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欧洲和美国,伴随着大学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经历了联结与冲突、融合与共生等多个阶段,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经验,可对我国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关系发展作出展望,并据此为寻找我国建设文化强国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井没有延续欧洲的历史,而是经历了空间上的分离、初步联姻、全面互动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二者的互动关系是与美国的城市发展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大学与城市关系的梳理为我们认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城市因大学而兴,大学因城市而盛,学校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愈发的紧密,如何以大学文化作为基点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如何借力城市文化的发展,促进大学竞争力的提高,使二者和谐互动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的互动关系着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归纳了美国大学与城市关系的主要特点,即早期的反城市倾向、在空间选择上重小城镇而轻大城市、大学与城市关系的后天性以及大学与城市关系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地理、经济和文化根源,并对我国的大学与城市关系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本书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变革历程乃至牛津,剑桥之外的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史,但也就便浏览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发展史。这种宏阔的历史"旅行"手法使本书能自如地讨论两个世纪以来与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相关联的英、美大学的内部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2013,(4):47-47
作为德国建立的第一所大学,也是继布拉格大学和维也纳大学之后中欧第三所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在16世纪下半叶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在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海德堡大学排在第53位。它同许多中国大学都有校际交流,如同济医学院、北京外闰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文化与城市关系的论述,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负面影响,提出用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延续.认为发展旅游经济既能繁荣城市,提高市民的文化索质,又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是一举多得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创当地特色城市品牌。城市文化事业和旅游业是城市发展的两个动力,实现两者良好融合,使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影响,促进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可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底蕴。文化事业因旅游的融合而变得更加繁荣,旅游业也因扎根于文化的沃土而变得富有灵气,促经济,共繁荣。基于此理论基点,分析临沂孝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经济前景,简述两者在临沂当地融合过程的现状及融合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临沂市走城市品牌营销策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1985年,雅典被欧洲联盟(1993年前称为欧洲共同体)首次冠以"欧洲文化之都"(1999年前称为欧洲文化之城)称号,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文化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从属政策在城市复兴发展中发挥出了超乎想象的作用。阐述并分析欧洲城市复兴过程中的文化导向政策,尝试描述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何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实施达到城市的复兴与繁荣。同时,文化政策作为城市经济复兴手段给城市和公民带来的是城市文化的多样性还是城市内部的华而不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保留传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20世纪的德国在文化上表现出共和宪政、高度物质文明以及批判精神的新特质.而基于文化与教育之间的主动和被动适应关系,20世纪的德国教育则形成并发展了三阶段公立学校制度、双元制职业教育、各州文化主权以及大学的理想神话.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大学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从11-12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立校算起,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中世纪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欧洲经济复苏、城市兴起后,世俗国家和教会对高等教育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的产物,也是市民阶级力量崛起、世俗文化教育兴旺的表现,从而为随后延续数百年之久的西方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是科技文化的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又依赖受过专门培养的科技人才的增加,因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大学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个社会对科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处理,由此会形成不同的科研教育体制,并在科技发展与大学之间造成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科学与教育体制在发展中一直倾向于将科学技术研究与大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划分开来,科研集中于专门的研究机构,大学则主要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盐商和扬州的人文盛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城市,两淮盐商由于业盐而富甲天下.扬州的繁荣发达与两淮的盐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盐商修建学院、延致名人等方面来来分析扬州文化事业繁荣的原因.清代的扬州在文化事业上能达到鼎盛状态,缘于盐商们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动物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远古时代的动物图腾到农耕社会的动物功能化直至现代社会的动物消费化,人对于动物的文化感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动物"本身也是一个由人创造,并用于与人相对照的概念。本文拟从"文化学"视角出发,结合历史人类学研究,试图探寻歌德的小说《中篇》所展现出的19世纪初期德国及欧洲大陆人与动物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各位专家、领导: 纵揽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经济繁荣总是与文化兴起相辅相承,例如20世纪上半叶的文化复兴都伴随着经济复兴同时兴起高潮.珍惜历史就是珍惜未来,一个新的文化发展往往要回到其源头去寻找力量.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它就要回到古希腊找到它的力量和资源,然后再前进,然后再发出"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选择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把宗教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宗教文化充斥在欧洲大学的各个场所并促进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宗教文化是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文化选择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约翰·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约于1397年出生在德国美因茨一个贵族家庭里.在他生活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业已发轫,工农业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初呈繁荣.可是,作为纪录、传播和保存人类知识的印刷术却一直落后.十一世纪我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而欧洲还通常用羊皮纸来抄书(也有些地方用桦树皮来抄书).羊皮纸既昂贵又笨重,几乎都藏在寺院和宫廷里,一般人很难看到.八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国家,十二世纪时传到了西班牙.十五世纪时欧洲造纸技术已应用普遍了.十五世纪上半叶,古罗马拉丁语法学家多那忒  相似文献   

18.
冯典 《高等教育研究》2015,(10):103-109
19世纪法国大学模式是近代欧洲大学分化和法国社会政治和文化改革的产物。大革命和拿破仑政权共同奠定了法国大学模式二元并存的体制结构和集权、共生和区隔等特征,也形成了法国大学、科学与政府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帝国大学确立了政府管控的制度框架,科学和技术是专家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政治力量干预大学科学发展,以及政府和体制化科学存在诸多联系。20世纪50-90年代法国文化界的学术反思运动深化了人们对19世纪法国大学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反哺着城市。城市与大学的联姻已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风雨洗礼、岁月磨合,"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业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管理者和城市建设者们的高度共识。作为大连市唯一一所市属综合性大学,大连大学始终秉承着"地方大学服务地方、城市大学服务城市"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冲突又存在整合的历史,如果没有各种文化或利益的冲突,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学是否能够得益续存恐怕都成为一个问题;然而,如果没有整合,大学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遇,对城市社区而言也同样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历史的梳理和现实的分析,揭示这种互动关系的本质,并针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提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