位置值本身并不包含有数字的值。比如,356中的“3”,它本身的数值是“3个”,“百位”的位置值是“百”,把两者结合起来才可说成:“3记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因此,位置值实质上是指用数位来表示与它相应的计数  相似文献   

15.
谈“错综”     
张志民《王九诉苦》诗中有这样的话:“今日的仇啊昨日的恨,/我王老九告到县衙门。”这一句中的“仇”和“恨”是同义的,只是字形不同。如果我们说“今日的仇啊昨日的仇”或“今日的恨啊昨日的恨”,词语重复,读来无味,与原句比较,表达效果差多了。原句运用的就是“错综”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6.
17 17 17 17万十百二百x百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题:, 有一条假分数加假分数的算式,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0、l、2、3、4、5、6、7、8九个数字组成的。 小学生小明粗心大意,把加式误作乘式计算,但所得的结果却相同。 请你写出这条加式来。 答案:将粉分子 ,、分母各乘以8,琴分 O以5。_( ‘。136 85 13685吹 1甘:百万十二认二不仄目X二只2 了‘叨产‘叨侠断飞乡飞乡飞乡、乡飞歹飞乡、乡飞“加”等于“乘”@李方$浙江省温州市~~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床上躺着一个人。(2)地上堆着许多白菜。(3)天上飞着一只鸟。(4)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在句。例(3)(4)中的“飞着”和“跑着”不但表示动作行为,而且表示动作在  相似文献   

18.
东的繁体字为“东”,是由小篆简化而来的。《说文解字·东部》说:“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意思是早晨太阳顺着树木往上高升,表现出一种动态,这就是日出的方向,这种说法一直为后代所传说。但现代有些古文字学者却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实际上是“橐”的本字,后来“东”字被借去作为表示方位的字,于是另造一个“橐”表示口袋意思(口袋无底为“橐”,有底为“囊”)。这就是说,“东”字本来是整体象形,不可分割,《说文解字》误把象形字当作会意字了。西是个象形字,…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本中,常用省略号表示省略部分,而省略部分的含义是什么呢?它随着前面数据排列规律的不同而不同。 1.重复排列。如循环小数的一种写法:“0.3(?)515……”这里省略号表示“15”这两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2.递增排列。例如:“下午1点、2点、……就是13点、4点、……”这里被省略部分的数量按后一  相似文献   

20.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友”是会意字。甲骨文“友”字的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金文和小篆都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隶书、楷书沿袭小篆,只是字形变化较大,至楷书已难以看出“友”字原形。“友”的本意为朋友、友好。《说文》提到:“友,同志为友。”“友”字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